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范麗君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進以及國民素質的提升,社會各階層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而在綜合素養教學中,美術教學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不僅對小學生的審美、藝術鑒賞以及藝術感知能力有著很大的影響,而且對其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很大影響。為了加強小學美術教學,各學校開始大力開發各種民間美術資源,以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我國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蘊含大量的民間美術資源,這些美術資源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化與美術參考價值,而且有著極大的教育價值。新時期,很多小學開始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希望通過民間美術資源的加入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給予學生更好的美術教育。
我國民間美術資源豐富,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時代性特點,將其引入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資源價值才能得到更深入的挖掘與利用,促使教師進一步完善教學目標,豐富課程體系,使小學美術課程更具有系統性和深度。同時,在學習民間美術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將民間美術與小學美術相結合,不僅使民間美術得到很好的傳承,而且小學美術課程也能夠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因此,不論從哪一個角度而言,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育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舉措。
民間美術有著非常明顯的率真性特點,這主要是因為民間美術產生于民間,來自廣大勞動人民,因此,民間美術產生的過程充分融合了勞動人們對生活和對勞動的感悟,充滿了人性之美和率真之美。民間藝術家在創作民間美術時,大多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沒有系統的美術知識和美術繪畫技巧,創作中使用的技巧大多是從生活和經驗中得來的。正因如此,民間藝術家在創作美術作品時沒有思維限制,能夠更好地發揮想象力,將想法融入美術創作中,充分借助創作來表達自身的情感。比如《抖水》這幅作品,畫面是一對夫妻靠著雙手一桶一桶地將水引向田野,空中的鳥兒與水里的魚兒都充分展示了農民作者對勞動的贊美。
民間美術大多起源于民間,因此各地的民俗民情不同,其民間美術形成的地域特點也各不相同。比如南方的泥塑工藝細膩富態,顏色鮮艷,而北方的泥塑則更加粗獷,色彩簡單,這是由地方的風土人情的不同造成的。南方四季分明,濕潤多雨,因而人文也更加柔美細膩,人們的性格大多迂回溫和。而北方天氣干燥寒冷,少雨多雪,北方人大多性格豪爽直率。
民間美術來自民間,因此其本身自帶接地氣和大眾性特點,美術創作門檻低,勞動人民也能參與創作,因此民眾參與度較高,更容易被普及。而且其藝術形式不受限制,有著很多接地氣的創作,因此美術作品的受眾面很廣。民間藝術是廣大人民的智慧結晶,受歡迎程度很高。
當前我國很多小學美術課程使用的美術教材版本還很陳舊,很多內容還是早些年編寫的,不夠新穎,缺乏創新性和時代性,并且停留于較為淺顯的水平,很難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引入民間美術資源,促使我國美術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小學美術教材與課程內容也能更加豐富。
因此,不論是出于何種角度,教師都需要深入研究小學美術教材與民間美術,并結合當前時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認知特點重新編寫小學美術教材,適當延伸美術課程內涵,引入民間美術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民間美術資源極其豐富,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共享的特性來搜集和了解更多民間美術形式和內涵,從中篩選出更多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將其引入美術課堂教學中。
除了網絡上搜集的民間美術資料,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走訪當地,搜集更多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美術資源,讓學生接觸更多熟悉的當地美術文化,從而加強美術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聯,讓學生借助對生活的感知力來了解當地的美術文化,深化對當地美術的認知和理解。相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美術興趣能夠得到有效激發。比如,教師可以將不同地區的年畫、泥塑、陶瓷、刺繡、各種雕刻技藝等資源整合起來,制作成電子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讓學生更全面地欣賞各種民間美術作品,感受民間美術的藝術魅力。
對一些沒有條件改編美術教材的小學,教師可以針對性地篩選可以作為教材延展補充的民間美術,以豐富教材內容,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可以先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再根據整合后的教學需求去互聯網搜集相應的民間美術案例,作為教材內容的知識點擴展。
以小學五年級《快樂刮畫》一課為例,教師需要在講解前先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思路,再以此為依據劃分教學模塊。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刮畫,以及刮畫的創作工具有哪些。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各種不同的刮畫作品,讓學生在欣賞各種精美刮畫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刮畫藝術的魅力。延伸到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民間美術,如磚雕、浮雕等來進行講解。因為刮畫本身具有一定的立體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各種民間美術的浮雕作品。
完成展示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從民間美術浮雕作品中裁剪出簡單的花朵圖案,讓學生通過刮畫將花朵圖案創作出來。通過動手實踐,小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刻地了解刮畫藝術,而且能夠在臨摹的過程中加強對浮雕藝術的了解。
雖然主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但不能為了引入而引入,必須系統性地去選擇民間美術資源。民間美術是獲得大眾認可的、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但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和理解感知能力都處于發展階段,很多美術作品的含義過于深奧,小學生很難理解,因此教師在引入民間美術時要圍繞小學美術教材,根據不同課時的內容進行選擇,充分了解每節課的教學重心和特點,再根據課程重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以及課外延伸內容。
比如,在教學“各種對稱圖案的美”時,教師可以延伸介紹剪紙藝術,但由于剪紙藝術具有一定的手作性,教師要先為學生展示各種成品,再讓學生親手實踐,才能更好地將剪紙藝術與課堂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用一張紙通過折疊來裁剪出對稱的鏤空花紋,在這一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就能對其藝術形式有更深入的體會和了解,進一步增強美術感知力。
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而要想培養其藝術鑒賞能力,加強民間美術作品的瀏覽是必不可少的。學生要想寫作文,必須要有相應的閱讀量;作家要想寫出好作品,也需要扎實地閱讀書籍;編劇在創作影視劇本和作品時,同樣需要具備豐富的閱片量。沒有量的積累,很難達到質的飛躍。要想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就要讓學生具有相應的美術作品瀏覽量。但是很多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往往過于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忽視了對學生審美和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上完美術課很難將對課上作品的欣賞遷移到生活中,美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嚴重脫節。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在授課時要增加學生美術作品的瀏覽量,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借助接地氣的民間美術作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之美和勞動之美,從而更好地將藝術審美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美的眼睛。在選取美術作品時,教師要盡量挑選更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
在新課改的推行下,各小學開始重視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而小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學互動。小學美術教師要重視民間美術資源的利用,通過民間美術資源的引入引導學生展開相關討論,從而激發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主動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與同學的討論中不斷深入對美術作品的研究,進而激發其美術興趣,加大美術綜合素養培養力度。
比如,在小學四年級《四季的色彩》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四季不同的風景民間美術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延伸對生活的觀察,主動尋找身邊的四季之美。為了引導學生討論美術相關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分享其觀察到的四季之美,表達自己認為最美的季節,喜歡不同季節的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以及專注力。
教師還可以先引導學生表達,再根據學生對季節的喜好進行分組,將學生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小組,每組學生競爭說出四季之美的不同美感,回答最多的小組獲得勝利,教師要給予其相應的獎勵,同時鼓勵其他小組。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得到極大提升,教學質量也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在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暖色》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各種色調,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冷色調,什么是暖色調。在學生對冷暖色調有了基礎認知后,教師再展示各種民間美術作品。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緊扣課程內容,教師要選取偏生活場景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指出哪些物體是偏暖色,哪些物體是偏冷色,還可以讓學生舉手搶答,對搶答最多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相應獎勵,以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
小學美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學科,如果只偏重其中任何一項,都有可能導致教學效果出現偏差。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加強美術的實踐創作,讓學生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小學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實踐活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就地取材,了解當地的民間美術資源,從資源中獲取可用于實踐的部分,以引導學生分析當地的民間美術,從而使其從創作中產生聯想。通過這種實踐訓練的方式,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其創作想象力也能被釋放。
比如,在四年級下冊《巧用對稱形》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各種對稱圖形,為學生分享一些當地民間美術的對稱圖案作品。在欣賞各種不同作品的風格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設計對稱圖案,再用剪紙、繪畫等形式完成創作。
在美術課堂中,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教學評價,學生的美術創作才能得到有效鼓勵,其創作熱情和對美術的興趣才能被激發,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學習美術課程。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重視美術課程教學評價活動,從多個方面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作品,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加強,從而增強美術自信。例如,在《巧用對稱形》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對稱圖形創作后引導其進行互評,在互評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創作作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我國社會各階層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小學美術作為重要的美育課程之一,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藝術鑒賞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加強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積極引入各種民間美術資源,將民間美術資源與小學美術教材科學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感受藝術美的同時,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