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婷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江蘇 南京,210000)
隨著工業與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脊柱骨折人群的數量也在增加。脊柱骨折是指脊柱發生骨折所造成的損傷,具有很高的致殘率,可導致患者出現脊柱疼痛、脊柱畸形等癥狀[1]。很多患者伴隨有脊髓損傷,使損傷平面以下的內臟器官喪失了高級神經的支配,容易誘發患者神經功能下降甚至完全喪失,會引發尿潴留、排尿障礙等癥狀,從而影響患者的康復[2-3]。手術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主要治療方法,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與致殘率,但是對患者的創傷比較大,患者術后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臥床,容易出現泌尿系統感染、靜脈血栓、胃腸功能紊亂等并發癥,也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異常,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心理負擔,為此需要加強術后護理干預[4-5]。協作護理干預屬于一種現代化護理模式,能結合患者基本情況,開展協作性、規范性、針對性、綜合性的輔助性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負面情緒對病情的影響度,進而確保護理質量[6]。協作護理干預根據常規護理模式和患者實際病情階段實施針對性護理對策,突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注重加強人文服務,提升整體護理水平[7]。本研究具體探討與分析了協作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以促進協作護理干預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2年7月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94 例完成手術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收治時間不同,把94 例患者分為協作組47 例(2021年1月—2022年7月)與對照組47 例(2019年3月—2020年12月),對兩組患者的致傷原因、年齡、Frankel 脊髓損傷分級、性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入院到手術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倫理文件編號2959216。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n(%)/(±s)]
性別(男/女)協作組4724/16/748.65±1.2524/14/9134.22±10.14 211.09±15.788.09±0.1425/22對照組4723/18/648.61±1.4825/16/6134.76±10.09 211.82±14.028.11±0.2324/23 χ2/t0.2160.1420.7540.2590.2370.5090.043 P 0.8980.8880.6860.7960.8130.6120.836組別例數致傷原因(交通事故/高空墜落/其他)年齡(歲)Frankel 脊髓損傷分級(A 級/B 級/C 級)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入院到手術時間(h)
納入標準: ①臨床資料完整;②具有手術指征;③均經影像學、實驗室檢查、手術等確診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④年齡20 ~70 歲; ⑤預計生存期大于1年。
排除標準: ①存在陳舊性骨折患者;②存在手術禁忌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合并肝腎器官障礙者;⑤具有反復自主神經異常反射病史者;⑥依從性不佳者;⑦備孕期、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⑧產后婦女;⑨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⑩合并嚴重心肝腎異常患者;?合并腫瘤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加強環境管理,指導患者做好皮膚護理,保證患者衣物整潔干凈,利于皮膚干燥。②告知患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自我體位護理,保持脊柱處于穩定狀態,每隔4 h 更換1 次體位。③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安撫好患者的情緒。
協作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協作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康復護理相關知識內容,主要通過微信、新媒體等方式。護理人員以患者愛好、性格特點、情緒等資料為基礎,與患者溝通,提升患者對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及護理的認知。護理人員為患者存在的疑問、顧慮提供信息支持和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紹康復成功的患者病例,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與自信心,樹立患者走向康復成功的決心。②膀胱控制功能訓練,積極采用Crede 排尿法與叩擊訓練法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Crede 排尿法就是醫護人員使用指端按壓患者膀胱部位,力度相對比較輕,促使患者排尿,增加腹壓。叩擊訓練法主要適應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在患者排尿時叩擊其大腿內側部位,誘導患者放松,引起反射性排尿反應,自主增加腹部壓力,促使患者排尿。由專科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膀胱功能鍛煉,讓患者掌握膀胱功能鍛煉的方法,并能落實到位。③根據患者的身心狀況,酌情指導患者進行殘存肌力訓練、關節活動訓練、坐位訓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呼吸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食富含優質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的食物,提升患者營養狀況與免疫功能。在此過程中,若患者出現抗拒、焦慮、抑郁等心理,及時進行心理疏導。④護理人員積極對患者的心理與行為改善情況進行鼓勵,引導患者不斷復習飲食、功能鍛煉等護理方案。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制訂多學科協作護理工作制度、流程并執行,確保患者得到針對性護理。責任護理人員承擔患者、患者家屬、醫師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督促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激發患者積極性。兩組患者護理觀察時間為1 個月。
①觀察與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首次進水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引流量。②在護理后1 個月采用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SIA)評定法評定患者的神經功能,包括輕觸覺、運動覺等兩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在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經功能越好。③記錄兩組患者在護理期間出現的并發癥情況,包括尿路感染、尿潴留、腦脊液漏、切口感染等。④在護理后1 個月采用生活質量測量量表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分為社會功能、物質功能、生理職能、心理職能等4 個維度,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每個維度評分范圍為0~20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4.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 用(±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 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協作組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引流量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減少(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首次進水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s)
組別例數術后住院時間(d) 術后首次進水時間(h)術后首次進食時間(h)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min)術后引流量(mL)協作組47 9.78±0.42 3.89±0.225.56±1.2394.57±6.0955.69±4.40對照組47 12.47±0.98 3.84±0.255.02±1.25134.87±11.1074.59±5.10 t 17.2961.0291.329 21.822 19.237 P<0.0010.3060.187<0.001<0.001
協作組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為4.26%,與對照組的19.15%相比明顯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協作組護理后1 個月的輕觸覺、運動覺等神經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后1 個月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后1 個月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1 個月協作組的社會功能、物質功能、生理職能、心理職能等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后1 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5 兩組患者護理后1 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協作組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引流量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減少(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首次進水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協作組護理期間的尿路感染、尿潴留、腦脊液漏、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4.26%,與對照組的19.15%相比明顯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協作護理干預應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能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在臨床上比較常見,隨著醫學技術的提高,脊柱脊髓手術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與致殘率[8]。但是手術也是一種重要的應激因素,很多患者術后伴隨有各種軀體癥狀與神經癥狀,為此對術后患者給予積極的護理,能促進患者康復,還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9]。同時,隨著臨床護理理念的深入,優質護理服務得到了廣泛重視。從機制上分析,協作護理干預可使患者積極配合鍛煉和指導,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能夠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等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以及舒適度,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改善疾病預后[10-11]。
本研究顯示協作組護理后1 個月的輕觸覺、運動覺等神經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協作護理干預應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能提高神經功能[12]。從機制上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可導致脊髓結構、功能受損,血管對運動的反應性降低,使得機體的神經功能與耐受力下降,會加大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不利于患者康復。在協作護理干預中,各種護理方法多是以神經性刺激為主,以肌肉功能鍛煉為主,幫助患者快速恢復脊髓內排尿神經反射的調節功能,預防膀胱內壓升高,可以明顯地減少殘余尿量,從而提高患者的神經功能[13]。比如Crede 手法借助重力和自身力量促進膀胱內尿液的外排,直接對膀胱形成物理壓迫,可促進排尿反射的形成,持續改善患者的預后[14-15]。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是被外力破壞脊髓內部結構,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可使得患者存在肌肉萎縮、步行障礙等情況,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6]。特別是很多術后患者已經從懷疑、焦慮到逐漸接受事實,患者的情緒相對比較穩定,但是也基本處于消極應付的狀態,并產生依賴心理,自我護理意識與能力都不強[17]。本研究顯示,護理后1 個月協作組的社會功能、物質功能、生理職能、心理職能等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協作護理干預應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能提高生活質量。除了傳統護理方法外,協作護理干預可刺激局部組織快速恢復,進而幫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降低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應激反應,為患者制訂早期康復訓練計劃,從而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8-19]。不過由于下撥費用與課題時間的限制,本研究沒有對客觀指標進行深入分析,隨訪時間比較短,納入患者數量比較少,將在后續研究中探討。
綜上所述,協作護理干預應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能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也能提高患者的神經功能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