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紅 李瑀 | 北京市房山區燕山陽光幼兒園
教育最美的聲音,是園校同頻共振的回響;教育最好的告白,是園校共育的互動。為落實幼兒園和小學科學、合理、雙向銜接,北京市房山區燕山陽光幼兒園立足兒童,探索科學的雙向銜接模式,構建入學準備常態化管理機制,不斷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精準化、科學化發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畢業是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離別,心中會有許多不舍與留戀。北京市房山區燕山陽光幼兒園為大班幼兒創造離園前滿足愿望的機會,開展了“離園前50件小事”的活動。
你好,小學——足球小將的故事。我園通過統計發現,幼兒對伴隨他們兩年的足球課非常難忘,想在離園前來一場足球比賽。足球是我園的特色課程,開展足球游戲,有助于幼兒增強體質,對其心理健康發展也有重要的價值。于是,我園組織大班幼兒開展了最后一次“足球小將”主題活動。
基于已有經驗,我們為大班幼兒精心籌備了班級賽。在比賽中,幼兒產生了“大家都想參加怎么辦”“場地太小怎么辦”等困惑,教師抓住契機,隨即讓幼兒展開討論。任務驅動下,幼兒在深度思考和大膽表述中明晰目標,決定采用小組賽的方式輪流進行,還提出去向陽小學的大足球場進行比賽的想法。幼兒走進向陽小學,參觀了哥哥姐姐的足球賽,以小記者訪談的形式采訪哥哥姐姐,進一步了解了球賽的規則和合作的重要性。
幼兒邀請小學的哥哥姐姐一同開展了趣味足球賽。在賽前,雙方共同商討制定趣味賽內容,包括場地范圍、游戲環節、比賽規則以及時間,還親手制作了隊旗與哥哥姐姐交換。比賽初始,有的幼兒羞澀不敢放開運動,在教師的引導和哥哥姐姐的帶動下,逐漸變得積極且自信。他們在球場上熱情奔跑,與小學的哥哥姐姐相互禮讓,陽光、自信、自立的精神風貌贏得了陣陣掌聲。
幼兒是通過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來建構學習經驗的,教師為幼兒提供支持,鼓勵他們親眼去看、親自去嘗試,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因為足球,園校之間拉近了距離,進行了有效聯動,以體育運動為媒介,探索幼小銜接園校交流新思路,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小學,對小學生活產生憧憬。
再見,幼兒園——最后的約會。受到《山丘上的約會》的啟發,故事中的寫信情節讓幼兒對“寫信”萌發了強烈興趣。教師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并投放了離園信箱。幼兒用繪畫和文字符號表達愛與思念,再投遞到班級的信箱里,前書寫能力及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每周五的讀信環節,是相互聆聽的專屬時刻。幼兒可以訴說自己的心事,也可以表達自己想對他人說的話。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聽”到孩子的情感需要,鼓勵他們用“回信”的方式,與同伴積極互動。這種傾聽幼兒的特定儀式,形成了師幼、幼幼間良好的情感交流。
此外,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是幼兒開啟小學學習生活的情感動力,也是重要的入學心理準備。基于與小學之間的互動交流,幼兒想到“我們不僅可以給幼兒園教師、園長寫信,還可以給小學教師、校長寫信”。小學校長和教師收到信后,積極給幼兒回信,為他們解答了關于上小學的困惑,表達了美好祝愿。
在這樣的教育中,教師始終秉持“兒童立場”,細心觀察辨析幼兒的已有經驗,敏銳地捕捉經驗難點和挑戰,留白幼兒自主探索空間,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小小的信箱不僅傳遞著雙方的情誼,還增進了園校間的互動。在幼小銜接這一關鍵期,我們以表征為載體,利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能力的銜接,促進幼兒語言、思維、審美、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幫助幼兒順利銜接小學階段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