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記者全程參與了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牽頭組織的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活動,發現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源區生態環境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
整體水質優良
記者看到,長江三源中,正源沱沱河水流湍急,水色土黃;南源當曲水量充沛,河水清澈;北源楚瑪爾河河水偏紅,像是大地的血脈,在寬闊的河床中流淌。
長江科學院水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趙良元介紹,沱沱河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汛期沿途攜帶大量泥沙,較為渾濁;當曲以降水、冰雪融水及地下水補給為主,經過大面積的濕地調蓄過濾,河水清澈;楚瑪爾河流經含鐵豐富的巖層,河水偏紅。
徑流增加河床擺動
在沱沱河與當曲匯合處的囊極巴隴,像長發麻花辮一樣的辮狀河道呈現在科考隊員眼前,河水寬淺游蕩交織,沙洲林立,多汊并行,河道最寬處超過3千米。
據介紹,在青藏高原上,江源河床下多是凍土,河水很難向下侵蝕。加上兩岸沒有山體形成自然約束,也不像平原地區修建堤防、護岸等水利工程,長江源地區河流水量大、水流快時,河道沖刷以橫向變形為主,因此河床呈現千變萬化的“辮狀”形態。
直門達水文站扼守長江源區干流通天河出口。據水利部發布的2022年《中國河流泥沙公報》,直門達水文站記錄顯示長江源區河流整體徑流量和含沙量呈現明顯增加態勢。
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副所長周銀軍表示,長江源區辮狀河道出現徑流量和輸沙量顯著增加時,河流辮狀強度與橫向擴張持續增強,將對河床附近公路、橋梁、輸油和通信管線等基礎設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
高寒草地碧草如茵
記者行進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長江源區,看到很多地方植被茂盛,碧草如茵,牛羊成群,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高原生態景觀。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長江源區近年來氣溫升高,降水增多。這期間,三江源地區91.2%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得到改善。與此同時,快速升溫過程中的高寒草甸生態系統變化引起了科考隊員的關注。研究顯示,持續升溫突破“臨界點”后,或將打破原有生態系統平衡,導致植被退化,草地畜牧生產力下降,也可導致生態環境質量下降。(據新華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