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超 張慶九 王 力 韓曉龍
(1.重慶市巴南區體育運動學校,重慶 巴南 401320;2.重慶市巴南區人民醫院,重慶 巴南 401320)
英式橄欖球作為世界聞名的身體對抗類運動,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喜愛,但由于其具有接觸性、強對抗性和快速奔跑的特點,使得橄欖球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頻率居高不下[1,2]。我國橄欖球運動起步較晚,相關的文獻研究較少,但已有研究表明,橄欖球運動損傷的發生率較高,部分地區甚至高達100%[3]。目前,國內大部分研究僅對橄欖球運動損傷發生的現狀進行描述性研究,未對其發生原因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解釋性研究),且關于重慶市英式橄欖球運動損傷相關方面的研究未曾涉及。
本研究以重慶市英式橄欖球隊隊員為研究對象,采用統計學方法分析英式橄欖球運動損傷現狀及相關危險因素,以期為降低英式橄欖球運動損傷發生率、提高英式橄欖球訓練水平提供參考。
研究者根據研究需要,遵循體育科研方法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重慶市橄欖球運動損傷情況調查表》,其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運動員等級、從事橄欖球運動年限等一般情況和橄欖球運動損傷史,損傷種類、部位、致傷動作等運動損傷情況。
于2022 年1-12 月間通過網絡發放電子問卷調查表對重慶市橄欖球隊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進行橫斷面調查。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家體育總局相關政策法規及文件,通過知網查找與英式橄欖球運動損傷的相關資料,了解英式橄欖球運動損傷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為撰寫論文奠定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
本研究對重慶市英式橄欖球管理人員和教練員按照事先準備好的提綱進行訪談。通過訪談,聽取教練員及專家們的建議,了解他們對重慶市英式橄欖球運動員在運動損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發生率之間使用χ2檢驗,等級資料分析采用秩和檢驗,在對危險因素分析時,先將可能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將有差異單因素納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s 回歸法。標準為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發放問卷共計335 份,回收335 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335 份,有效率為100%。
2.1.1 一般情況
本次研究總共納入335 例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82 人,女性153 人;年齡段為13-32 歲,均值為17.61±2.675 歲;三級運動員45 人,二級運動員60 人,一級運動員67 人,運動健將18 人,未評級運動員145 人(見表1)。

表1 隊員一般情況統計表
2.1.2 運動損傷發生率
研究發現118 人從事橄欖球運動以來發生過橄欖球相關運動損傷,重慶市英式橄欖球運動損傷發生率為35.22%(118 例/335 例)。
2.1.3 損傷的時間及接觸動作
大部分的運動損傷發生在上半場(72 例,61.02%);常見的損傷接觸動作為撲摟(54 例,45.76%)、持球跑(21 例,17.80%)、接觸倒地(15例,12.71%)。
2.1.4 損傷部位及類型
常見損傷部位為下肢(61 例,51.70%)、腰背(26 例,22.03%)、肩部及上肢(22 例,18.64%);最常見損傷類型為扭傷、撞傷、擦傷、肌肉拉傷等軟組織損傷(80 例,67.80%),部分運動員發生過骨折、關節損傷、腰椎間盤損傷等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24 例,20.34%)。
2.1.5 治療及復發情況
大部分運動損傷(69 例,58.47%)需要醫療機構救治;相當比例運動員(54 例,45.76%)存在相同部位治療后再次復發;大部分運動員(92 例,77.97%)堅持帶傷訓練或比賽,16 例因傷缺席訓練或比賽1 周以上,1 例導致職業生涯終結(見表2)。
2.2.1 單因素分析
以運動員是否發生過運動損傷為依據,將其分為兩組,分別對兩組運動員性別、是否成年、運動員等級、橄欖球運動年限、球員位置、非橄欖球運動損傷史、不良嗜好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性別比例、運動員等級、從事橄欖球運動年限、非橄欖球運動損傷史、是否有不良生活嗜好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橄欖球相關運動損傷因素對比

表4 橄欖球運動損傷的危險因素

表5 霍斯默·萊梅肖擬合優度
2.2.2 多因素分析
將上述單因素分析結果納入構建多因素logistics 回歸分析。結果發現:男性將增加橄欖球運動損傷風險(OR=2.138,95%CI:1.300~3.515,P<0.05);非橄欖球運動損傷史將增加橄欖球運動損傷風險(OR=3.499,95%CI:1.438~8.515,P<0.05);從事橄欖球運動年限越長發生橄欖球運動損傷風險越高(OR=1.609,95%CI:1.243~2.082,P<0.05)霍斯默·萊梅肖擬合優度檢驗結果提示模型擬合程度良好(P>0.05)。
橄欖球運動作為一項大強度對抗性運動,其運動損傷發生率極高,尤其是職業橄欖球比賽[4]。本次研究顯示重慶市英式橄欖球運動損傷發生率為35.22%,與既往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相仿[5]。
已有國內外學者對多個橄欖球賽季中運動員的損傷情況研究表明,由于賽季前或上半場的應力積累,導致運動員在下半場或賽季后期更容易出現運動損傷。而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的運動損傷發生在上半場(72 例,61.02%),可能的原因是本次研究中大部分運動員是青少年,從事橄欖球運動時間較短,積累損傷少;且基于青少年情緒波動較大、易沖動、易極端化等特點,青少年運動員經驗不足、熱身不充分、沒有進入比賽狀態,上場后又是在體能充沛的情況下進行高強度對抗,導致上半場發生損傷的幾率升高。這也要求我們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注意運動員的情緒狀態,要求進行充分的賽前熱身活動,合理的分配體能,盡快進入比賽狀態。
常見的損傷接觸動作為撲摟(54 例,45.76%)、持球跑(21 例,17.80%)和接觸倒地(15 例,12.71%)。撲摟是橄欖球中出現次數最多和損傷發生率最高的接觸性動作,Cruz-Ferreira 等在對歐洲橄欖球2021/22 賽季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中發現幾乎三分之二的損傷是由撲摟造成的[5]。因為橄欖球運動的特點是手持球跑動,為了躲避防守運動員需要急停急起的變換節奏跑動和高速下變向跑動,在持球跑時對抗雙方爆發用力的情況下直接碰撞對抗,或者急停在外力作用下失去重心倒地,都可能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本次研究發現常見的損傷部位為下肢(61 例,51.70%)、腰背(26 例,22.03%)、肩部及上肢(22例,18.64%)。國外相關研究也證實了損傷發生率最高的部位為下肢[5,6-8]。較高的下肢損傷發生率與橄欖球運動中頻繁的高速跑動和急停急起的運動特點是相符合的。橄欖球運動的動作幾乎都需要下肢力量的支撐和參與,但目前較為關注的是對大肌肉群的研究[6],一些用來穩定關節的肌肉群的力量往往被我們忽視。橄欖球比賽中的防守方式是將進攻球員撲倒在地爭奪球權,在比賽中出現前傳球和前掉球的時候要進攻方3 名前鋒和防守方3 名前鋒綁扎在一起相互頂牛重新進行球權爭奪,這兩個動作對于腰部、肩部及上肢的沖擊力較大,所以在訓練比賽中經常會出現損傷,這也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應著重加強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訓練,同時更要規范技術動作,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最常見損傷類型為扭傷、撞傷、擦傷、肌肉拉傷等軟組織損傷(80 例,67.80%),這與Ball 等[7,9]研究結果一致,他們認為肌肉和肌腱以及關節(非骨)和韌帶損傷是最常見的損傷。部分運動員發生過骨折、關節損傷、腰椎間盤損傷等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24 例,20.34%)。橄欖球運動考驗的是運動員全面的身體素質能力,本次研究中大部分的橄欖球運動員都是跨界跨項進入橄欖球項目,可能由于從小沒有建立良好的橄欖球專項運動基礎,再加上激烈的身體碰撞后倒地爭奪球權等因素,使得發生軟組織損傷和骨關節等損傷的幾率較大。在未來訓練中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理念,根據項目特點和項目需求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去彌補專項運動基礎訓練。
絕大部分運動員(92 例,77.97%)在發生運動損傷后堅持帶傷訓練或比賽。按照國際橄欖球委員會(World Rugby)關于傷害數據收集程序的共識聲明中對傷病嚴重程度的規定[10],本次調查中缺席訓練或比賽1周以上的中重度運動損傷達到13.56%,且一半以上為一級運動員及以上的高水平運動員。究其原因可能是橄欖球在我國起步發展比較晚,橄欖球運動員數量有限,大部分的隊伍板凳深度不夠,當主力隊員被換下,替補隊員很難委以重任,隊伍實力大打折扣。主力隊員堅持帶傷訓練和比賽,輕度運動損傷在長期積累后,可能誘發相同或鄰近部位更嚴重的損傷。本次調查中發現發生過運動損傷的運動員中有45.76%的隊員存在相同部位治療后再次復發,這也印證了這一點。一項對南非橄欖球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研究[8]中作者發現:與其他運動員相比,精英運動員的受傷風險增加了22 倍,累積性損傷是最常見的損傷原因。
多因素分析發現:男性、非橄欖球運動損傷史、從事橄欖球運動年限是橄欖球運動損傷的危險因素。男性相比女性擁有更高的肌肉、骨骼含量和勇敢、好斗的性格,最終必將出現更激烈的對抗,強度也隨之加大。而女性更高的脂肪含量可能減少對抗時的身體沖擊力量,增加對身體的保護。英式橄欖球是一項體力要求很高的運動,Yeomans 等[11]認為男女不同的生理和解剖結構差異,可能是運動損傷風險不同的原因。既往運動損傷積累可能誘發橄欖球運動員再次出現損傷,增加橄欖球運動損傷風險,但是本次研究只觀察到非橄欖球運動損傷史會增加橄欖球運動損傷風險,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既往運動損傷史對橄欖球運動損傷的影響。從事橄欖球運動年限越長,運動損傷的機會越多,可能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這與實際情況是相符合的。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提示橄欖球運動損傷發生率高,危險因素多。在橄欖球訓練和比賽中應加強對運動員的保護,尤其是伴有危險因素的運動員。本次研究探索了橄欖球運動損傷的發生情況,但是基于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仍然需要我們不斷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為減少運動損傷,提高運動水平提供更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