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管理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發展過程中極其關鍵的一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藝術管理效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藝術管理之間保持相輔相成的關系,首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藝術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源動力,其次藝術管理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方式。本文在正確把握文化創意創意產業發展和藝術管理關系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推動兩者發展的路徑,以此來促進企業管理方式與方法的創新,提高文化創意企業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藝術管理;關系;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0—060—03
引言
在現代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文化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高,在推動社會發展上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慢慢成為了民族凝聚力與創造力的關鍵源動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既能夠促進我國精神文化建設,同時還有助于各個民族精神文化的構建。藝術管理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社會發展中非常關鍵的重要構成因素,其發展空間和藝術管理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1]。本文重點闡述了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管理內涵,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管理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管理共同發展的方法,為促進我國文化事業不斷發展提供幫助。
一、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管理概述
(一)文化創意產業內涵
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一種將現代人們文化娛樂需求為宗旨,依托于現代各種新型技術手段,通過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多種傳播途徑,緊密結合文化藝術和經濟特征的新興產業[2]。該產業以創意為中心,以創作、創造以及創新為手段,以此來實現思想與情感的表達,該產業創作與制作的產品往往擁有鮮明的文化特性、藝術特性以及娛樂特性等。
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是數字內容產業,而數字內容產業建立在創意基礎之上,并將不同文化資源和現代新型數字技術緊密聯系起來[3]。數字內容產業讓文化創意產業擁有了新的時代屬性,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朝向新的方向邁進。
(二)藝術管理內涵
藝術管理通常指的是針對藝術產業開展的相關政策性管理手段,比如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影視業、美術品業等進行管理。除此之外,藝術管理還可以看作是專門針對文化藝術產業的微觀管理。在本文研究當中藝術管理表示的是后者。文化藝術產業涵蓋的類型多種多樣,主要有文化娛樂、文藝演出、文化旅游以及藝術培訓等,對這部分進行管理都屬于藝術管理范疇[4]。
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藝術管理之間的關系分析
(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藝術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源動力
相比較于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表現出高附加值、高文化與經濟價值等特性,一方面可以為文化產業帶來新鮮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藝術管理工作開展提供重要源動力[5]。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始終將受眾的實際需求作為根本,不斷對自身的經營模式和產品進行優化與創新,并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文化創意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有效推動了關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為社會許多產業發展帶來了福利,為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平臺,讓產品擁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內涵,有效提高產品的文化價值屬性,于此同時還可以讓消費者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了解與掌握不同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強化我國人民的綜合文化水平。文化創意產業有效實現了科學技術創新和內容創新的巧妙結合,表現出了非常寬廣的市場發展前景,究其根本與內在需求,也離不開藝術管理工作的支持,急需大量高水平的人力資源以及正確的科技創新引導,文化創意產業工作人員一方面要擁有綜合型的知識體系以及良好的總體水平,另一方面還應當要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具備較高的創新與追求精神,可以熟練利用當代科學技術手段來創新文化創意內容,增強文化創意產品的附加值,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產水平,進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
(二)藝術管理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方式
藝術管理是搭建在藝術市場和產品溝通之間的重要橋梁,有助于促進藝術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并確保其穩定有序,于此同時藝術管理還能夠在改善藝術市場推廣效果上發揮積極作用[6]。藝術管理包含的范圍非常大,一方面能夠有效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藝術管理可以有效調動市場活力,引導消費者建立良好的審美意識,進一步提高文化創意產品和人民群眾需求的契合程度,進而更好達到消費者與市場的要求。有效的藝術管理還有助于契合當下社會與時代的需求,推動各個文化創意產業生產主體的合作交流,不斷提高相互之間的關聯性,顯著改善傳播效率與效果。貫徹落實藝術管理工作,能夠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為其帶來高創意性的文化產品,能夠為文化產業產品的開發與創作提供較大幫助,使得文化創意產業更加的先進化與科學化,最終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高速度發展。
三、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管理的發展路徑
(一)加強藝術管理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生活模式以及思想理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希望能夠獲得更好的體驗感與服務,對許多新鮮事物保持較高的新鮮感,并喜愛深入探索其內在涵義與價值[7]。現階段創作主體已經發生了較大改變,不再單單局限在傳統的編劇或創作者,慢慢的朝向大眾化與平民化方向邁進,很好地調動了多元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顯著提高了文化市場的繁華程度與文化創作積極性。從文藝生產層面來分析,內容與方式的改革創新、觀賞途徑的改革創新、創作人員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創新等,都給管理人員提出了較大的難題。隨著現階段云端藝術市場的快速發展,逐漸產生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消費者對作品更新速度要求越來越高、網絡演出版權問題以及免費與付費的選擇等。藝術管理工作人員應當要持續關注人文生態環境,學習與把握最新的科學知識與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探究水平,注重學科領域方面信息的識別與文化內涵的挖掘,依照現代市場發展規律開展相關的數據信息提取與分析,依托于產品消費大數據信息實現消費者的精準分類,全面把握各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特征,依照消費者的喜好與實際需求及時優化產品創作,滿足藝術消費的流動需求,在增強原有消費群體粘性的同時積極發展新消費群體,引導消費者形成良好的藝術欣賞能力與審美意識,加強對消費者的藝術熏陶,進一步改善藝術產品和消費者需求的契合度,從而真正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人需求。于此同時還應當要加強對演出藝術傳播方式的深入研究與分析,結合多元化的思維模式,進一步完善文化素養與生活體驗,分析與研究事物的一般發展規律,實現生活與藝術的不斷積累,注重在平時生活中獲取靈感,在各種思潮碰撞中提取有價值信息,既要努力成為一名懂管理的藝術人員,也要成為一個懂藝術的管理人員,既具有一定的理性也擁有良好的感性,在充分彰顯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可以兼顧到實用性。在對再創作產品進行傳播時,不僅要融入大量的創新元素,同時也要注重復盤審視,有效實現產品的突破與創作,展現人民的實踐,彰顯人民的冷暖,為廣大人民開發與創作出更多高品質、富有精神溫度的優秀作品。
(二)加強創意人才的培養
隨著現代新技術與新業態的不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改革創新,從而更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要求。依托于數字技術,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快速、便捷的查看到各種文化產品,于此同時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文藝創作帶來了寬廣的平臺,現代藝術管理不僅具有較強的文化融合性,同時還表現出顯著的積極性,藝術管理人員應當要加強自身創意創造思維的培養。高等院校是為社會培養藝術管理人才的重要場所,應當要深入研究與分析藝術管理發展前景及自身特色,依托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積極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教學體系,在教學中引入真實項目案例,利用實戰來衡量教學效果,同時利用工作坊等途徑從不同方面進行實戰教學,讓學生可以參與到實際項目當中,并在實戰練習中逐步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成果產出的常態化發展,同時充分發揮網絡、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優勢,促進藝術管理和當代科學技術的緊密融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發揮社會資源應用價值,構建以提高學生創意思維為目的的工作室,依托于當代科學技術以及創新發展思維,提高藝術管理者的創意意識與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創新文化創意人才,實現數字技術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巧妙融合,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融入更多的創意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的創造水平。隨著新文科教育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應當要積極轉變以往的藝術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式與方法,全面把握藝術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內涵,重視不同專業與課程之間的融合,讓學生可以全面了解與把握文化事業發展動向,利用市場需求為學生作品創作與科學研究指明方向,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與國家戰略、區域戰略相契合的創作項目,為社會提供擁有良好戰略認知與融合創新水平的綜合型藝術管理人才。
(三)加強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供給需要獲得法律制度的大力支持,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穩定有序發展也需要建立在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法規基礎之上[8]。隨著數字文化內容以及各種新文化業態的出現,相關部門需要借助于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推動數字化管理方式的改革創新,加強智慧化管控,依照最新發展動態及時優化數字內容管理平臺的優化,構建和文化創意產業生態高度契合的管理體制,明確文化產權的價值與作用。加強數字公共文化產品的創作,進一步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潛力,構建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充分激發不同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逐步豐富產業鏈條。我國擁有多種多樣的文化資源,能夠為市場與創意人才發展提供寬廣的空間,各個區域依照自身的資源特性,創設創意城市,構建創意創業發展鏈,引導更多的文化創意單位加入到其中,建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產品與地方品牌,通過整合零散的文化資源引發良好的市場效應,推動本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從人才管理和制度優化兩方面入手,提高管理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構建良好的創意氛圍,倡導人們重視創意發展,建立創意文化,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科學合理配置文化資源,健全文化產品傳播途徑,推動文化創意產品的高效流通。提高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保護與創新,倡導優秀傳統文化產業和網絡企業建立深入合作關系,實現線上與線下的雙重結合,創作出更多契合當下消費者要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全面實施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化發展戰略,加強和國際文化市場的交流與互動,推動我國特色和世界發展潮流的相互融合,構建出彰顯我國特有風格與特性的文化創意產品,提高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四、結語
總的來說,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藝術管理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為了進一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要加強藝術管理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創意人才的培養以及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依托于深入研究與分析來不斷健全文化產業相關管理工作,確保我國文化事業可以保持較高的增長力。
參考文獻:
[1]張德強.從創意產業的角度看藝術管理的發展趨勢[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5).
[2]王敏,范艾婧.創意、融合、跨界、國際化——藝術管理探尋創新人才培養新路徑[J].藝術教育,2015(7).
[3]周雨城,姚偉鈞.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優化——基于國外經驗的考察[J].理論月刊,2021(11).
[4]孫海垠,閆宏,唐小恒.異度空間的“運營”——架構藝術管理與健康精神生態的思考[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
[5]嚴立剛,王希俊.基于創意產業發展的復合性藝術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5).
[6]劉弘瑞.文化創意產業新媒體視域下藝術管理的創新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7(6).
[7]張莎.關于藝術管理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若干探討[J].現代裝飾(理論),2016(1).
[8]郭肖華.借鑒美國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經驗 提升廈門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
作者簡介:范一尹(1985—),女,漢族,上海人,本科,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閩臺戲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文化創意產業、藝術管理、公共文化、媒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