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外學生。在意大利和法國,學習中文早已成為中小學校的流行趨勢。
意大利:學生課外讀魯迅
2012年,意大利一所語言類學校,開設中文課程,并把中文考試列入畢業考試內容。
意大利的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學習中文呢?他們首先要攻克的重點就是漢字,每個漢字的筆畫和結構都需要牢記。對此,很多學生把熒光筆、各種小紙條統統都用上了,一些學生甚至特別制作了記憶卡,給不會念的中文標上音標。
在學習了一些基礎入門課程內容后,學生會在課堂上開展簡單的閱讀理解和造句對話練習,形成語感。老師會帶領學生學習寫漢字,學生們會通過練習硬筆書法、毛筆字,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學校教師瑪利亞表示,除了中文,學校還會開設中國歷史方面的課程,而這些歷史和文化內容也將出現在期末考試當中。如果學生在考試中沒通過,那就只有重學了。
同時,老師也會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經調查發現,中高年級學生最喜愛的中國作家是魯迅,他們將各種中文和意大利文版本的魯迅著作進行了閱讀和理解。而中文水平較弱的學生,則更喜歡讀《山海經》《西游記》。
法國:學中文人數10年翻4番
中文已經在法國中小學校成為繼西班牙語、德語、意大利語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語。并且在2010年后的近10年間,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人數在法國較之前翻了4番。
據報道,目前法國初、高中選擇中文的學生約有4.4萬人,另有6000多名小學生開始上中文課。在法國一所開設中文課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每周有3小時中文課,并要求學生在三年內學習250個漢字。
事實上,在法國在基礎教育領域開設中文課程在歐洲國家屬于比較早的。1958年,法國在中學開設中文課程,在隨后的發展過程當中,法國的中文教學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當前,法國中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也可以根據每堂課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課堂活動。例如組織一些影視片斷表演或生活情境小品劇,鼓勵學生通過肢體動作的表演和簡單的對話練習,帶動課堂氛圍。
教師可以融入一些學生在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例如設計練習“把字句”或“的、地、得”等用法,讓學生攻破語言學習的難關。
以色列:三年級開始選修中文
2009年中文課開始進入以色列部分中小學校的課堂,從最初只有10所學校發展到現在已經有40所中小學校設置了中文選修課。
位于以色列中部的沙哈夫學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同學們就可以選修中文。
六年級學生諾嘉說,她從圖片中了解到中國是個很大的國家,她想長大了親自去中國看一看。“中國有很多人,是很大的地方,還有熊貓。我認為中國是個有趣的地方,我們學了很多關于中國的文化,我想親眼去看看,而不僅僅是看圖片。”
中文老師高樂在五所不同的學校教中文。她說,孩子們喜歡學中文,她很高興可以讓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希望他們長大后能到中國繼續學習中文。“我教他們中文和中國文化,比如教他們了解中國歷史、中國有很多可以旅游的地方,長城、兵馬俑,等等。我們還學習了中國藝術,比如京劇、剪紙、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