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軍訓的開展,有學生在網上抱怨自己學校的軍訓課目比較單一。原來,一些地方的軍訓內容和模式相對滯后陳舊,僅限于整內務、站軍姿、走隊列這些基礎性的訓練,給學生留下死板、單調、模式化、走過場的印象。有學生吐槽道,“高中這樣訓,到了大學還這樣訓,這就缺點意思了!”
有效地開展軍訓活動,是一個向青少年肌體注入活力的過程,也是往其頭腦中輸入責任和擔當意識的過程,對于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激發廣大青年參軍報國熱情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當然,軍訓搞得好不好,學生最有發言權。時代在發展,教育在變化,軍訓的內容和形式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需要及時同受訓群體的需求相匹配、同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變化相契合。如何讓軍訓富有成效,讓學生們不是被動地完成訓練任務,而是主動參與,激發其積極性,這是軍地相關部門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我們也看到,為了讓軍訓更加富有軍味、戰味、兵味,許多學校作出諸多新鮮嘗試。無人機模擬轟炸、真人CS對抗……近日,廣西一高校開展新生軍訓,操場變“戰場”,“戰斗”氛圍瞬間拉滿,讓不少網友直呼“這簡直是軍訓界的天花板”。當軍訓課目不再局限于站軍姿、齊步走、踢正步,而是向實戰化、實用性靠攏,自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他們的參訓熱情。
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新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地否定整內務、站軍姿、走隊列的“老三樣”,畢竟基礎訓練是錘煉意志作風的必備課目。此外,也要謹防軍訓可能產生娛樂化等不良傾向,不能過度強調靈活組訓、改革創新,就拋開大綱,偏訓漏訓。要知道,“軍”和“訓”兩個字,鮮明地體現了這項活動的特殊性和嚴肅性。
軍訓于每個青年學子而言,是一次直接與國防和軍隊產生交集的重要窗口和機會。軍訓不只是新學期的起點,也是鍛煉自我、挑戰自我的新開始,更是一次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通過系列活動,增強體魄、磨礪意志、錘煉作風,厚植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和增強他們的國防意識,這才是開展軍訓的真正意義。
(據微信公眾號“鈞正平工作室”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