齊艷紅 俞春花
摘要 在環境保護中,林業的研究和應用是有效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重要的支撐和重點。然而當前在林業建設的實際工作中也存在問題,需要各部門找出林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切實加以改進。分析了營造林技術的概念與重要意義,介紹了林業營造林主要技術措施,并針對生態修復營造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生態修復;營造林技術;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7–0068-03
我國的林業資源十分豐富,森林面積大,覆蓋面廣,營造林已成為林業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利用林業資源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環境。然而,我國林業資源保護現狀并不樂觀,由于亂砍濫伐等問題,林業資源在不斷流失。加之森林火災時有發生,目前的森林資源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相關部門需要在林業經營中增強自身的森林保護意識,利用現有技術開展森林管理工作,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營造林技術的概念與重要意義
1.1 林業造林技術
我國在1971年提出營造林的概念,營造林是一項防護林工程,旨在通過合理的大規模植樹造林,改善土壤嚴重退化地區的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營造林技術是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選擇優質樹種,根據當地環境和土壤的實際情況,開展植樹造林,防止地區的荒漠化,保護環境[1]。
1.2 應用營造林技術的意義
1.2.1 水土保持 營造林的重要性在于森林資源的消耗與環境建設的平衡,即對林業長期發展的貢獻。除了為經濟發展提供資源的作用外,營造林還在保護土壤和水資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的根系在穩定土壤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質和水中的污染物,還可以作為水脈。在林業建設中應用營造林技術,有助于維護水土資源,長期保障人民生活,是林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
1.2.2 防風固沙 亂砍濫伐會導致森林資源中植物種類的減少,不利于植物的生態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而植物種類和數量的減少會導致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環境的惡化也會導致氣候變化和土壤條件的改變,形成惡性循環,使植物無法長期生存。從防風固沙的生態學角度來看,林業對調節生態環境具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在干旱地區。林業可以增加植物的覆蓋面積,改善人工林的生態環境,增加當地物種的多樣性,對穩定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證林業的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3 提供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對社會的 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是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工程。而應用營造林技術,可以維持森林資源的平衡,以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林產品,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 林業發展的機遇
“十四五”規劃通過以來,我國林業發生了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宏觀政策調整、林業改革深入推進等一系列的深刻變化。林業產業已進入體制創新、積累發展活力、全面開放優勢的階段,加速轉型是一個巨大的戰略機遇。
(1)經濟新常態下,林業經濟增長和體制調整力度加大。“一帶一路”建設催生了區域發展新模式,林業改革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林業必須主動適應新常態,抓住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經濟減速轉型,環境加速提質”是新常態的重要特征,即對林業的投入力度必須加大,綠色產業發展要提高經濟總量,綠色建設必須加強,拓展發展空間新常態下要加強創新,培育新的發展導向,開辟新的發展空間,構建新的發展體系,提高質量和效益。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蘊含著新的發展任務,森林生態環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福利的保障,是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人民福利最普惠的保障。從“生存”到今天的“生態”,在保護環境、提供生態產品、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應以森林的保水、凈水、保土作用,碳、氧、降塵、調節氣候作用,環境美化、休閑娛樂、健康養生等強大的生態作用為根本,為人們創造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3)應用先進的信息和其他先進技術。我國目前正在進行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這為中國林業的發展積累了新的活力。通過中國林業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林業產業的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促進了林業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創新。構建萬眾創新的發展模式,實施“互聯網+行動”戰略。
3 林業營造林的主要技術
3.1 植苗造林技術
植苗造林是現代林業管理中使用最廣泛的營造林方法,其是先培育幼苗,然后運輸至需要種植的森林。植苗造林方法基本不受外部條件的限制,可以創造生長條件,對于抵御外部環境和受污水嚴重影響的地區的應用至關重要。
3.2 分植造林技術
分植造林是以樹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與其他造林技術相比,分殖可以節省時間和勞動力。由分植造林技術培育出的枝、根能很好地保持母本的優良基因性狀,樹苗在初期生長速度較快,生命力強,成林效率高。分植造林的特點是造林要求高,受母體數量和地域分布的影響[2]。
3.3 播種造林
播種造林是最原始的植樹方法,是通過在森林中直接播種實現的,這種造林方法需按照嚴格的造林條件和較高的造林后繁殖措施質量要求。
3.4 混交造林
混交造林是指兩棵樹或多棵樹相交、相互交錯或分散的過程,或者種植區被分成多塊并混合。混交造林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礦產資源,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樹種結構,從而提高森林的穩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混交造林種植森林時,必須嚴格考慮樹種的選擇。
4 生態修復營造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有關我國林業資源現狀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林地面積逐年增加,植被分布也更加廣泛。但我國林業南北差異大,分布不均,南方森林覆蓋率大,沙化土壤少,西北地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問題嚴重,林地面積較小,對中國的林業資源開發有限制作用。雖然我國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在積極開展生態造林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技術,也影響了林業的發展。
4.1 忽視整地工作
整地是環境轉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整地可以為種植創造有利條件,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加強種子管理,并特別重視林業技術的發展。而由于當前部分工作人員的林業工作經驗不足,缺乏適當的技術指導,加之一些地區土壤環境狀況不良,出現忽視整地工作的情況,最終造成生態修復營造林技術效果不佳。
4.2 缺少造林規劃
生態修復中營造林的技術不一致、不科學會直接影響森林生長率。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傳統林業觀念的影響,林業蓄積量主要集中在森林數量上,缺少造林規劃,并未系統地監測和分析種植地的實際地形,加之缺乏森林管理預防措施,導致實際種植活動明確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存在適合樹木生長的情況[3]。
4.3 后期養護不足
造林后,需要管理人員精確管理,并了解林木生長模式,以便以不同的方式管理不同的原木,確保造林效率。但由于相關部門對森林管理重視不夠,專業的管理員比較缺乏,這給生態修復和后期的森林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加大植樹造林后的養護管理投入,林業應重視培養專業人員,加強林業生長周期。
5 生態修復營造林工作的改進策略
真實、統一的數據是前期規劃階段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要求基層單位準確無誤地完成以下工作內容:營造林范圍與布局、營造林設計與種苗的選擇、林內樹種組成、森林保護及培育的方案、施工單位資質要求、工程量與投資預算、工程進度的規定、營造林質量的標準要求、管理人員的安排等。對于造林地地形等指標,要求統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準確判斷各造林地情況,作出專業的數據統計并制成統計報表,根據統計數據合理規劃項目,設計出合理可行的項目方案。
5.1 做好前期造林工作
5.1.1 制定林業規劃 全面科學的方案可以有效保證人造林的質量。在開展造林活動前,林業部門應根據當地情況制定林業規劃,通過究造林地區的土壤和環境條件,模擬試點的種植情況,根據案例數據,選擇最能滿足當地需求的優質方案。為了滿足不同地區的需要,還可參考其他地區的林業經濟規劃,確定區域森林方案,既能降低植樹造林成本,又能確保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5.1.2 選擇合適的林地和樹種 林地的地質特征決定了營造林方法的選擇,林業部門應科學、合理分析地質條件,選擇最適合樹干生長的區域,在營造林開發中,選擇符合林地需求和當地地質生態條件的營造林技術。
為給林苗創造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植樹造林前,要調整土壤結構,改良土壤立地條件,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提高土壤肥力,為幼苗提供充足的營養。在造林過程中,樹種的選擇是林業生態修復的關鍵,選擇遺傳特性好、質量好的樹種,可以降低造林成本,保證森林的可持續發展。樹種的選擇要充分滿足營造林的需要,平衡保護森林與森林采伐的關系,同時保護森林免遭自然災害,改善區域生態系統[4]。
5.1.3 科學選擇苗木 造林地點和種子確定后,優質原木將為營造林項目的快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種植一段時間后,相關人員應細致記錄和分析植株的生長情況,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排序并匯總分析,為今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在一些地區,實際造林成本低于生態成本,因此需要將物理與造林系統相結合。由于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林業應持續關注市場發展,根據市場發展,科學、合理地調整林木,如對于干旱肥沃的土壤,應種植哪些適應干旱地區生長的樹木。
5.2 加強幼苗的撫育管理
植樹造林進程中對幼苗進行差異性、全面性、階段性的撫育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植樹工程效率、增加植樹造林產出的重要管理工作。林業部門應結合幼苗的需求和特點,通過對水肥、溫度、光照的控制,全面提高和確保幼林的成活率。還應通過控制密度、修枝等基本操作,使幼林能夠健康而迅速地生長。對于營造林的撫育管理,除了需依靠林業部門的統一協調,還需要營造林單位約束自身行為。營造林主管部門要健全林業撫育管理機制,實施工作責任承包制,深入林區進行巡查,隨時查看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對新造林進行補種,確保林木達標;加強對營造林工作人員的培訓,增強營造林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使其主動采取育林、護林措施,改變傳統的撫育習慣,及時定期管理,確保營造林的質量。
5.3 建立科學、合理的造林結構
森林的數量、結構組成、分布會直接影響森林木材的質量和產量。因此,在砍伐森林時,林業部門必須注意森林結構的科學、合理性,同時考慮樹種選擇和分布對森林的影響,嚴格遵守植樹造林要求,根據地質條件和森林經濟發展情況,在不影響當地經濟和交通的情況下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不同樹種的邏輯排列對森林的生長發育有積極的影響,同時,不同樹種的均勻分布可以促進林木的光合作用,防止不利環境因素影響其生長,增強其抗逆性。
5.4 改善集約化經營
集約化經營是進一步開發森林經濟資源價值的趨勢,想要提高營林造林的效率與質量,要將集約化的營林造林理念貫徹到實際經營工作中。可設立一個管理辦公室,根據森林經濟資源的規模制定標準,以實現生態效率指標,加強地方經濟標準的統一。通過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可以為森林經濟資源的可持續管理拓寬資金來源,有效提高營林造林的工作效率,并提高營林造林的質量。
5.5 加強監督和管理
管理環節是整個營造林項目的實現與質量體現的關鍵環節。此環節要嚴格遵循“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原則,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造林成效,以確保營造林質量[5]。監控是在一個可靠的管理系統下,檢查特定活動執行者的過程和結果。健全的監督機構是造林的主要保障之一,也是營造林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
首先,建立健全的監督機構,建立責任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業管理措施。在開展營造林工作時,施工方要及時向營造林質量管理部門匯報各方面進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關營造林質量管理的制度和辦法。林業部門應派遣專業人員監督整個施工過程,尤其是在現場施工項目的控制和管理方面,嚴格核實營造林工作,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有效,管理方根據項目各指標施行情況指導造林施工。在植樹造林后續管理過程中,可以設立護林員,每天檢查以便能及時發現樹木和害蟲狀況,有效預防森林火災,促進森林健康發展[6]。
其次,為提高監督水平,林業部門要不斷引進新技術和高質素人才,并定期培訓,以提高其業務能力,以便仔細、科學地收集相關數據,并確保所有數據都得到驗證,相關工作人員應收集相關管理經驗,以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制定更科學、完善的營造林保護措施,從而促進營造林工程的良性發展。
最后,林業部門應提高對林地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重視,可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活動,使人們了解森林的社會價值,增強森林保護意識,并自主參與森林保護。還應結合實際應用,有針對性地推廣先進的林業管理技術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質量和效益。相關工作人員應收集相關管理經驗,以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提出更科學、完善的營造林保護措施[7]。
5.6 合理用藥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問題一直是林業的研究重點。如果蟲害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會導致大量樹木枯萎、腐爛,甚至死亡。為防止此類情況發生,一些林業人員會大量使用殺蟲劑,通過多次噴灑以控制蟲害。而部分殺蟲劑具有一定毒性,多次噴灑、過度使用,容易產生藥害,造成土壤和環境污染等危害,導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最終威脅林業生長和人類安全。因此,林業人員應正確使用藥物,控制藥物濃度和劑量,達到預期的防御效果,減少環境污染。林業部門可以通過生物力學保護措施,利用喜鵲等鳥類控制森林中的蟲害,減少藥物使用,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并進一步提高森林的價值。
6 結束語
作為保持自然平衡的有效工具,森林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還可以提高我國社會經濟水平。鑒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環境可持續性如今仍存在重要問題,營造林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對相關技術人員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具有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尚彬.生態修復營造林技術常見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種子科技,2021,39(15): 139-140.
[2] 宋升治,馬駿,羅薇羽.昆明市營造林地組織管理模式及發展對策[J].林業建設,2016,34(1):10-15.
[3] 畢瓊仙.生態保護修復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新農業,2021,51 (3):31-32.
[4] 程洪橋.梁山山系南鄭段生態脆弱區生態修復措施探討[J].現代園藝,2015,38 (14):171-172.
[5] 邢春蘭.玉溪市營造林的自然保護與生態修復[J].綠色科技,2020,11(21):149-150.
[6] 王春龍,馮杰.吉林省沙化地區營造林現狀分析與質量提高措施[J].南方農業,2022,16(23):196-198.
[7] 邱學進.影響林業工程營造林質量的因素與對策[J].新農業,2022,52(21):31-33.
Common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mp
Qi Yan-hong et al(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Forestry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Zhouqu, Gansu 747000)
Abstrac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orestr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focus for effectively achiev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in the actual work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and it is necessary for each department to identify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forestry construction process,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m. Analyzed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introduced 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of forestry afforestation, and proposed specific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est planti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