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的徐女士為自己即將幼升小的兒子購置了兒童電話手表、學習桌椅、臺燈“三大件”,加起來花了將近3000元。有調查顯示,一些家長為給孩子配備開學“裝備”,花費不菲,不由得感嘆“養不起”。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類似的感受是,一養娃方知花銷“貴”。開學在即,僅給孩子買“三大件”就花費數千元,確實讓人傷不起。要知道這才是開始,接下來,諸如橡皮、削筆機、文具盒、書包等,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雖然如學習桌椅、臺燈,這種裝備并非年年配備,“三大件”也不是每一樣都是必需品,但從媒體報道和一些網友反饋看,為給孩子準備開學物品而花銷不小,較為普遍,以至于有網友感慨“養育成本高”。
開學“裝備”花銷大,如何看這種現象?一方面,家長應量力而行,做到因人而“宜”。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為孩子買一些自身能承受得住的高檔化裝備,無可厚非。但是,無需炫耀,不能攀比,更不能以“卷”為榮。
文具選擇,當以簡單實用為要。無論學習桌椅、書包、橡皮、鉛筆,還是削筆機、文具盒等,都是一種學習工具,是為學習服務的,如果過于追求奢華而忽略實用功能,豈非本末倒置?
當前,不少商家趁著開學季大打營銷牌、大念生意經,大肆推銷奢侈性品牌,炒作一些概念,這是商業本能,無可厚非。但是,家長不能被商家牽著鼻子走。面對商家高分貝的推銷,家長應保持清醒,理性消費。
一言以蔽之,無論開學“裝備”還是學習文具,不妨“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合理消費,量入為出,為孩子塑造良好的消費觀,何樂而不為?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