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教科院附屬幼兒園

都說孩子天真、無憂無慮,因此當一個老實的小男孩憤憤不平地說出“我討厭老師”時,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時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經過一番心平氣和的交談,我恍然大悟:孩子的內心情感其實非常敏感、豐富,需要成人細心的關懷、耐心的呵護。
事情的經過十分簡單:上完舞蹈課后,老師讓跳得好的女孩子先下課,所有的男孩子被罰站了幾分鐘。這種在老師看來習以為常甚至如家常便飯般的做法大大傷害了一個小男孩的自尊,讓他產生了“老師只喜歡女孩子”的觀點,甚至在極度的不滿和委屈中,說出了“我討厭老師”。由此看來,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情感是幼兒教育不容忽視的根本。
情感,對于孩子智慧的發展、個性的形成以及成長來說,是陽光,是雨露,沒有健康的情感就沒有完整的童心。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是完全自發的,怎樣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情感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和孩子交朋友。成人和孩子之間保持一種親密的朋友關系,尊重、平等,會使孩子產生快樂積極的情感。而有的家長為了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感,從不主動和孩子親近,對孩子說話動輒大聲呵斥、教訓指責,使得孩子由敬到畏,無形中產生了距離感。本文開頭提到的小男孩的母親是小學教師,平常對孩子的要求極其嚴格。為了鍛煉他堅強的性格,從小摔了跤、受委屈都不允許他哭;為了讓他尊重大人,大人無論說什么他都不能頂半句嘴。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內向、孤僻、膽小的性格。平時看來,他從不調皮搗亂,是個聽話的好孩子,事實上,心里壓抑久了,一旦發泄出來反而令人意外。我勸慰家長,從現在開始,積極和孩子交朋友,讓孩子恢復自然的天性,使他壓抑的情感變得健康快樂起來。
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給幼兒自由的時間。孩子一進活動區就會喜不自禁:四周有娃娃角、玩具角、圖書角、自然角、手工角,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師甚至還和他們一塊玩兒。這樣的幼兒園很少看到新生哭著不肯入園的場面,孩子們都快樂活潑、思想活躍。而有的幼兒園擔心孩子們會把圖書撕破,把屬于孩子們的快樂鎖在柜子里。整個氣氛嚴肅沉悶,讓孩子們覺得無奈,只盼著家長早點來接,以便到室外游樂場玩個夠。而有的家長又常常為了趕回家把這一點點時間都剝奪了,孩子們的快樂情緒從何談起?
在借鑒優秀經驗的基礎上,我為孩子們增設了音樂角,錄音機和磁帶放在他們隨手可觸的位置。到了活動時間,孩子們自己選擇磁帶播放,然后饒有興趣地跟著講、跟著唱,快樂極了。原來最難以組織的是開餐,不講話孩子們做不到,強行制止又影響進餐的情緒。現在,開餐時放上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孩子們吃得又快又好,桌上掉的飯粒也明顯變少了。
如此,在家里也應該留給孩子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小天地,讓他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孩子開心,家長也輕松。
一件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不同的情感,跟人的需要有密切關系。要使孩子擁有健康的情感生活,成人應該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多與幼兒進行肯定性接觸。有位叫尹闊的男孩,聰明活潑,可就是調皮有余。老師們恨鐵不成鋼,越批評他越搗蛋。看見老師走近,他轉身跑得飛快。有一次,我特意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最前面,也許是活動生動的氣氛感染了他,他的注意力集中了好一會兒,還舉手回答了問題。我馬上認真地表揚了他,小朋友們也為他鼓掌、加油。從那以后,我及時發現他的優點,并著重渲染鼓勵。有一天,他在家里畫了一幅畫送給我,我拿給大家欣賞。逐漸地,他和我親熱起來,我的一個眼神他很快就能領會,他還成了班上的小畫家呢!
我的兒子四歲半了,為滿足他畫畫的興趣,我們送他進了少年宮的美術班。一日,老師講評一幅畫時,兒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老師很生氣地說:“難道你比我懂的還多嗎?”兒子羞得滿臉通紅。這一幕恰巧被趕去接兒子的丈夫撞見,回來對我說:“一個四十多歲的老師竟然對一個不滿五歲的孩子說出這種話!”兒子也央求我給他換個美術班。不恰當的一句話,拉開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孩子產生了消極情緒。
老師、家長與孩子進行肯定性接觸并不難,一個目光、一個手勢、一次撫摸,都會在孩子情感深處引起共鳴,而一次不經意的諷刺、批評,也會對孩子的自尊造成傷害。
妥善對待孩子的情感需要和表現。孩子的好奇心強,什么事情都想動手試一試,成人不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作為教師和家長應針對孩子的特點,滿足他的合理需要,贊同他對新事物的探索,對一些不合理的需要也要曉之以理。不要完全否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消極情感,當他們發泄了不滿的情緒后,要親近他、安慰他,然后告訴他道理,用積極的態度教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情感,使孩子的情感得以健康發展。
重視每個幼兒。在幼兒群體中,個體之間的差異是驚人的,作為教師應對每個幼兒一視同仁,不要忽略任何一個不起眼孩子的存在和他的內心世界。前文提到的小男孩,由于他平時表現出來的行為、情感方面都不突出,教師們便不太注意他,表揚少,批評更沒有。在家里得不到傾訴,在幼兒園得不到重視,使他原本壓抑的情感更加不平衡,面對一次小小的“打擊”,他選擇以偏激的情緒發泄出來。教師、父母應給這些內向、偏執的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溫暖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的情感由消極變得積極。
俗話說:身教勝于言教。孩子的情感最容易受成人的感染,教師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最大,在教師以身作則、家長身體力行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密切家園關系,通過經常交談、家長信箱、家園聯系卡、開放活動日、家訪、家庭教育講座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家園雙方的認識和了解,從而達到教育目標的共識,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段時間,濤濤的情緒低落,問他什么也不說。經過了解,才知道濤濤父母在鬧離婚,爸爸為了爭取兒子的撫養權,在濤濤的面前說了妻子一大堆壞話。濤濤茫然了,小小的心靈承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在家里變得很冷漠,不理睬媽媽。教師們分別找濤濤的父母談心,向他們反映濤濤的情況,并由年長的教師做濤濤爸爸的工作,勸他為了孩子不要一時沖動,即使夫妻情分不在了,也應該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情感認識,否則會使孩子的情感走向低谷。面對教師們真誠的勸說,濤濤的父母沒有惱怒,而是充滿感激。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們了解到濤濤家的矛盾已經解決了,快樂的笑容又重新浮現在濤濤臉上。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世界的希望。在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背景下,一個人有了健康、快樂的情感,才能積極地學習、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