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軍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花如米粒般細小,生長在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憑自己的力量開花。擔負特殊教育職責的我們,要化作一縷陽光,幫助祖國未來的花朵開得更燦爛、更奪目、更健康。
小龍(化名)就是一朵努力綻放的苔花。作為學校融合教育工作的負責人,我和其他教師進行專項調研時來到小龍家,小龍母親打開相冊,給我們看了小龍的嬰兒照,然后緩緩地拿出一張刺眼的、皺巴巴的診斷書——先天性聽力障礙,這幾個字瞬間打開了這位母親的淚閘。
通過和家長及任課教師溝通,我們了解了小龍近幾年的成長旅程。聽力的殘缺不僅影響了他的生理,也讓他的心理與同齡的學生產生了很大差距。他和這個世界仿佛格格不入,日復一日,他的脾氣越來越暴躁,行為越來越古怪,性格也愈加孤僻,不愿意與人接觸,整日緘口不語。
五年前,小龍到了上學的年紀,他求學之旅的第一站便是如皋市特殊教育學校。在特殊教育學校里,專業教師帶著他進行聽覺和語言訓練,一遍一遍,不厭其煩。
三年級時,他回到了家鄉的江中小學。新的學校似乎和他想象的不一樣。開學第一天,班主任向大家介紹了他,同學們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來到座位,同桌也悄悄地沖他露出燦爛的笑臉,他的心中涌起了一陣陣暖流。
和諧溫馨的學校氛圍和活潑熱情的同學們給予了他無窮的勇氣和無私的幫助。由于之前一直在接受特殊教育,隨堂學習伊始,小龍明顯感覺到了力不從心。
在語文學習中,他的識字量明顯少于其他學生,書面語言理解能力成為一大難題,表達能力更是差之千里。但好在身邊人都在為他的學習之旅鋪路。同樣一篇課文,語文教師要求其他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并且背誦相關片段,而對小龍的要求是能夠認識課后的生字,并一個一個讀出來。在教師不厭其煩地示范、教學、糾正和檢查過程中,小龍能夠將課后生字讀出來了。慢慢地,他會讀的字越來越多,發音也準確了許多。在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求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且讀出感情色彩,根據不同的含義讀出輕重緩急,但“輕重緩急”對小龍來說具有很大難度,因此,教師對小龍的要求是嘗試讀出這篇課文中的擬聲詞:“當,當當!當,當當!”教師告訴小龍,這是鐘發出的聲音,所以要讀得非常響亮、有力。課前,教師從音樂室找來了教具,模擬了敲鐘的聲音。那清脆悅耳的敲擊聲在小龍的心里濺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經過不斷地模擬和練習之后,他終于響亮地讀出了這句話。在大家的幫助下,小龍從一開始的不會說、害怕說,變成了努力說、樂意說。
在學習數學時,小龍的計算能力明顯偏弱。學到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時候,他以前學習的知識已經完全不夠用了,題目沒法做,經常急得滿頭大汗。數學教師依然選擇耐心地陪伴在他身邊,利用晨誦和午讀的時間對他進行一對一指導。如果當天的學習情況不樂觀,教師還會再及時給予一對一的補救課程。
英語學習中,最讓小龍犯難的是聽力測試。于是教師特別為他定制了新的考試模式,提前為他準備好聽力內容紙質稿,在播放錄音的同時允許看稿子,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提高正確率,大大提高了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經過一學年的努力,小龍同學完全適應了普通班級的學習,各科學習成績一直處于班級中上等水平。他還擔任了融合社團的負責人,協助教師組織各項社團活動。
“梅花香自苦寒來”,小龍依靠自己的努力綻放出了別樣的精彩人生。今后,教師必將繼續竭盡全力做他成長的助推器,因為他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他的進步也代表我們的成長。
愛滿復聰之路,路漫且長,腳踏實地,一路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