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程 蔣快安
【摘 要】在社區音樂建設中,專業的音樂人才是決定社區音樂建設質量的關鍵因素,地方高校是城市最大的人才資源庫,合理利用開發高校音樂師資和優秀音樂專業人才,社區為高校師生提供實踐教育基地,而高校為社區輸送音樂技術人才,地方高校與社區相互合作、互惠共贏。
【關鍵詞】高校;社區;音樂;創新
【中圖分類號】J69;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0—145—03
社區音樂是生活在一定地理區域內的人們集體開展的音樂文化活動,是社區文化的重要支柱。社區文化是人們精神生活的補給站,而社區音樂則是人們最主要的精神食糧。隨著現代社會的穩健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上升,人們越來越重視發展、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音樂是大多數人比較容易接受、理解、并熱愛的藝術形式,在社區內開展音樂文化活動有利于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區居民文化素質、促進社區的文明創建水平。現階段國家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尚處于初始階段,探究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社區文化,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在社區音樂建設中,社區的服務體制機制是根本保障,服務設施設備是堅實基礎,專業的音樂人才是決定社區音樂建設質量的關鍵因素。
一、社區音樂文化的社會功能
社區音樂文化對所轄范圍內居民生產生活有著深刻影響,對推動社會文明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音樂藝術起源于生活,是大眾生活中最普遍、最喜愛的精神文化。在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在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求時,應充分發揮音樂的社會功能。以音樂為載體,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向人們傳遞積極、樂觀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音樂素養提升功能
多數人們的生活都離不開音樂,然而卻對音樂藝術的認識、理解、鑒賞能力非常欠缺。在社區內開展音樂文化活動,進行音樂專業基礎知識的普及和教育,讓人們不僅喜歡音樂,還要學會認識、理解、感知、鑒賞音樂藝術。通過社區音樂活動,人們不僅愉悅了身心,還提升了音樂鑒賞能力,更有助于培養人們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休閑娛樂功能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在工作之余的空閑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音樂是最容易表達人內心情感的藝術形式,所以音樂文化活動也是大多數人休閑娛樂的首選。開展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為人們提供一個優質的休閑娛樂與社會交往平臺。
(三)教化育人功能
古代《晉書·樂志》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微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表達了音樂中的“五音”可以塑造人的性格與行為,音樂對人們的道德、品格、情操等有著重要影響。[2]開展社區音樂文化活動,選擇高品質、有深度的音樂文化資源,潛移默化的提高人的道德認知標準,有一定的育人作用。
二、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的提高,人們對社區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1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出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以滿足村(社區)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3]社區文化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社區音樂文化的建設也被視為重中之重。由于社區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而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專業性較強,想要為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在建設中難免存在諸多問題。
(一)社區文化形式單一
社區服務關聯著轄區內千家萬戶,在社區開展高品質音樂文化活動,要求社區具備健全完善的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均等化。社區音樂文化活動要多種多樣,要包含聲樂、合唱、戲曲、器樂、合奏等,而在進行社區文化建設時,繁雜的工作可能會促使工作人員產生從輕就簡的想法。社區音樂文化形式的單一,社區居民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二)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進行社區音樂文化建設,需要社區具有充足的物力和財力資源,對社區居民進行音樂文化普及需要固定的音樂教室、演出場地、音樂書籍、樂器、音響設備等,而這樣的音樂文化資源配置及設施,部分社區很難達到。這也使社區音樂文化建設收到一定的限制。
(三)社區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社區招聘的工作人員基本以綜合素質較強為標準,缺乏專業的音樂人才。當下專業音樂人才來源基本以高等院校為主,他們在學校經過系統的音樂學習,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開展社區音樂文化建設需要專業性的音樂技術人才,將其落實。
三、高校服務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策略
“社區是黨和有關部門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整合各種資源,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4]地方高校是社區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地方高校與社區同樣具有文化傳承與社會服務的功能。在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地方高校應積極的參與,高校的教育不能停滯于課堂的學習、研究,走出課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也是培養合格的、有用的社會人才的重要教育環節。如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長期以來與湛江市麻章區有關部門合作開展音樂進社區的藝術活動,加強社區與高校的合作交流,合理的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為社區群眾提供了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一)合理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體系是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工作的先決條件,有利于保障高校與社區工作的快速推進。為促進地方高校與社區長期有效的合作,廣海藝術學院與社區共同制定了詳細的管理制度,明確了學院與社區的組織領導及工作任務。同時制定了高效、合理的音樂文化活動工作方案,確保社區音樂文化建設能取得優秀成果。由于參與的不僅有教師還有較多學生,所以,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也制定了專門的學生管理條例。
(二)優質的音樂課程
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是開展一系列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基礎,對此,廣海藝術學院針對社區不同年齡階段的群眾分段開展音樂理論課程,讓社區群眾可以接觸了解到專業的音樂知識。還開展了音樂趣味小課堂,讓群眾自主收集音樂家及其故事,在小課堂上與大家分享,然后將這些音樂家按時期串聯起來,讓大家了解到中國音樂的發展史,獨特的授課形式和有趣的音樂知識激發了男女老少的學習興趣。
(三)有價值的音樂講座
一場優秀的音樂講座,可以拓寬社區群眾的知識面,提高人們音樂素養,優秀的音樂作品對于提高人們的道德品質有一定的影響。廣海藝術學院的教授曾多次進社區開展音樂講座,為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增加了豐富的內涵。講座上專業性的分析與講解讓每一位聆聽的社區群眾都了解了音樂藝術的美。音樂講座內容豐富,通過現場聆聽、專業示范、群眾互動等方式,引起了社區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共鳴,獲得社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四)多樣的音樂活動
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最受廣大群眾喜愛,通過舉辦音樂活動,用最直觀的形式讓大家感知音樂的魅力。廣海藝術學院的老師帶領學生進社區開展聲樂和器樂音樂會,不僅給社區群眾美的享受,也豐富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社區內開展音樂發展史專題陳列展覽,運用展覽的方式方便群眾在閑余時光駐足觀看。還在社區舉辦歌唱比賽,讓社區群眾站上舞臺展現自我,學院老師和學生擔任評委和指導老師,對群眾歌唱技術、舞臺表現進行指導。通過舉辦一系列的音樂活動,潛移默化的對社區群眾進行音樂的熏陶,使群眾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五)結合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
發揚地方音樂優秀傳統文化是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核心,湛江市民間音樂品種繁多、特色鮮明。由于廣海洋藝術學院師生積極參與到傳播地方音樂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中來。他們帶領社區群眾對當地優秀傳統音樂文化進行解讀、理解、再現,是一種本土音樂文化有效的傳承方式。
(六)網絡社區音樂活動平臺
建設網絡社區音樂活動平臺,不僅讓社區群眾快速了解社區開展的音樂文化活動資訊,直播和回放還可以解決一部分社區群眾因工作等原因,無法參與活動的困難。社區與廣海藝術學院加強溝通聯動,創新社區音樂文化宣傳方式,采用微信公眾號、社區網絡教育平臺、媒體或APP直播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形式開展音樂文化活動,滿足了社區居民的音樂文化服務需求。
四、高校服務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意義
高校與社區雖然是兩個不一樣的社會組織機構,但都同樣具有教育的社會功能。高校是面對學生的教育,而社區是面對社會大眾的教育。高校擁有專業性人才,而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卻面臨缺乏專業人才的窘境。音樂文化的創建迫切需要有專業的音樂人才參與,加強社區與高校的交流合作,即可實現互惠共贏的新局面。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服務社區音樂文化建設,不僅為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參與社會實踐的鍛煉機會,還拓寬了高校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據廣東海洋大學的經驗發現,雖然學生掌握了專業的音樂知識,但普遍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所學知識不能合理運用。而高校與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合作,則完美的解決了這些問題,使音樂專業人才學得所用,提高就業率。
從社區的角度來看,社區文化建設與高校合作,解決了缺乏音樂人才的困境。為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團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建設中的難題得以解決。高校為社區提供了優質的人才資源,帶動了社區的音樂文化創建。豐富社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達到社區文化建設的真正目的。
五、結語
高校與社區合作是促進社區文化建設的好舉措,是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的好路徑,是加強社區精神文明的好辦法。高校與社區的合作,不僅有助于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取得成功,也有助于促進高校音樂學科教育教學的發展。總而言之,高校在為社區群眾提供優質的音樂文化服務的同時,參與的高校教師與學生也能收獲更多的專業普及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EB/OL].[2017-11-14].www.gov.cn/ zhuanti/2017—11/14/content_5239477.htm.
[2]中國青年報.古籍藏古曲,千年歷史可聽可觀[EB/OL].[2022-09-05].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9/05/ content_wPqjVFRpa.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EB/OL].[2022-01-21].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1/ content_5669663.htm.
[4]人民網.習近平: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EB/OL].[2022-07-19].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719/c1001—32479983.html.
★通訊作者:蔣快安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教學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研究項目“廣東社區音樂文化建設與高等藝術院校互動性研究——以粵西地區為例”(項目編號:2020GXJK374);廣東海洋大學核心課程培養項目“聲樂”(項目編號:571119254)。
作者簡介:姜程(1982—),女,漢族,吉林人,博士,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聲樂教學;通訊作者:蔣快安(1979—),男,漢族,江西上饒人,碩士,廣東化工石油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