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瑜
【摘? 要】小學數學項目學習實踐研究旨在打通學生學以致用的“栓塞”,旨在彌補國家教材中情境零散或學生難于體驗的缺陷,因此,課程建設要注意把握核心素養培育價值意蘊,課程實施遵循以真實問題激活學習需求的學習起點;以學以致用賦能本質追尋的學習進程;以動態生成驅動深度探究的學習樣態;以多元發展促進素養提升的學習終點,讓課程建設增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培養高階思維、形成對國家課程學習的有效拓展與補充。
【關鍵詞】項目學習;價值意蘊;實施要義
在傳統的教學中,大量瑣碎、孤立的知識和機械重復的學習往往讓學生無法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也使學生難以建立起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教育部課程改革的主旨是要轉變教學方式,而項目學習理念倡導還“學”于“生”,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導者;克服“以練代學”機械式學習,強調以“用”促“學”,打通學以致用的“栓塞”,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和發展性;克服“割裂點狀”的碎片化問題,注重“自然鏈接”的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對核心概念的整體理解及遷移運用;注重學生的綜合展示,學生在“輸入性學習”與“輸出性學習”之間切換與體驗,綜合素養與能力伴隨知識的積累過程,得到深度鍛煉與提升。
一、小學數學項目學習的內涵闡釋
(一)項目學習
基于項目的學習(PBL)簡稱為問題學習或以項目為導向的學習。數學項目學習主張體驗式學習,以課標為本,科學評估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利用真實、豐富的目標任務情境資源,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在實際問題和數學問題的雙向轉化訓練中,主動獲取、運用知識,獲得真實學習體驗。通過“問題—談論—探索—發現—應用”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鏈接,實現學科融合,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從中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考習慣,達成知識、技能、情感等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數學項目學習
小學數學項目學習是學生理解和獲得的學習,注重以項目學習課程為載體,借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著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提升能力,增強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進而改進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應用能力匱乏的問題。
二、小學數學項目學習的價值意蘊
小學數學項目學習聚焦核心素養培育,通過“完成項目”來培育學生的關鍵能力,通過“團隊合作”來培養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借助真實的“項目”,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的重組或創新理解,再建構新知識,用高階思維牽引低階學習,在“完成項目”中理解知識,在“做項目”中形成專家思維,將素養轉化為以階段式的項目成果輸出,將“學習”與“做項目”、“完成項目”與“素養培育”建立關聯,將學校學習與個人生活實踐建立關聯。
(一)參與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質疑”
項目學習的主要學習過程包括資料搜集與分析、假設提出與驗證、問題界定與解決、成果設計與評價等各環節,“觀眾需求”產生數據收集與分析的需要,需要調查、咨詢長輩、實地查看、網上搜索等方式進行學習;“完成項目”需要假設與驗證,需要在合作中學會嘗試溝通、協商分工、交流分享;“項目成果”呈現需要學生不僅會收集信息,還會梳理重點信息,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果交流有真思考、真見解,有效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質疑”的轉變,學生體驗到的是驚喜與滿滿的成就感。
(二)學習空間:變“課堂中心”為“生活中心”
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習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更是無時無刻的發生。課堂上的學習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學生更愿意在真實的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并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PBL項目活動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父母交流、以社會人的身份向各行各類的角色學習,形成立體的學習圈,真正實現多渠道互動學習。
(三)學習成果:變“知識獲得”為“素養提升”
項目學習探究的問題經常是來自于學生,或教師根據學生感興趣的點設置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的問題。在課標的指引下,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將學習任務轉化為真實有意義有挑戰的項目問題,以此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刺激學生改善和掌握各類技能,借助團隊力量多渠道試驗,在完成項目中掌握隱含于項目背后的學科知識,從中習得知識與能力,提升個人素養。在完成項目中,自主探索與積極合作的學習方式很自然成了學生的選擇,因為解決的是自己提出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因此學生學習主體意識強烈,迭代產生的挑戰問題中得到催發自我能動性,在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或驗證一個又一個猜想或方案中,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得到不斷發展。
三、小學數學項目學習的實施要義
小學數學項目學習實施遵循“完成項目”的邏輯,實現“完成項目”與“素養培育”有機鏈接:以真實項目驅動學習起點,以激活調動學生所有的知識與經驗,開啟學習之旅;以核心知識引領學習進程,以學以致用賦能本質追尋,開啟探究之旅;以專家思維為學習樣態,以動態生成驅動深度探究,生成項目成果;以素養提升為學習終點,將多元的項目成果轉化為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學習起點:以真實問題激活學習需求
小學數學項目學習以真實問題情境激活學習需求,讓問題解決與學科知識有效勾連,使具體知識和技能都被問題結構化、組織化,過程中組織知識的方式自然達成學科融合,促使學生悄然感知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意義感和價值感,驅使學生積極尋找相關背景知識,進行信息整理與重構,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出和澄清問題,項目成果變成多學科知識的建構與轉化,學生在項目的推進中,提升對綜合知識的聯系、遷移、探究與認知重構能力。
如在《調查冰糖葫蘆口味喜好情況》的項目活動中,統計學生的喜好情況為制作冰糖葫蘆口味選擇做依據,為提高營業額做準備。這一目標導向下的現實需求,有效催生學生挑戰的欲望,激起參與學習的熱情,“如何調查大部分人喜歡冰糖葫蘆的口味?”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首要任務,自然引發學習《統計》中數據收集與整理的相關知識,學生經歷問卷—記錄—整理—分析的過程,從中感受數據判斷與決策價值。項目學習中的問題來源于問題解決的需要,并為推動下一步的實踐活動服務,學生在挑戰中學習更有成就感。可以說完成項目的進展伴隨著學習的發生與發展,它有別于問題明確,指向唯一的練習模式,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真實問題,這個過程少了模式化的操練,更多的需要科學的方法分析,更需要數學的眼光與思維,于項目進展帶動學生深度學習與思考。
(二)學習進程:以學以致用賦能本質追尋
小學數學項目學習需要挖掘程序性知識(技能)背后的原理,項目學習成果,必須站在“觀眾”的角度,經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發現觀眾的真實需求;必須站在“成果”的角度,經過對“相關因素”的分析與選擇,優化、對比、刪選成為學習的內隱需求;必須站在“成果應用”的角度,進行評估與計算,這些真實問題引發每一步的探究,這個過程既是學習的發生,也是知識的應用。
如《制作地鐵模型》項目中,以“我是某區地鐵工程師”為角色驅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置地鐵站點?要立足“群眾”的需求設置站點,就必然引發問卷調查,收集數據,用統計的思維來分析各路段的人流需求量;結合數據特點及綜合地鐵站點設置規劃的合理性分析,確定站點設置;從地鐵規劃的成果展現的角度出發,引發制作地鐵模型的真實需求,掌握和運用比例尺的相關知識成了完成任務的需要。這個過程需要上網搜索實際距離,嘗試設置比例尺,然后計算圖上距離,借助計算結果制作地鐵模型圖。這個全開放的問題設置,真實數據賦予真實需求,讓計算結果不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結果,更是項目進展的一個支點,更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興奮點。地鐵模型的比例尺的選擇,不是簡單的好計算就行,更是考慮模型的大小,及真實制作的便捷性,從太大紙張呈現不了或太小看不清晰的反復調整的過程,也強化了對比例尺公式的深入運用,這樣的練習不是簡單的操練,還融入了專家的思維,這樣的學習伴隨著“完成項目”自然發生,學習能力也伴隨“項目”發展自然生長,學生獲得的學習成果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分析與調整,多角度思考的綜合素養。
(三)學習樣態:以動態生成驅動深度探究
項目學習鼓勵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形成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將陌生的知識探究通過頭腦風暴動態生成轉化為熟悉的問題情境,將常規問題動態生成為對新問題的創造性思考,將實踐困難動態生成轉為學科知識。學生在互動學習中,在已知和新的問題情境之間不斷地啟動自我系統,創生意義,調動所有經驗與各種智能解決問題,通過對自己和他人實踐經驗的持續反思中不斷調節行為,積累新的經驗,掌握知識或原理,學會學習的方法或思想,發展智能并適應和改變復雜多變的環境,使學生的學習不只是關于知識積累的過程,更是綜合素養與能力的深度鍛煉。
如在《制作冰糖葫蘆》項目中,給冰糖葫蘆定價,學生項目學習交流中,有的學生定價3元,發現盈利只有幾元錢,馬上有學生質疑,煮糖需要電費,需要花時間,這些都是隱性的成本,加上去,就沒有盈利;有的學生定價4元,通過計算盈利,發現盈利均分后,工錢太少;學生嘗試定價5元,發現盈利后均分,結果與活動付出能相匹配。學生突發感慨為什么市場上買的各種口味的冰糖葫蘆定價都不低于5元。在多次定價調整中,熟練計算技能的同時,又賦予數據豐富的信息,結合現實背景進行深層次的思辨,學生從算數據到用數據,從用數據到做判斷,這樣基于真實情境的項目學習,不僅是“做方案”,用“方案”輸出倒逼學習,在動態生成中,讓學生內隱的思維發展、情感與價值的體驗伴隨“做方案”的過程,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有效促進內隱的思維發展。
以項目學習的小學數學改革,旨在促進從“知識立意”的教育向“素養發展”取向的學習發展,改變認知學習與應用實踐相脫節的教育方式,改變認知學習與人的社會性成長的脫節的人才培養弊端,這是小學項目學習數學改革的價值追求。從價值出發促進學習起點、進階、樣態、終點實施要義,旨在讓學習真實發生,培育順應社會發展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夏雪梅.重新定義學習:項目化學習15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7.
[2]魏登尖.校本課程建設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98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基于項目學習的小學校本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編號:FHB180600;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基于微項目化學習的小學數學拓展課程設計與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編號:FJJKZX2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