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燈輝
兩個百年偉業,農村任務最艱巨最繁重,農村基礎最廣泛最深厚,鄉鎮一把手肩負落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時代責任。農村基層的“一根針”聯接上面“千條線”,形成系統工作鏈條,帶領廣大黨員群眾砥礪深耕,努力實現鄉鎮基層高質量發展。本人結合親歷三地七年對農村基層實踐與思考,著眼于改革發展穩定重點工作的領悟、謀劃、決策、指導、督查、落實等各個環節,實現鄉鎮黨委對基層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的全過程領導與鏈條式治理,探索農村基層一線“鏈條工作法”。
“善謀”,分線布鏈、擘畫可期
善謀者致遠,實干者乃成。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結合各地人文地理條件,接好“上面線”布好“基層鏈”,“穿針引線”繪就鄉鎮高質量發展躬耕可期藍圖。
應勢而謀把方向。聚焦基層實情,找準各地定位,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實現小康、‘百千萬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工作部署,把握時代大勢,謀策定思路,謀事定出路,形成鄉鎮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黃田鎮探索山區融入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龍甫鎮構建全市高質量發展經濟強鎮新格局,地豆鎮探索以工帶農、以農促工、工農相長的新路子。
因地而謀優發展。區域發展是全局性的大戰略,協調發展是全面發展的制勝要訣,協同發展是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黃田、龍甫、地豆地處四會山區板塊、中心板塊、發展板塊,全局一盤棋,因地而謀,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因地制宜,推動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全面發展。結合老區鎮,黃田打造生態發展要鎮、農業特色要鎮、紅色文化要鎮。結合城郊鎮,龍甫打造入珠融灣重鎮、新型工業重鎮、農文融合重鎮。結合省中心鎮,地豆打造食品產業大鎮、特色農業大鎮、文旅產業大鎮。
見情而謀重人文。挖掘鄉村文化的“根”與“魂”,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氣象。傳承鄉村文脈,尊重鄉村特色,建設鄉村形神兼備的宜居和美家園。黃田建設紅色文化、柑桔文化、生態文化,龍甫建設廉潔文化、禪宗文化、地名文化,地豆建設客家文化、鄉賢文化、陶藝文化,以文化人塑一方之氣蘊。
“善統”,依線鋪鏈、綱舉目張
統籌兼顧是一個科學方法論,它的哲學內涵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鄉鎮一把手學會統籌兼顧的方法論和實踐論,學會基層實踐“十指彈鋼琴”,學會抓統以避“眉毛胡子一把抓”。統籌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梳順上線下鏈,畫定路線圖,明確施工圖,集中資源、靶向發力、重點突破,實現“一子落而滿盤活”。
建黨精神之譜系薪火相傳。弘揚偉大黨建精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2017年黃田鎮在農會舊址建成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編輯《中共黃田黨史》,2022年龍甫鎮以賴西疇烈士紀念碑為中心謀劃建設紅色文化園,2023年地豆鎮在獅嶺村謀劃建設老區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建黨精神。2021年龍甫鎮機關黨支部被評為“肇慶市先進基層黨支部”,2018年時任黃田鎮委書記被評為“肇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入珠融灣之格局同聲相應。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入珠融灣是四會市及其鎮(街道)當務之重,是實現“百千萬高質量發展”萬全之策。黃田鎮謀劃推動山區融入灣區高質量發展,逐步發展成為全省柑桔專業鎮、鄉村休閑旅游示范鎮、紅色文化鎮。龍甫鎮推進入珠融灣、新型工業、農文融合“三大重鎮”建設,兩年征收2000畝產業和交通基礎設施用地,連續三年產業招商落地工作居全市前茅。地豆鎮立足“百千萬工程”,著眼“一三五十”(2023年至2035年),借助打通四會第二個進入廣佛的通道,謀劃經濟總量再造一個地豆。
鄉村振興之業產適以相成。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落實“黨建引領、文化貫穿、產業首要”總思路,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黃田發展柑桔產業、高端草坪和紅色文化基地等五大基地,建成省級四會市沙糖桔現代農業產業園。龍甫發展疏菜、青梅和漁業等五大基地,2022年各村委會經營性收入均超20萬元。地豆發展種植業“五個五千(各5000畝)”、養殖業“五業五十(產值50億元)”。時任三地發展一批“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涌現一批致富帶頭人,建成一批文化項目,形成一批基層黨組織的“頭雁”“強雁”“護雁”的“群雁效應”,展現和美鄉村畫卷。
文化根基之氣蘊一脈相承。鄉村是中華文明生長發展的沃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是“鄉愁”的寄寓地。推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當代文化相適應,將其活化活用,融合當下生活。坐落于黃田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成為“肇慶紅十景”之一,圩鎮擺放12個刻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柑桔雕塑,傳播柑鄉文化。龍甫鎮建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中心,拓展廉潔家風文化園,將110條村賦予其地名文化內涵并刻錄于村口,建設廉潔、紅色和禪文化走廊。成立地豆鎮客家文化促進會,挖掘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鄉賢文化、陶藝文化。

平安善治之綱和諧相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社會矛盾糾紛防范和化解,發揮網格管理作用,化解一批歷史積案。轄區沒有進京訪、群體訪事件,撰寫《禁毒感賦》助力宣傳效應,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所轄三地沒有發生較大安全事故,兩次年度平安建設工作考核居全市第一,2022年龍甫鎮維穩工作受到肇慶市委表彰,2022年地豆鎮及其派出所分別被省授予“信訪工作示范鄉鎮”和“五星派出所”稱號。
“善導”,領線擰鏈、群策群力
小船也要撐好舵。作為鄉鎮基層的“班長”,吃透上面、滲透下面、通透是非,因勢利導干部群眾,鋪展基層工作線鏈,一盤棋擰成一根繩形成一股勁,群策群力推動新時代基層高質量發展偉大實踐。
堅持調查研究問路。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工作基本功。開展專題調查研究,有的放矢問計問策,集中民智謀定而動。黃田發展柑桔產業,邀請市退休四套班子成員親臨指導,借力助推柑桔產業復原。龍甫發展青梅產業,帶領村支部書記和部分人大代表、村長赴新興縣、從化區,參觀學習種植和加工基地。地豆做好“花生”土特產文章,赴經營花生30余年的大旺冠華、三水樂福兩家企業招商和問計。
堅持典型示范引路。農村基層是一切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典型示范更具直觀性和具體性,示范引路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學習外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兩度赴浙江余杭學習“綠水青山就量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黃田鎮探索“山區融入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路徑。重點學習佛山市和周邊的鎮(街道)“百千萬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尤其產業發展、征地拆遷、土地流轉、人居環境整治、社會矛盾化解和黨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等中心工作。
堅持問題導向開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千把錘”下面“一顆釘”,農村基層是矛盾聚焦點問題聚集地。采取靶向法導向法逆向法解決,強化基層干部解決問題能力。建立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機制,防止解決問題“一個方子治百病”,有條不紊清理改革發展穩定障礙,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拆除黃田一家涉生態違建企業,親赴談判直言,戴眼鏡的也能強拆,如期在2020年春節前完成強拆。
堅持底線思維走路。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化解風險。開展常態化排查隱患,臺賬分類、責任分人、險患分化,及時化解困難和風險。歷經三地,最驚險是2018年因“艾云尼”臺風造成泥石流,黃田牛眠一村近20戶摧村毀房,及時撤離安頓,人員無一傷亡。
“善督”,環線補鏈、督率策勵
督促檢查工作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黨的決策落實的重要手段。農村基層督促檢查工作,既堅持原則底線又保護工作積極性能動性,提高督查工作實效性。擔任鎮主要領導之前,本人在鎮、縣(市)、市、省黨委系統從事20余年督查工作并獲數次省委辦表彰,鄉鎮基層督查與縣級以上督查的工作有所區別,既要一督到底又不能一督了之,著力在督率策勵上下功夫見成效。
勤于扇面間督查。鄉鎮基層工作復雜繁多,基層干部絕不能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現象,更不能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中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事不斷于鏈、鏈不斷于線、線不斷于人。龍甫鎮運用好巡視巡察結果,強化制度化規范化開展工作,紀委監委工作年度考核連續兩年居全市第一。地豆鎮整改巡視巡察審計反饋問題,目前出臺30多項規章制度。
善于剛柔間督查。結合農村基層實情開展督查工作,既堅持原則又結合基層實情,剛柔并舉開展督查。龍甫地豆兩地出現極個別干部躺平現象,鎮紀委給予處分或警示教育。又如,遇到搶險救災等突發之事,以軍令如山霹靂手段執行;遇及農村習俗需緩之事,以親和力攻心為上落實。
敏于干群間督查。農村基層情況阡陌交錯,深入干部群眾當中,進入問題矛盾中心,了解實情、掌握實情、分析實情,常態化開展工作督查,敏銳地解決群眾迫切問題。通過督查常抓武裝工作,黃田龍甫兩地征兵工作由后進變先進,在任黃田3年送兵入伍,有3名青年考上軍校深造。2023年,現任地豆鎮委書記被四會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評為“黨管武裝好書記”。
“善律”,沿線護鏈、以身作則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地方之所期、群眾之所盼。
擺進自己做律己表率。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鄉鎮基層一把手所轄事無巨細,唯有擺進自己躬親律己,方能率領干群躬耕各事。把自己擺進地方融進農村,端起鏡子審視自己,拋開面子剖析自己,學思踐悟篤行。帶頭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和廉政準則,以簡樸守護生活圈管好社交圈,以表率為垂范嚴管所轄。
擺進職責做實干表率。擔起攻堅脫貧、實現小康、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領導責任,走基層進企業服務,到村組入農戶訪求,盯問題篩專題解難題。抓招商促項目強產業,亮特色重創新育增量,做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領頭雁”。
擺進情懷做為民表率。家國情懷貫穿中華民族歷史始終,是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鎮村基層是連著家與國的重要紐帶,家國情懷是壯實紐帶的力量源泉。厚植“百姓利益無小事”情懷,落細落小回應民需,沉下一線干在一線,解決群眾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做好群眾的貼心人。(作者為廣東省四會市地豆鎮黨委書記)
編輯/張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