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游學”應用于城市貧困青少年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一項準實驗研究

2023-09-15 08:22:54吳耀健郭思源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中國香港999077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廣東廣州505
關鍵詞:青少年能力研究

文/吳耀健 郭思源(.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中國香港 999077;.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廣東廣州 505)

一、引言

城市貧困青少年受到家庭多維貧困的影響,面臨學習資源和社會參與機會的匱乏,自我和社會關系發(fā)展受阻。①張粉霞:《特大城市貧困家庭困境維度解構與救助策略建構——基于多維貧困理論視角》,《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3 期。研究表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易受貧困消極影響,存在身份認同困惑。②Banks N.,“Understanding Youth:Towards a Psychology of Youth Poverty and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n Cities,”Brooks World Poverty Institute Working Paper,No.216,2015,pp.1-22.③Dashiff C.,DiMicco W.,Myers B.and Sheppard K.,“Poverty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Vol.22,No.1,2009,pp.23-32.經(jīng)濟貧困不僅讓青少年承受經(jīng)濟壓力,還可能導致他們出現(xiàn)精神健康問題、欺凌行為甚至違法犯罪等嚴重后果。④Chen W.,Niu G.F.,Zhang D.J.,F(xiàn)an C.Y.and Zhou Z.K.,“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Chinese Adolescents:Analysis of Self-esteem as a Mediator and Optimism as a Moderator,”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Vol.95,2016,pp.105-109.⑤賀光燁、李博雅:《家庭貧困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親子溝通、父母關系與父母信心的中介作用》,《青年研究》2020 第2 期。

自尊和人際關系是重要的內在資產,能夠提高青少年的抗逆力以應對貧困處境中的精神壓力。⑥Felner R.D.and DeVries M.L.,Poverty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Transactional-ecologic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ing Resilience in Contexts of Disadvantage and Developmental Risk,In:Goldstein,S.,Brooks,R.(Eds.),Handbook of Resilience in Children,Boston:Springer,2013,pp.105-126.但是,經(jīng)濟貧困往往引起青少年的脆弱性,令他們產生低自尊、社交退縮和社會疏離等問題。⑦Dashiff C.,DiMicco W.,Myers B.and Sheppard K.,“Poverty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Vol.22,No.1,2009,pp.23-32.大量研究顯示,貧困及其伴隨的社會排斥、社會資本弱化等問題,導致青少年缺乏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⑧Chris Jones and Tony Novak,Poverty,Welfare and the Disciplinary Stat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2,pp.34-70.⑨黃洪:《“無窮”的盼望:香港貧困問題探析》,中華書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15 年,第122-125 頁。家庭貧困限制了青少年在教育、就業(yè)等方面的參與機會,切斷了他們的社會關系,也阻礙了他們正常的社會化過程。⑩Bombongan D.,“Social Exclusion:The New Name of Poverty?”A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Theological Research,Vol.5,No.1-2,2008,pp.9-34.這種機會剝奪,不僅是收入剝奪,也抑制了青少年的發(fā)展,使他們無法建立人際關系,從而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11]Machell K.A.,Disabato D.J.and Kashdan T.B.,“Buffer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overty on Youth:The Power of Purpose in Life,”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Vol.126,No.2,2016,pp.845-861.[12]Noguera P.A.,“A Broader and Bolder Approach Uses Education to Break the Cycle of Poverty,”Phi Delta Kappan,Vol.93,No.3,2011,pp.8-14.因此,促進貧困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幫助他們重建以自尊和人際關系為重心的內在資產具有重要意義。[13]Seim S.and Sletteb? T.,“Challenges of Participation in Child Welfare,”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Vol.20,No.6,2017,pp.882-893.

圍繞貧困青少年的內在資產建設,學界已展開相當多的討論。一些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和青少年的干預研究發(fā)現(xiàn),家庭輔導、心理健康咨詢和創(chuàng)傷干預等社會工作服務能有效地提高家庭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從而預防青少年因貧困而產生的低自尊和社會疏離等現(xiàn)象。①Klasen H.and Crombag A.C.,“What Works Wher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Vol.48,No.4,2013,pp.595-611.②G.A.Pedersen,E.Smallegange,A.Coetzee,K.Hartog,J.Turner,M.J.D.Jordans and F.L.Brow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Family and Parenting Interventions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Child and Youth Mental Health Outcomes,”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Vol.28,No.8,2019,pp.2036-2055.一項基于中國香港地區(qū)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研究指出,青少年建立正向價值觀和自尊的動力,并非來自外界的壓力,而是來自內在的孤獨感、意義追求和自我超越。③To S.,Tam H.,Ngai S.S.and Sung W.L.,“Sense of Meaningfulness,Sources of Meaning,and Self-evaluation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Youth in Hong Kong:Implications for Youth Development Programs,”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Vol.47,2014,pp.352-361.這些內在意義幫助青少年應對經(jīng)濟困難,也幫助他們在困境中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因此,社會工作者應該關注貧困青少年的生命意識過程,開展關系導向的生活技巧訓練,使他們獲得人際關系增強、社區(qū)參與的體驗。④To S.,“Loneliness,The Search for Meaning,and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hinese Adolescents Living in Hong Kong:Implications for Life Skills Development Programs,”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Vol.71,2016,pp.52-60.在貧困青少年領域,西方國家開始采取發(fā)展型社會工作取向,通過發(fā)展人力資本、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建立社會網(wǎng)絡等增加青少年的學習承諾、社會勝任力、正向價值等內部發(fā)展性資產,以幫助他們避免風險行為。⑤馬鳳芝:《流浪青年的發(fā)展性社會工作介入策略——以社會企業(yè)介入模型為例》,《中國青年研究》2014 年第3 期。這些研究主要從心理賦能與社會參與的角度分析貧困青少年提高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干預方法。

一些學者的研究視角偏向社會結構和資源分配的重新調整,關注的焦點是如何通過增加貧困家庭及青少年的社會資本以防止貧困代際傳遞。⑥史志樂、張琦:《教育何以使脫貧成為可能?——基于家庭貧困陷阱的分析》,《農村經(jīng)濟》2018 年第10 期。⑦焦克源、陳晨:《社會資本對農村貧困代際傳遞影響機制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20 年第4 期。⑧蘇靜、周振芳、肖攀:《教育改善貧困階層代際傳遞的效果與機制——來自CLDS 微觀數(shù)據(jù)的證據(jù)》,《教育與經(jīng)濟》2022 年第2 期。政府轉移性支付有助于提高家庭對青少年子女教育的關心,促進貧困家庭子女的人力資本積累。⑨李軍林、張黎陽、邵巖:《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村青少年教育投資的影響研究》,《區(qū)域經(jīng)濟評論》2021 年第5 期。政府應修訂義務教育政策,減少貧困家庭的校外教育支出,實現(xiàn)教育公平。⑩方超:《貧困對青少年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響:兼論貧困家庭子女的義務教育政策補償》,《蘭州學刊》2022 年第12 期。開展貧困家庭的資產建設和跨代干預有助于促進代際互動,實現(xiàn)貧困家庭的經(jīng)濟賦能。[11]鄧鎖:《資產建設與跨代干預:以“兒童發(fā)展賬戶”項目為例》,《社會建設》2018 年第6 期。這些研究期望通過正規(guī)教育、財政補貼、資產建設等方式解決貧困代際傳遞的結構性問題,從而從源頭上解決青少年的貧困問題。

在國家政策推動下,中國反貧困社會工作逐漸發(fā)展。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從理論建構、機制建設和策略發(fā)展等角度探討社會工作介入反貧困工作的可能性。其中頗具影響的模式有本土社區(qū)發(fā)展模式、金融社會工作模式以及社會服務與社會救助模式。①郭思源:《構建后脫貧時代貧困治理的長效機制:社會工作的實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4 期。然而,現(xiàn)有的反貧困社會工作實務模式研究集中在理論探討和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缺乏項目評估和干預研究。已有文獻開始討論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對貧困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干預效應。一項干預研究發(fā)現(xiàn),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隱性輟學青少年提供的社會工作服務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他們身心平衡發(fā)展。②楊慧、厲麗、黃若彤:《民族地區(qū)困境青少年隱性“輟學”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基于云南省N 鄉(xiāng)的調研》,《民族教育研究》2019 年第6 期。一項針對四川省縣城職業(yè)中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為貧困學生提供的教育經(jīng)濟資助項目能夠提高學生在金錢使用方面的幸福感。③Xiaoxia Xie,Meichun Xie,Huiying Jin,Shannon Cheung and Chien-Chung Huang,“Financial Support and Financial Well-being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Vol.118,2020,DOI:10.1016/j.childyouth.2020.105442.但是,這些研究的對象基本上是農村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青少年,對城市相對貧困青少年的相關干預研究很少。

發(fā)展貧困青少年的社會資本是預防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經(jīng)。本文進一步從心理賦能和社會參與的角度,探索社區(qū)教育這種非直接經(jīng)濟資助和非正規(guī)教育方式對提高貧困青少年能力、發(fā)展社會關系以及提高社會參與的效果。“游學”(Study Tour)是一種常見的體驗式學習的社區(qū)教育方式,通過提供社會參與機會豐富參與者的學習和社會交往經(jīng)驗,從而促進其社會關系發(fā)展。本文運用拓寬貧困青少年人際交往圈的游學項目,使用準實驗研究方法,以考察這類社會工作干預活動對增強城市貧困青少年自尊和提高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性。

二、基于游學的社會工作干預模式

游學是根據(jù)體驗學習理論設計的一種特別的體驗學習活動。④Nick Axford,Matt Jonas,Vashti Berry,Vicky Green and Louise Morpeth,“Can Study Tours Help Promo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Children’s Service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Vol.13,No.4,2010,pp.523-543.體驗學習理論主張整合不同的認知方式,通過個人參與或與他人合作的體驗過程,協(xié)助個體有目的地反思、驗證、轉化和賦予經(jīng)驗意義。⑤McGill I.and Weil S.W.,Continuing the Dialogue: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eriential Learning,In:S.Weil ,I.McGill(Eds.),Making Sens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Divers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Buckingham,UK:Open University Press,1989,pp.245-272.該理論被廣泛用于促進個人從直接經(jīng)驗中獲得知識。體驗學習跟傳統(tǒng)的、正式的課堂教學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這種非正式學習能夠讓人們在真實情境中參與體驗活動。⑥Kolb D.A.,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FT press,2014,pp.31-49.體驗學習圈是影響廣泛的理論框架,包括具體經(jīng)驗(體驗)、反思性觀察(體會)、抽象概括(體悟)以及主動實踐(體現(xiàn))等四個連續(xù)的、結構化的元素,這些元素構成了螺旋式上升的體驗學習過程。①Moon J.A.,A Handbook of Reflective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Routledge,2013,pp.103-158.

受體驗學習理論影響,游學跟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同,通常以小組形式開展有關教育、社會關系和娛樂等內容的活動。它一般具備兩個基本元素:一個不熟悉的環(huán)境里的嶄新體驗,對學習的期望。②Nick Axford,Matt Jonas,Vashti Berry,Vicky Green and Louise Morpeth,“Can Study Tours Help Promo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Children’s Service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Vol.13,No.4,2010,pp.523-543.通過短期的學習交流活動,參加者進入陌生的情境,體驗其他文化,從而反思和調整既有的知識,更好地理解和重塑自己的文化、信念。③Stone T.E.,F(xiàn)rancis L.,Pamela V.D.R.,Dedkhard S.,Junlapeeya P.and Orwat E.,“Awakening to the Other:Reflections on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rough an Undergraduate Study Tour,”Nursing & Health Sciences,Vol.16,No.4,2014,pp.521-527.因此,游學以短暫的外出參訪的形式,拓寬貧困青少年的視野,豐富其閱歷,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為了開展游學活動,給貧困青少年帶來嶄新體驗,促使他們加強與社會的聯(lián)系,本研究設計了科技游學主題和文化游學主題。追求自我超越和文化體驗能夠影響貧困青少年的自尊。④To S.,Tam H.,Ngai S.S.and Sung W.L.,“Sense of Meaningfulness,Sources of Meaning,and Self-evaluation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Youth in Hong Kong:Implications for Youth Development Programs,”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Vol.47,2014,pp.352-361.游學為貧困青少年提供社會參與和人際交往的機會。因此,本研究假設科技主題和文化主題的游學均能提高貧困青少年的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并且這兩種主題游學的干預效果無差異。

根據(jù)體驗學習圈,游學項目包含游學建營、游學考察、游學討論及游學成果等四個學習階段,如圖1 所示。第一階段是游學建營。在游學營開營前,社會工作者召集青少年到社會工作機構,開展游學導向活動。目的是介紹游學的目標、內容和具體安排,促進參加者互相認識,為外出游學做好準備。第二階段是游學考察。社會工作者帶領青少年到大灣區(qū)高新科技企業(yè)和文化特色主題場所開展為期3 天的考察。科技主題活動包括參觀高新科技企業(yè)、醫(yī)療健康研究中心和城市規(guī)劃建設展覽等。文化主題活動包括參觀大學、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城市創(chuàng)意景點和社會創(chuàng)新項目等。同時,社會工作者還組織“每日一思”活動,讓青少年回顧當天的考察活動,分享個人的感受,并邀請職場人士、本科生或研究生等嘉賓與青少年分享在各自領域里保持“自信、溝通和社會聯(lián)結”的經(jīng)驗。第三階段是游學討論。在游學結束后一周,社會工作者再次邀請參加者到社會工作機構,以“世界咖啡館”形式開展游學跟進工作坊,讓青少年分享從游學營中學到的知識、技巧,并討論這些收獲對其日常生活的意義。在這個階段,社會工作者主要參考4F(Fact,F(xiàn)eeling,F(xiàn)inding,F(xiàn)uture)模式引導青少年分享在游學營中的見聞、思考和成長。⑤Greenaway R.,“Reviewing by Doing,”Journal of Adventure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dership,Vol.9,No.1,1992,pp.21-25.第四階段是游學成果。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將外出游學與本地社區(qū)聯(lián)系起來。社會工作者通過舉辦社區(qū)展覽,向本地社區(qū)宣傳游學項目,吸引社會大眾關注。更重要的是,鼓勵貧困青少年向家人、學校和社區(qū)分享其參與游學營前后的變化,進一步提高其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

圖1 游學項目的干預模式

三、研究方法

筆者采用社會工作干預研究設計的方法,在2019 年8 月到2020 年9 月開展貧困青少年的游學項目,采用標準量表對貧困青少年進行前測和后測,同時以開放式問卷法和參與式觀察法為補充。該項目獲得基金會資助,由廣東省M市一家具有10 年本土服務經(jīng)驗的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執(zhí)行。M市是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二線城市。項目所在地是M市下轄的制造業(yè)強勁的S 區(qū)。據(jù)當?shù)卮壬茣?019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家庭經(jīng)濟貧困的高中生、大學生分別約有400 名、200 名。社會工作者從中抽取了100名青少年以了解其服務需求,結果顯示當?shù)刎毨嗌倌甑淖晕以u價低、溝通能力弱,但是他們又期望獲得社會認可。社會工作者工從以往服務經(jīng)驗中也發(fā)現(xiàn),當?shù)刎毨嗌倌昶毡槿狈缡杏螌W的經(jīng)驗,社交圈較窄。

(一)參加者招募

本研究中的貧困青少年是指來自低保或因病致貧家庭的青少年。他們已經(jīng)獲得當?shù)卮壬茣馁Y助。項目參加者的招募、篩選、分配、干預和分析的流程如圖2 所示。社會工作者從慈善會資助的貧困高中生、大學生名單中邀請青少年參加此項目。社會工作者在名單中先采用系統(tǒng)抽樣篩選潛在參加者,然后通過電話邀請他們報名參加。本研究共招募到118 名參加者,根據(jù)報名先后順序,按高中生與大學生1∶1 的比例隨機分配到科技主題營和文化主題營。科技主題營有33 名高中生和33 位大學生。受疫情影響,報名參加文化主題營的人數(shù)不足,有28 名高中生和24 名大學生。基于專業(yè)服務和研究倫理考慮,社會工作者和研究者讓上述符合條件的參加者都參加游學營。除了文化主題營的2名高中生,其余參加者都填寫了前測、后測量表。

圖2 干預研究的流程

(二)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采用問卷法和參與式觀察法收集貧困青少年參加游學項目前后的變化情況。研究用中文版“羅森伯格自尊量表”測量貧困青少年的自尊。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78。①梁成安、王培梅:《中文版Rosenberg 自尊感量表的信效度研究》,《教育曙光》2008 年第1 期。量表包括10道題目,采用4 點量表計分,1 表示非常不同意,4 表示非常同意,分數(shù)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同時,研究用“人際交往能力量表”測量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水平。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78。②馬建青:《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年,第185 頁。量表由30 道題目構成,采用5 點量表計分,1 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 分表示完全同意,分數(shù)越高表示人際交往能力越差。本研究對該量表的得分進行反向計算,得分越高,表明人際交往能力越強。兩個量表都用于前測、后測,以測量貧困青少年參加游學營前后的變化。前測在游學營第一階段開始時開展,后測在第四階段結束時開展。本研究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方法評估貧困青少年的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在參加游學營前后的變化,以及2 個不同主題的干預差異。

研究還分析了收集的數(shù)據(jù)。第一,前后測問卷里有關于自尊、人際交往和社會認知方面的開放性問題。第二,社會工作者以參與式觀察的方式記錄參加者的表現(xiàn),尤其是他們在“每日一思”和“世界咖啡館”中的分享內容。研究者對這些數(shù)據(jù)都進行了匿名處理,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主題分析,并引用了8名參加者的具有典型性的原話。

四、研究結果

(一)參加者人口統(tǒng)計資料

如表1 所示,共有116 名參加者完成了前測和后測問卷。其中,女性約占66.4%,男性約占33.6%;高中生約占50.9%,大學生約占49.1%;參加科技主題營的人約占56.9%,參加文化主題營的人約占43.1%。除了自尊外,科技主題營、文化主題營在性別、受教育程度和人際交往能力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這表明,參加者的隨機分組基本成功。

表1 游學項目的干預前評估

(二)游學對城市貧困青少年自尊的改變

如表2 所示,在游學項目干預前后,青少年的自尊存在顯著差異,科技主題營的F(1,65)=19.96,P<0.001,文化主題營的F(1,49)=53.88,P<0.001。這表明,游學項目提高了城市貧困青少年的自尊。

游學之所以能夠提高自尊,可能是因為參觀高新技術企業(yè)激發(fā)了參加者努力奮斗、自我超越的勇氣。例如,阿力在活動中受到鼓舞,他這樣評價自己在活動后的變化:

可以在大家面前大大方方地表現(xiàn)自己,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同時也對當今世界領先科技有了更好的了解。(阿力,男,高中生,科技主題營)

游學讓貧困青少年有機會了解科技產品研發(fā)過程,也加深了參加者對不畏艱苦精神的體會。這有利于他們以積極視角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從而對其建立內在的心理資產有重要意義。阿珍的講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說:

認識自我非常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我們以己之長去比別人之短,就能找到自信,可以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與優(yōu)勢。(阿珍,女,大學生,科技主題營)

同樣,阿美從游學經(jīng)驗中明白,研發(fā)高新技術企業(yè)產品的不容易,個人成長也需要經(jīng)歷磨煉。

我的收獲是,當自己出現(xiàn)自信心不足、猶豫不決的時候,應該突破這個心理障礙,才會在這方面取得進步。這樣才能提高自信心。(阿美,女,高中生,科技主題營)

對于阿琪而言,游學經(jīng)驗改變了她對鄉(xiāng)村傳統(tǒng)的認識。她開始意識到“破爛”也可能別有“風味”。這種體悟讓她聯(lián)系到自身的發(fā)展,對未來產生憧憬的同時也建立了自信心。

我認識到,鄉(xiāng)村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并不是傳統(tǒng)觀念中的落后。我對未來的規(guī)劃也更加明確,對參加社區(qū)活動也更有信心。(阿琪,女,大學生,文化主題營)

盡管接觸外界可能暴露自身不足,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視野的拓寬也可能讓參加者有機會承認自身的不足并進行自我激勵。在游學交流中,阿關發(fā)現(xiàn)了自己需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經(jīng)過本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夠自信,講話技巧有待提高。我也認識了許多同學。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廣州,也明確了自己以后該努力的方向。(阿關,男,大學生,科技主題營)

(三)游學對城市貧困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改變

如表2 所示,游學項目干預前后,文化主題營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49)=9.15,P<0.01;科技主題營不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65)=2.19,P>0.05。這表明,文化主題營提高了城市貧困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游學項目之所以有利于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可能是因為文化交流容易促進參加者對自身文化和身份的理解。自我接納和共同身份為他們參與交流和融入群體提供了支撐。

在阿櫻的講述里,組員之間相似的身份和背景讓她更自信地與人平等交流,而且也提高了她社會參與的意識。

沒有由于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而感到自卑,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跟他人交流的時候信心滿滿。認識了江門的文化,需要更多的青年人融入大灣區(qū)。(阿櫻,女,大學生,文化主題營)

游學項目為貧困青少年提供了共同的話題,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從而增強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阿芳告訴筆者,她在游學中不僅提高了溝通的能力,還發(fā)展了友誼。

我覺得我在和別人溝通的方面有了進步,我收獲了很多友誼。(阿芳,女,高中生,文化主題營)

阿苗也在這次游學經(jīng)驗中提高了溝通的能力,她意識到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我增強了自信心,敢于在眾人面前發(fā)言,更樂于和他人交流,作為青年人應當積極融入社會。(阿苗,女,大學生,文化主題營)

(四)科技和文化主題游學對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的差異

上文假設兩個主題游學對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不存在差異,都能起到正向的干預效果。但是為什么科技主題營不能顯著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呢?為此,本研究還開展了混合因子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如表2 所示,干預方式(科技主題營和文化主題營)與干預時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1,114)=0.33,F(xiàn)(1,114)=0.16,P>0.05。這表明,科技主題營和文化主題營在提高貧困青少年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上未見顯著差異。

五、結論與討論

預防城市青少年貧困代際傳遞和促進青少年發(fā)展是我國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議題之一。家庭經(jīng)濟困難使得貧困青少年常常缺乏學習資源和社會參與機會,這導致他們存在自信心不足、社會交往能力較弱等問題。本研究旨在評估基于游學的社會工作干預項目對提高貧困青少年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效果。結果表明,游學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研究發(fā)現(xiàn)文化主題營顯著提高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科技主題營只顯著提高自尊,但是兩個干預組之間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這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無論是科技主題營還是文化主題營,游學項目可能有利于提高貧困青少年的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

(一)游學應用于城市貧困青少年發(fā)展的適用性

本研究是用游學干預方法以提高城市貧困青少年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準實驗研究。這種干預取得了成效,這一發(fā)現(xiàn)的重要意義是從實踐的角度探索了游學干預方法能有效增加貧困青少年的重要內在資產,有利于預防貧困代際傳遞。

1.游學是基于體驗式學習的青少年服務模式

游學是一種非正式學習的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游學能夠更生動地呈現(xiàn)知識,讓參加者通過親身觀察、思考來學習。與一般的社會工作服務相比,游學也有獨特的優(yōu)勢。其他社會工作服務多采取知識或技能工作坊、文藝興趣課程、社區(qū)游戲、角色扮演、小組互動游戲等形式。這些形式在提高青少年的能力上的效果并不差,也被運用在游學的不同階段。但是游學最重要的特征是,它讓參加者遠離熟悉的環(huán)境,置身于不同文化的情境,經(jīng)歷嶄新的體驗。這種環(huán)境差異的體驗,不但能夠增長參加者見識,還可能刺激其在價值和文化上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產生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接納自己。①Long S.O.,Akande Y.S.and Purdy R.W.and Nakano K.,“Deepening Learning and Inspiring Rigor:Bridging Academic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Using a Host Country Approach to a Study Tour,”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Vol.14,No.1,2010,pp.89-111.

本研究設計以科技和文化為游學內容的初衷是豐富貧困青少年社會參與的體驗。了解文化有利于強化青少年的身份認同②Wiktor-Mach D.,“What Role for Culture in the A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ESCO’s Advocacy in the 2030 Agenda Negoti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Vol.26,No.3,2020,pp.312-327.,接觸科技能夠拓展青少年的視野。③Conkel Ziebell J.L.,Turner S.L.and Gushue G.V.,“Testing an Integrative Contextual Career Development Model with Adolescents from High-poverty Urban Areas,”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Vol.66,No.3,2018,pp.220-232.同時,游學可以增加社會參與的機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不過,預料之外的是,科技主題營的人際交往能力組內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系統(tǒng)誤差或其他不明干擾項引起的(例如不同社會工作者帶領小組的能力存在差異)。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是單一以統(tǒng)計上的“顯著”作為判斷某種干預可取的依據(jù),而是考慮其他指標和現(xiàn)實意義。④Wasserstein R.L.,Schirm A.L.and Lazar N.A.,“Moving to a World Beyond‘p < 0.05’,”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Vol.73,No.1,2019,pp.1-19.⑤王珺、宋瓊雅、許岳培等:《解讀不顯著結果:基于500 個實證研究的量化分析》,《心理科學進展》2021 年第3 期。本研究中參加者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參加科技主題營后得到提高,只是這個變化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還有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參加者在科技組中的互動效果不夠好,例如參觀3D 打印產業(yè)園、生物實驗室等活動更多的是以單向交流的形式開展。這表明科技主題營的活動設計需要優(yōu)化。這并不意味著游學的主題限定在文化和科技上,而是可以根據(jù)參加者的需求設計相應主題的游學項目。為貧困青少年開展豐富的游學項目,也是社會工作促進社會公平的價值體現(xiàn)。

2.游學是青少年發(fā)展型社會工作的實踐策略

游學的實踐探索對推動青少年發(fā)展型社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以往貧困青少年工作集中在教育資助、經(jīng)濟發(fā)展和慈善救濟等層面。⑥鄭林如:《社會支持政策對貧困家庭教育投入的影響:文獻綜述與展望》,《社會保障研究》2021 年第4 期。⑦袁同凱、吳軍軍:《“后扶貧時期”民族地區(qū)教育扶貧的內涵轉變與困境突破——基于教育公益慈善的視角》,《河北學刊》2021 年第6 期。例如,捐資助學是政府、學校和民間組織采取的主要手段。建設學校和資助學費、生活費等方式為貧困學生開辟了改變命運的發(fā)展道路。①Eryong X.and Xiuping Z.,“Education and Anti-poverty:Policy Theory and Strateg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n China,”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Vol.50,No.12,2018,pp.1101-1112.金融社會工作期望提高服務使用者的金融能力達到改善經(jīng)濟狀況的效果,例如它通過設立資產賬戶等方式幫助貧困青少年家庭擺脫困境。②Callahan C.,F(xiàn)rey J.J.and Imboden R.,The Routledge Handbook on Financial Social Work:Direct Practice with Vulnerable Populations,London:Routledge,2019,pp.1-14.③鄧鎖:《資產建設與跨代干預:以“兒童發(fā)展賬戶”項目為例》,《社會建設》2018 年第6 期。經(jīng)濟福祉對個人福祉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但是也不能忽視青少年群體自身的參與。本研究中貧困家庭青少年獲得了當?shù)卮壬茣馁Y助。但與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青少年相比,他們獲得學習資源、社會參與的機會相當有限。因此,社會工作者應當探索發(fā)展型社會工作,為青少年提供發(fā)展機會,從而讓他們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成為積極的能動者。④何雪松:《發(fā)展型社會服務共同體建構:上海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模式創(chuàng)新》,《中國社會工作》2021 年第24 期。目前國內已有一些貧困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探索,但是大多受場地和資源所限,主要采取心理咨詢、知識講座和個案救助等形式。⑤代曦、羅超、李鳳:《個案管理在貧困青少年服務中的應用——以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的個案為例》,《中國社會工作》2017 年第33 期。⑥朱盼玲:《從“幫扶”到“增權”:學校社會工作介入貧困生就業(yè)的策略轉變》,《當代青年研究》2017 年第6 期。⑦楊慧、厲麗、黃若彤:《民族地區(qū)困境青少年隱性“輟學”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基于云南省N 鄉(xiāng)的調研》,《民族教育研究》2019 年第6 期。青少年社會工作干預需要超越家庭和學校,最大限度地促進青少年接觸社區(qū)并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⑧張慶鵬:《青少年親社會行為干預模式的拓展路徑》,《青年研究》2018 年第2 期。游學營為貧困青少年創(chuàng)造真實的社區(qū)情境,為他們帶來有關個人成長和社會參與的嶄新體驗。在這個意義上,游學突破了傳統(tǒng)社會工作的治療性、補救性手法,體現(xiàn)了發(fā)展性,不但能夠增加貧困青少年的社會資本,還豐富了發(fā)展型社會工作的干預模式。

(二)研究局限和相關展望

第一,本研究的對象來自經(jīng)濟繁榮的珠三角地區(qū),他們獲得本地慈善會的資助。游學項目也得到本地基金會和企業(yè)的支持。此經(jīng)驗未必適合社會資源匱乏的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面向貧困地區(qū)的游學項目仍有待探索。第二,本研究采取兩組準實驗研究方法而非更嚴謹?shù)碾S機對照試驗。盡管如此,兩組參加者的隨機分配較為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研究設計的不足。未來研究可考慮增加控制組,或比較游學項目與非游學項目、不同青少年群體的干預差異,以提供充實的證據(jù)支持游學項目的改善。第三,本研究干預時間較短,未做跟蹤研究,未來研究需要設計干預時間更長的游學項目,也需要開展追蹤測量。

猜你喜歡
青少年能力研究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青少年發(fā)明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抄能力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国产微拍精品|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五月天天天色|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无码37.|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日韩免费成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www.91在线播放|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久久男人资源站|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久久综合婷婷|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av色爱 天堂网|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亚洲香蕉久久| 亚洲va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色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jizz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1精品综合|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国产免费网址|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AV|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久操中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在线国产欧美| 嫩草在线视频|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日本一区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