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主動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支撐,其推動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領導力量,推動中國共產黨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指導思想,推動中國共產黨制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戰略規劃。新時代新征程,無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還是中華民族以無比堅定的底氣和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都需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是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歷史主動精神;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3)09-0011-06
歷史主動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準確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歷史主動精神造就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領導力量;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歷史主動精神掌握歷史前進主動權,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規劃,推動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更高階的發展形態。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1,需要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助力中國式現代化走向新的勝利。
一、歷史主動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支撐
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生發、累積和淬煉而成的精神品格。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歷史主動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歷史主動精神以其清醒自覺的主動性將中國共產黨鍛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領導力量,以勇毅前行的自覺性推動中國共產黨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指導思想,以未雨綢繆的預見性推動中國共產黨制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戰略規劃。
(一)歷史主動精神推動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領導力量
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基礎上,對堅持自我革命、承擔歷史使命和應對風險挑戰的深刻認識能力與主動實踐能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航人、主心骨與頂梁柱。“黨的百年奮斗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2]首先,歷史主動精神造就了黨堅持自我革命的自律特質。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以旺盛生命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品質。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以強烈的自覺意識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揚棄,以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歷史自覺“刀刃向內”、主動求變,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歷史潮流的奮起作為,展現了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和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風貌。其次,歷史主動精神使黨自覺承擔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近代以來,一些仁人志士多方尋求救國救民之路,但無論是主張平均主義的農民階級、以“自強”為口號向西方學習的地主階級,還是效仿西式民主的資產階級,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因此,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無產階級肩頭。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認清自身的階級利益和歷史使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肩負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向著民族復興的彼岸乘風破浪、勇毅前行。最后,歷史主動精神推動黨在主動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中展現歷史擔當。黨自創建以來,從在革命戰爭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求勝利到掌握全國政權后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從改革開放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到新時代統籌發展和安全,中國共產黨以高度的歷史主動性應對挑戰、戰勝風險、破解危局,引領中國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二)歷史主動精神推動中國共產黨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指導思想
尊重客觀規律,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才能更好地使主觀符合客觀,贏得歷史主動,實現預期目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1]16首先,歷史主動精神助推中國共產黨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近代中國救亡運動的發展及其失敗表明“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3]4。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以高度的歷史自覺科學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4]8。由此,我們黨堅定地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絲毫改變。其次,歷史主動精神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4]9,是指引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強大物質力量,也是“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5]的銳利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緊密結合,以清醒自覺的主動精神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創新理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嶄新途徑。最后,歷史主動精神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6]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持續發展得益于中國共產黨以昂揚積極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功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著力回答了當代中國的三大時代課題,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歷史主動精神推動中國共產黨制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戰略規劃
以歷史主動精神推動中國共產黨制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實施步驟,抓住和利用好歷史機遇,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是中國式現代化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指出:“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3]31縱觀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演進軌跡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具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部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進入了“主動的現代化”探索階段,把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7]1437,進而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黨和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規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以歷史主動精神逐步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目標,并首次提出了實現現代化目標的“百年”時間安排和“兩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成功推進了我國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小康目標”的提出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提出,從十三大確定的“三步走”戰略步驟到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歷史主動精神對我國現代化目標任務和實施步驟的明確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歷史主動和戰略主動制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目標、新步驟,明確提出推動“新四化”同步發展目標及實現的具體時間點,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251的“第五個現代化”目標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戰略部署,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兩步走”戰略安排,為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推動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更高階的發展形態。
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歷史主動精神體現為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大勢,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積極作為和自覺踐行唯物史觀的擔當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要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1。具體來說,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中華民族以無比堅定的底氣和自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都需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我國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國家,旨在達到的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美麗。歷史與實踐證明,達到此目標既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老路,也不能照搬傳統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模式,而應立足本國國情,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體來說,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根本任務,以歷史自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1]28,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形成物質文明,建設富強的現代化國家;堅持以政治建設為堅強保證,以歷史自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建設民主的現代化國家;堅持以文化建設為內在靈魂,以歷史自覺創新發展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吸收西方有益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創造人類精神文明新形態,建設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堅持以社會建設為必備條件,以歷史自覺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升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建設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堅實基礎,以歷史自覺建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美麗的現代化國家。質言之,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五大文明”的整體性建設,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華民族積淀了厚重的文明財富,在人類文明史上做出過卓越貢獻。然而,近代以來喪失獨立地位的中華民族經歷了“文明蒙塵”[8]。無數仁人志士期望通過學習西方現代文明,探索出一條救國救民的中國現代化道路,但他們的努力、嘗試與期望被“先生老是侵略學生”[7]1470的現實所打破,“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7]147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的現代化方向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站起來”,掀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我們黨秉持歷史主動精神,學習與反思蘇聯現代化模式,探尋以工業為中心的現代化道路。雖歷經曲折,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使中國現代化建設擺脫了以往的歷史追隨狀態,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展現出鮮明的獨立自主形象。1978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在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中,中華民族逐漸“富起來”,實現了中國現代化由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奠定了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實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歷史主動精神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守正創新,極大地豐富與發展了現代化的實踐內涵,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逐漸“強起來”,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自此,中華民族以無比堅定的底氣和自信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要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必須以超越和揚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革命精神,主動回應人民需求,走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首先,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價值理念引領。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在積極探索與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進程中,以歷史主動精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民觀,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1]22,“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1]27,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持續取得新進展。其次,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領導力量保障。中國共產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領導力量。從“中國的現代化”到“四個現代化”的探索階段,從“小康社會”發展階段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說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保證共同富裕的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再次,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制度密碼。我國既沒有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被資本綁架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沒有全盤否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而是依據經濟發展的規律和我國的國情變化,形成了能夠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分配制度,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體制機制支撐。最后,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1]22一方面,我們黨以歷史主動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基礎有了質的提升,為促進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廣泛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精神風貌,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基礎。
三、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從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出發,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提供根本保證與核心力量。在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基礎上,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著力點。正確把握世界發展規律,以歷史主動精神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好“兩個大局”下的危與機、發展與安全、改革與創新的關系,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在“兩個大局”的交織互動下走向新的勝利。
(一)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開創者與領導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更大勝利的根本保證與核心力量。正是基于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我們才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掌握歷史主動,創造高質量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人民才能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首先要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重要經驗,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9]157我們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中,應以積極自發的精神狀態與反對黨中央權威、破壞黨的團結統一的錯誤思想和分裂活動進行堅決斗爭,在全黨形成牢固樹立維護黨中央權威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為中國式現代化各項事業的順利推進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其次,以歷史主動精神把黨的領導落實到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9]288從空間維度上來說,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要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各方面”[9]229。從時間維度上來說,黨的全面領導必須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實施過程和變革調整等諸多環節,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最后,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是明確和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規則體系,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客觀需要。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推動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并從制度上保證黨的全面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因此,必須以歷史主動精神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內在邏輯關系,推動黨的領導制度體系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繼續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歷史主動精神從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出發,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人民的實踐活動和人民的能動創造,為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實踐提供精神自覺。首先,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22。新時代新征程,滿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就要以勇于開辟未來的歷史主動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新發展理念,為建設美好生活奠定強大物質基礎;要以多層次多樣化的公共服務建設為重點,特別關切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住房等領域,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保障;統籌好現代化建設中安全與發展的辯證關系,構建更高水平的安全共同體、發展共同體,為實現美好生活提供根本戰略支撐。其次,以歷史主動精神充分發揮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0],“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11]。中國式現代化各項事業的成功、實踐的落實和認識的飛躍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和智慧力量。中國共產黨在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基礎上,激發人民群眾主體活力,培育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依靠人民群眾化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矛盾,借助人民群眾的磅礴偉力破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難題,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事業行穩致遠。再次,以歷史主動精神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成就的共享主體。實現人民共享,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共同富裕,讓人民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受益者。最后,以歷史主動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評判主體作用。中國式現代化的成績如何,只能由人民來檢驗,中國式現代化這張答卷,只能由人民來評閱。檢視中國式現代化各項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2]。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項事業也應受人民監督,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著力點。
(三)以歷史主動精神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
正確把握時代前進潮流中的歷史進步規律,要認清世界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明確世界歷史變局中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用戰略眼光和系統思維對當前發展總體形勢作出重要判斷。在“兩個大局”下推動中國和世界同步交織與深度融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深度發展,是歷史主動精神的邏輯必然和重要表現。首先,以歷史主動精神統籌好“兩個大局”帶來的危與機。習近平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13]由此,必須從“危”與“機”相互并存、相互連接、相互轉化這一重要論斷出發,有效防范和化解國際格局變動給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有效扭轉和突破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發展的遏制,積極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充分利用有助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實現生產鏈與科技鏈的有機結合,使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其次,以歷史主動精神統籌好“兩個大局”下的發展與安全。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現實前提,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是國家安全的有力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不僅需要經濟實力的奠基,更離不開國家安全的建構。那么,以歷史主動精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轉化為維護國家安全、克服重大挑戰和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成為統籌好“兩個大局”的內在要求。最后,以歷史主動精神統籌好“兩個大局”下的改革與創新發展。改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動力,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以更加積極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創新精神堅持破立并舉,把準全面深化改革的基點,提出新的改革舉措,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改革與創新發展融為一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兩個大局”的交織互動下走向新的勝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4.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5.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7]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91.
[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9]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10]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8.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
[13]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372.
【責任編輯:何妮】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建設內在邏輯及路徑研究”(2022YJS162);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中國共產黨探索共同富裕的百年歷程與經驗研究”(2021YJS180)。
作者簡介:王露(1991—),女,河北張家口人,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