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周建華是我在蘇州大學任教時教的第一批學生。 ? ? 那個時候,我先是跟著老教師聽課,接著自己寫教案、試講,最后才獨立上課。
第一次站在大學的講臺上,看著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學生,我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裝進他們的腦袋里。于是,我拼命地學習,現學現賣。在課堂上,我是他們的老師,講起課來眉飛色舞、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學生感覺我這個老師“很厲害”。在課堂外,我是他們的“哥們”,下午一起在數學樓邊上的籃球場打球,晚上還有學生到我家蹭飯,師生之間情意深深。
建華就是其中和我走得比較近的一位學生。他在大學里練就的籃球基本功,為他日后在中學“征服”自己的學生,甚至“征服”未來的妻子,奠定了基礎。當時他們班還有一位叫做游建華的“建華”,他后來擔任《小學生數學報》的主編和江蘇教育出版社的副總編輯,與我過從甚密。兩個建華一直都是我的好朋友。
我差不多見證了周建華成長的全過程。
大學畢業以后,他被分配到家鄉江蘇鹽城市建湖縣最基層的農村中學教書。一開始,他還是有點懵懵懂懂乃至困惑彷徨,記得還給我寫過信訴說他的遭遇。但是他很快走了出來。他堅持每年訂閱18種數學期刊,寫18本備課筆記,讀20本名著,聽100節課,做10 000道題,很快從新手成長為優秀教師。
調到蘇州新區工作之后,他又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車道,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的小專家,走上了教學研究的快車道,從優秀教師成長為學科名師。那個時候,我已經擔任蘇州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但是他從來沒有找過我。直到離開蘇州時,我才知道他已經是蘇州新區實驗中學的副校長了。
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工作以后,在劉彭芝校長的言傳身教、耳提面命下,他的視野更加開闊,經歷更加豐富,思想更為成熟,從學科名師成長為名校校長、國家級骨干教師、中國數學學會會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華東師范大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講座教授等。
從普通的鄉村教師到京城的名師名校長,建華的成長故事是很“勵志”的,對于年輕教師也是很有啟發的。
前不久他完成了一本新書,讓我寫個序言。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教育,解放心靈》。解放心靈,是周建華成長的密碼,也是他對于教育的期待。他說,自己一路走來,能夠不斷成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點亮自己的心燈,不斷解放自己的心靈”。
解放,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奧秘,其實就是解放了生產力,解放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因為解放了農民,我們的餐桌開始豐富起來;因為解放了工人,我們的日用消費品開始豐富起來;更重要的是,因為解放了思想,我們的現代化事業迅速發展起來。
教育也是如此。由于改革開放,我們創造了窮國辦大教育的奇跡,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實現了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
如果說教育的發展是因為解放,那么,教育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教育仍然沒有達到人民群眾真正滿意的程度,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教育的解放還不夠。
中國教育的未來,仍然需要寄希望于解放。
首先要解放學生,從分數的牢籠中解放孩子,讓他們不再為分數而活著,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讓他們真正成為自己;其次要解放教師,從考試的鐐銬中解放教師,讓他們不再成為考試的囚徒,讓他們真正地享受幸福完整的教學生活,體驗教師職業帶給他們的成長、尊嚴與快樂;再次要解放校長,從評價排名的恐懼中解放校長,讓他們聚精會神地思考教育,讓他們成為真正的教育的行家里手;最后我們還要解放教育廳的廳長、教育局的局長,把他們從一個個升學的指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不要“跑部錢進”,不要“仰人鼻息”,從對上負責變為對下負責,從對分數負責變為對未來負責。
一句話,只有解放教育,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真正解放人的心靈。
建華把豐富人的心靈、促進心靈的完整,培育心靈完整的人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也作為他的教育理想的出發點。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對課程建構、課堂教學、教師隊伍建設、智慧校園建設、家校合作共育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構架,并且具體落實到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的“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之中。從這所新學校的初步探索來看,建華關于解放心靈的愿景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只有解放心靈,才能使解放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從這個角度來看,建華的思考與探索是有著很好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的。希望建華能夠繼續努力,讓更多的學生和教師放飛心靈、放飛理想,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