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瓊(簡陽市人民醫院)
腦卒中發病率比較高,不僅是患者致殘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旦得了腦卒中,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例如運動后遺癥、神經功能缺失、語言后遺癥、感覺后遺癥、認知后遺癥等,都會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病情嚴重時還會喪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進而增加家庭經濟負擔。除此之外,患上腦卒中后,患者會出現脾氣改變、情緒異常、個性改變,對其家屬是一種極大的考驗,若家屬不能給予足夠的關心、陪伴、精神支持,則不利于患者身體的康復。
(1)戒煙酒 酗酒、抽煙會增加腦卒中發生風險。有調查顯示,每7 天飲酒量大于750 毫升或者每日吸煙量在1 包以上,且持續10 年的人,患腦卒中的風險比其他人明顯增高。究其原因,酗酒、抽煙會導致嚴重的動脈硬化,且會促進腦血管功能衰退,進而誘發腦卒中。所以,日常生活中要積極戒煙、戒酒,特別是血脂異常的患者、冠心病患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更要積極戒煙戒酒,以維持腦血管健康,進而有效預防腦卒中。
(2)鍛煉身體 積極鍛煉身體,可增強血管彈性,進而降低體內脂肪含量,有效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腦卒中發生風險。所以,每天要積極鍛煉身體,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疾病的患者更要堅持鍛煉。一般情況下,鍛煉方式可選擇游泳、打羽毛球、慢跑、打乒乓球、散步、騎自行車等。若是腦卒中高危人群,每天鍛煉時間應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可有效降低腦卒中發生風險。
(3)合理飲食 飲食應多樣化,每天的飲食包括薯類、全谷、水果、奶制品、蔬菜等,以便合理攝入營養和能量。要控制好鈉的攝入量,每天鹽攝入量應低于6 克。還要適量增加低脂肪奶制品、蔬菜、水果的攝入量,降低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一般情況下,每天攝入水果的量應維持在200~400 克,每天攝入新鮮蔬菜的量應控制在400~500 克,瘦肉、禽、魚、蛋等平均攝入總量應控制在120~200 克,烹調脂肪油使用量不得高于25 克,單體糖攝入量每天控制在50 克以內,控制在25 克以內最佳,例如白砂糖、冰糖等。
(4)保持良好心態 長期處于郁悶、激動、憤怒等負面情緒中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所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心態,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積極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一旦產生不高興、不愉快等情緒要主動和朋友傾訴,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以紓解心中的煩悶情緒,保持愉悅、樂觀,進而有效預防腦卒中。
(5)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 積極治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病情控制穩定,有利于預防腦卒中。
(6)勿過度勞累 長期處于過度勞累狀態會增加腦卒中發生風險。所以,生活中盡量不要熬夜或者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要做到勞逸結合。要避免突然劇烈運動或者用力過猛,特別是老年人要避免突然改變體位,例如突然站立、坐起等,以避免腦部突然缺氧、缺血而引起腦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