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娟?朱方杰


摘要:提升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就是將積極心理學和成長型思維融入日常教育教學,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學校基于對兒童生命成長規(guī)律和核心素養(yǎng)前瞻走向的清晰把握,通過學科引領開發(fā)兒童心理潛能,通過活動賦能創(chuàng)設積極心靈體驗,通過評價激勵形成自我價值認同,通過家校共育提供豐盈情感滋養(yǎng),從而為兒童的蓬勃生長提供“心”動力。
關鍵詞:心理教育;積極心理;生長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5-0069-04
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杜威先生說過:“教育即生長。”教育要尊重人的生長,教育是為了人更好地生長。通過有意義、高品質的校園生活,為兒童蘊蓄蓬勃的生長力,奠定生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是鹽城市串場河小學的辦學追求。
“生長力”內涵豐富,既包括向內的學習力,也包括向外的社會適應力,還包括向上的實踐創(chuàng)新力等[1]。鹽城市串場河小學以“潤教育”為引領,基于兒童生命成長規(guī)律,把心理調適能力作為“生長力”的基礎,通過學科引領、活動賦能、評價激勵,著力進行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讓每一位兒童都能擁有適應當下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強勁“心”動力。
一、學科引領,開發(fā)兒童心理潛能
培育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具體來講就是將積極心理學和成長型思維融入心理健康體系建設與日常教育教學中,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2],而課堂無疑是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主渠道”。
(一)因需而設,系統(tǒng)開發(fā)心理健康課
學校整合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的力量,保證每班每周開設一節(jié)心理健康課。在授課內容的選擇上,依據(jù)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要點和學生心理階段性發(fā)展任務來系統(tǒng)架構,同時重視問題導向,因需而設,通過調查摸清學生的興趣點及成長需要。例如,有老師和家長反映,孩子遇到事情就生悶氣,或是大吼大叫,不善于管理情緒。學校以“做情緒的小主人”為主題,針對低、中、高三個學段,開發(fā)了系列課程,引導學生正確識別情緒,合理表達情緒,科學轉化情緒。
學校通過開發(fā)主題鮮明、內容貼切的心理健康課,幫助兒童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樹立自助、求助意識,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增強積極心理品質。
(二)挖掘素材,積極落實全學科滲透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強調通過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3]。串場河小學在每周一節(jié)心理健康課的基礎上,倡導全學科心育滲透,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和素材,精心設計相關學習活動,彰顯學科育人價值。以數(shù)學課“圓的周長”為例,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增加積極心理品質維度,通過學習學生除了掌握圓周長的相關知識,還要體會圓周率的神奇和數(shù)學家祖沖之的偉大,感受千年之前祖先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學習方式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反復操作實驗,得出圓周長與直徑比的數(shù)值,培養(yǎng)嚴謹、審慎、鍥而不舍的品質。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圓設計出美麗的圖案,進行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力的培養(yǎng)。
(三)注重整合,推進跨學科主題學習
學校積極探索將心理健康與其他學科融合,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如“色彩涂鴉拼貼畫”一課,就是以涂鴉形式進行情緒的釋放。通過“涂一涂”畫出自己的情緒感受,通過“撕一撕”宣泄自己的情緒,通過二次創(chuàng)作形成色彩涂鴉拼貼畫達到情緒的重生,從而放松心情。在美術老師和心理健康老師的組織下,學生體驗了“涂鴉—宣泄—重生—放松”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過程。學校開發(fā)了心理健康跨學科學習活動(如圖1),努力實現(xiàn)“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的目標。
二、活動賦能,創(chuàng)設積極心靈體驗
在積極心理學語境中,“賦能”指通過言行、態(tài)度、環(huán)境的改變給予人們正能量。“賦能”包括自我賦能和對外賦能,自我賦能是“燃燒起自己內心的小宇宙”,對外賦能可以“點燃他人或喚醒他人”。網(wǎng)絡時代既為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便利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價值混亂與價值迷失,滋生了諸多負面情緒[3]。學校在做好團輔、個輔、診斷、沙盤等活動的基礎上,設計和開展了針對性、系列化的主題活動,給予兒童積極的心靈體驗,為兒童蓬勃生長注入強勁“心”動力。
(一)積極心理護航——心存希冀,向陽生長
依據(jù)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要點,每年的12月份和5月份,各開展為期1周的積極心理護航行動,引導學生心存希冀,向陽生長。例如“追光行動”,就是一項2023年寒假持續(xù)到春學期的活動。2022年12月份,所有同學都在家上網(wǎng)課,很多家庭正經(jīng)歷著“首陽”,身體的不適加上心理的焦慮,令孩子們煩躁不安。學校開展“追光行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光、追逐光、成為光。這“光”,可以是某位英雄人物,可以是指導幫助自己的長輩、老師,也可以是陪伴自己成長的朋友;這“光”,還可能是心中執(zhí)著的信念,是身邊不經(jīng)意的小美好……“追光行動”吸引了全校同學的積極參與,收到網(wǎng)上投稿兩千多份。大家以照片(視頻)的形式,講述身邊的美好,分享溫暖的感動,傳遞向上的力量。春學期開學后,學校開展了“追光行動”獲獎作品展覽,增加了榜樣形象的真實感和優(yōu)秀事跡的感召力,引導大家將“追光”熱情轉化為奮斗的動力。此外,在積極心理護航周期間,圍繞積極認知和積極情感,還開展了“開心果園”“一字一年”“能量漂流瓶”“送你一朵小紅花”活動,受到大家的好評。
(二)心靈之旅演繹——自我悅納,有效共情
有專家指出,現(xiàn)在教育普遍面臨知識學習的去情境化、學習過程的離身化、教學過程的美感弱化等問題。教育戲劇活動尊重兒童自由表現(xiàn),重視兒童在學習活動中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能有效地促進兒童認識自我、同伴交往、社會認知等能力的發(fā)展[5]。串場河小學重視教育戲劇的開發(fā),“滋養(yǎng)童心:教育戲劇課程的校本建構”成功獲批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
校園心理劇是學校教育戲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品表演、情景對話等方式,把在生活、學習及交往中產(chǎn)生的沖突、煩惱和困惑等編成“小劇本”進行演出,在編寫及演出過程中處理沖突、解決矛盾、釋放壓力,演繹心理和情感變化,使觀眾及演員都深受啟發(fā),起到了很好的輔導治療團體心理的作用。目前已公開演出《夢想花開》《自己的太陽》《獨一無二的我》《悄悄話兒悄悄說》等多部校園心理劇。
(三)人際交往協(xié)同——朋輩互助,相伴成長
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于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同齡伙伴通常有共同的愛好和經(jīng)歷,彼此之間更容易理解溝通。為發(fā)揮學生自我調適和伙伴互助功能,學校開展了“潤心伙伴”招募。通過發(fā)布招募公告、自主報名、公開競聘等環(huán)節(jié),招募“小小宣講員”“知心小伙伴”“志愿小分隊”成員。小小宣講員——你的事跡我來夸,知心小伙伴——你的煩惱我傾聽,志愿小分隊——你的困難我來幫。這些成員活躍在校園里,帶頭開展伙伴互助活動,宣講身邊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共同分享快樂,及時化解心事,營造出和諧溫暖的朋輩關系。
(四)心理素質拓展——釋放壓力,勇于挑戰(zhàn)
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集趣味性、互動性、挑戰(zhàn)性于一體,在“趣玩、樂玩、暢玩”中享受心靈Spa。快樂能量區(qū),可以打卡分享快樂故事,通過“愛的抱抱”拉近彼此距離。勇敢挑戰(zhàn)區(qū),通過“舒爾特方格”“連線圖”等訓練記憶和專注力。趣味活動類,通過團體游戲“不倒森林”“無敵風火輪”“娃娃大作戰(zhàn)”訓練快速反應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釋放壓力。一系列精心打造的拓展活動,成為積極心理品質的“體驗營”。經(jīng)歷過活動之后,在面臨高難度任務時,他們往往能對任務目標保持高度的專注與投入,表現(xiàn)出更加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三、評價激勵,形成自我價值認同
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兒童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按照各自的天賦、興趣、需要和能力,使其分別獲得不同的生長,才能讓兒童走向屬于自己的生長之路。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行的評價體系仍然主要指向學業(yè)質量,不利于兒童的個性化發(fā)展,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兒童的“心源性”傷害。學校改革評價方式,在原有學業(yè)檢測、學科綜合能力評價的基礎上,增設學生綜合素質個性化發(fā)展評價,形成與“潤教育”實踐相匹配的“潤評價”體系。
“潤評價”分為基礎評價、綜合評價和增值評價三個方面。其中,“基礎評價”指向“到達度”評價,只要學生達到本年齡段的發(fā)展目標,就能獲得“閃亮小水滴”的稱號,沒有名額限制。“綜合評價”面向全體,從道德品質、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審美、勞動與社會實踐等方面,根據(jù)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指標,分設“慧學向上獎”“才藝飛揚獎”“志愿服務獎”“陽光運動獎”“健康生活獎”“科學創(chuàng)新獎”,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能力自主申報。同時,提倡學生與自己比賽,做更好的自己,努力向上、不斷進步的同學,可獲得“超越自我獎”。“潤評價”追求“讓顆顆水滴都閃亮”,從而形成學生自我的價值認同。
四、家校共育,提供豐盈情感滋養(yǎng)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寬松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能夠給予孩子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不可否認的是,在“內卷”的大氛圍下,家長自身焦慮感也很重。憂心忡忡的家長不可能培養(yǎng)出精神舒展的孩子。學校通過開發(fā)、實施家長課程,幫助父母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尤其是情緒覺察與調節(jié)能力等,讓家庭成為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蓄能場”。學校通過“同心壇”講堂幫助家長更新理念,通過“創(chuàng)智營”團隊吸納有心理健康教育專長的家長參與學校心育課程建構,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開通“家長說”欄目促進家長之間交流教育經(jīng)驗,相互啟迪和借鑒。
針對普遍存在的親子關系緊張等現(xiàn)實狀況,學校策劃開展了“因為愛,我們行動吧——成長型親子關系的21天打卡行動”;聚焦低年級家長入學焦慮、家庭教育方法亟待提升等問題,研制了《親子成長手冊》,讓家長成為孩子心聲的傾聽者、成長的同行者、困境的支持者。
擁有良好的身心適應能力,既是兒童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更是未來社會人才必備的品格和能力。學校通過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引導兒童從同伴關系中汲取能量,從親子互動中感受溫暖,從創(chuàng)意表達中發(fā)現(xiàn)自我,提升自助、互助意識,鍛造心理韌性,從而蘊蓄蓬勃的生長力。
參考文獻:
[1]鄒莉,沈萍.“舒展”課程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22(5B):26-27.
[2]藺秀云,劉張行,邱辰琰.新時代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思路[J].人民教育,2023(12):41-4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5-11)[2023-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305/t20230511_1059219.html.
[4]黃正平.中小學生偶像崇拜:貴在理解,重在引導[J].江蘇教育,2023(12):60-62.
[5]焦陽.教育戲劇對兒童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67.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