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芝玉 張瑤 | 北京市房山區燕山星城小學
為了全面貫徹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切實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北京市房山區燕山星城小學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堅持兒童為本、雙向銜接、系統推進、規范管理的基本原則,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幼小銜接的發力點,全力為科學銜接蓄能。
暑假前期,學校統籌兼顧老中青配置組建團隊,在確定一年級任教教師名單后,教導處量身設計了學前準備階段的教師成長計劃。
理論學習,奠定基礎。為確保教師能在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下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助力教師更新觀念,由教導處統一發放最新的指導性文件,供一年級任教教師開展有關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學習活動分為線下自學和線上交流兩個部分,先由教師自行學習文件,領悟文件精神,明確幼小銜接的意義、學前身心準備、作息習慣適應等相關內容。接著,教師通過線上交流與分享,對幼小銜接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學習結束后,青年教師紛紛撰寫心得,表示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自理能力等方面著手,做好幼小銜接。此活動為幼小銜接工作提供了理論支撐,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基于問卷,科學分析。為了能夠準確了解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狀態、學習現狀以及家庭情況等,學校精心設計問卷,問題涉及飲食需求、性格特點、親子閱讀習慣、同伴交往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班主任根據問卷結果,客觀、科學地分析診斷班級情況,為有效實施幼小銜接提供了數據支撐。
經驗分享,齊抓共研。為促使新一年級班主任和各科任課教師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全面推進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我校舉辦了幼小銜接經驗線上分享活動。首先,由二年級教師代表介紹經驗,從過去一年遇到的實際案例出發,將“知識為次,習慣為先”作為主題,分享帶班中較好的做法,強調了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規則意識的建立是初入學兒童重要的適應任務之一。接著,教師積極交流研討,紛紛為彼此“出招”,為幫助兒童盡快適應新環境出謀劃策。
以正確的方式引領學生發展是我校對新一年級教師團隊提出的要求。我校加強集體教研,尤其強調青年教師要勤于觀察現象、努力尋找原因,并積極思考解決對策,工作中多看、多思、多實踐,抓住機遇,盡快成長。
一方面,師徒結對,互相開放課堂,加強一年級班主任之間、班級之間、學科之間的聯結,共同研究幼小銜接課堂。聚焦課堂,一年級任課教師全員參與課程實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及生活經驗,設計豐富多彩、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內容,以活動、游戲、情境創設等形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之間彼此提醒、監督,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課堂常規的習慣培養,善于運用小兒歌和默契口令幫助學生養成諸如認真傾聽、大膽發言、讀寫姿勢規范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學生學得扎實、教師教得輕松的良好氛圍。
另一方面,乘星城教育聯盟之東風,星城小學一年級師生常與星城幼兒園大班互動,開展“幼小銜接聯紐帶,課堂教學促成長”等活動,雙方教師團隊也常在課后圍坐研討,從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習生活、課堂常規、思維發展等方面入手,在交流中為彼此帶去有效經驗,以求做到揚長避短。同時,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也在磨課、反思和研討過程中得以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