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輝 黃小莉
云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主體,以知識為核心,以互動探究為資源特色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通過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訪問云學習系統平臺,以隨時隨地、即需即學的方式實現對網絡知識云的互動探究學習。基于網絡人人通空間的云勞動教育也是云學習的一種。它可以利用云空間,布置、收集作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讓師生在云空間的共建共享中共成長。本文以《誰來做家務》項目式主題研究為例,談談如何利用人人通空間,開展日常生活服務云勞動教學實踐。
一、讓勞動從實踐走向探究,在動手與動腦中融入動心
目前學校進行的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基本是以線下教學的形式進行,如學生在校園內進行衛生打掃、班級整理等,或是組織勞動技能比賽、美食節烹飪活動等。然而,部分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主場是在學生家里,教師難以實現時時監管和勞動技術指導。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我們采用線上勞動教育的形式。
云勞動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對整個勞動教育做好主題規劃,對此次項目的勞動精神、勞動品德、勞動方法、勞動能力維度提出相應的要求,在學習內容中提出問題,布置研究任務。例如,在錄制《家務誰來做》情境視頻和勞動技巧教學微課視頻時,我們要求學生:
1.觀察并記錄家里一天家務活總數,是誰在做這些家務?觀察記錄過程中,你是否發現了什么?
2.思考并用思維導圖歸納出家里一周的家務活種類。
3.親自體驗家務勞動,若遇到困難,思考如何解決?
4.在做家務過程中是否有遇到不合理之處?思考并提出改進措施。
設置好學習內容和研究任務后,教師通過互聯網將這一系列課程分節推送到人人通空間。學生利用各種終端登錄自己的人人通空間,即可接收教師推送的微課和學習任務,遇到不懂的知識點還可反復播放微課視頻,進行鞏固學習。學生根據教師在云平臺上提出的學習要求,在家進行實地觀察、家務體驗、勞動創新等一系列探究實踐活動。在家務實踐體驗的同時,學生會發現,原來一日家務是如此之多、原來看似簡單的家務做起來是如此繁瑣、原來父母為家庭的付出是如此默默無聞。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有主動承擔家務的義務。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從學習變成行動、從行動變成“心動”,在實踐探究中學會體諒、學會感恩、學會承擔家庭責任。
二、讓點評從面到點,讓過程性評價完整有效
我們發現,在線上勞動教育中,云評價雖然沒有了面對面的溝通,卻可以實現點對點的交流,從而更有利于解決學生的疑惑。例如,在《誰來做家務》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通過網絡隨時將自己的觀察發現、體驗過程、探究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困惑,以文字、語音、照片或視頻的形式上傳到人人通網絡空間。教師可隨時遠距離查收學生提交的問題和作業,并能根據每一個學生提出的疑惑和探究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做出更具體、有效的文字或語音指導性評價。而這些學習成果和過程性指導評價,也將通過平臺永久保留,便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
總之,云學習的特殊性,讓學生與教師、甚至是家長,突破了身份的芥蒂,彼此之間通過網絡進行親切的溝通、交流,讓內向的學生沒有了在班級舉手發言時的膽怯,使其提問和回答問題更加從容自信。
三、讓勞動過程線上線下相結合,促進親子合作
在傳統線下勞動教育中,校園獨特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分工勞作、共享勞動成果。然而回家之后,他們可能就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十指不沾陽春水。
而線上勞動教育,教師可通過網絡空間布置任務,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學生實踐學習的主場轉到了家庭,這時候家庭勞動就成了最大資源庫,親子勞動成為了最大的合作場。如此,勞動教育從線上轉移到線下,學生學做家務,家長成為了老師,手把手進行教授。同時,學生在體驗家務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可通過問家長、查資料或在人人通空間遠程連線教師進行咨詢。家務實踐過程中學生發現的不合理之處,也可以與家長一起討論研究,提出改進措施,設計并制作出相關改進成果,如智能晾衣架、自動擦玻璃器、巧制收納盒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求學生作品設計得有多好,而重在促進親子合作,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意識和勞動創新理念。
總之,線上教學、線下實踐,促進親子共學,使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勞動實踐探究活動,并意識到綜合實踐探究式的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思維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頻繁的親子互動,更增進了親子感情,提升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四、讓勞動從學習變成習慣,將課程內化成技能
“家庭勞動教育要日常化”,這一點在學校線下勞動教育中難以實現時時監管。而在云學習過程中,卻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在課始,教師可以以這樣的開場白引出教學:“同學們,很高興又在網上見面啦,請問你們今天的被子疊了嗎?房間打掃了嗎?自己的碗筷刷了嗎?”筆者相信很多學生剛開始是沒有主動疊被子的意識,但經過教師的提醒,他們就會下意識地放下手上的事情,先去做好這些事情。幾次下來,只要學生一上線上綜合實踐課,就會先回想:“今天我自己的家務事做了嗎?”長久下來,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自覺做家務的習慣,實現了家庭勞動的日常化,將課程內化成技能,提升自身勞動素養。
五、讓成果分享突破時空限制,在勞動中獲得自信與發展
線下勞動教育成果展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教室,以展示勞動技能或勞動成果為主,效果直觀,并且師生能夠及時互動點評。但是,這樣的展示形式和舞臺較為單一、觀眾群體有限,而且無法反復觀看回顧。云勞動教育依托網絡平臺,學生學習過程中每一次提交的文字、語音、文檔、照片、視頻等資料,網絡平臺都可以永久保存,方便學生隨時查閱、回顧、共享。教師、學生、家長通過人人通平臺隨時隨地都可查看、點評。
例如,在家務主題研究的最后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將整個探究中的“問題發現”“思考創新”“方案步驟”“實踐體悟”“階段性成果”等過程性資料進行匯總整理、歸納分析,得出最終研究結論;接著,再融合信息技術將云課堂上學到的視頻剪輯技術,配上好聽的音樂和酷炫的特效,制作成研究成果視頻,分享到人人通班級空間,讓更多的人都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點評。學生甚至是家長也能欣賞到其他學生的作品。在多方面欣賞對比的同時,學生思考自己的提升空間,爭取下次能更上一層樓!
在融合信息技術的勞動教育活動中,學生的衛生、勞動習慣逐步養成,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培養了勞動素養,并最終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嘉濱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