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洛江校區 吳芬蓉
即興編創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即興編創,學生可以在感受音樂學習樂趣的同時掌握音樂知識,豐富音樂體驗,鍛煉創造能力?;诖?,在實施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即興編創,實現其價值,增強教學效果。本文依據自身教學經驗,沿著創設情境——探究體驗——即興編創——表演展示的路徑,闡述小學音樂即興編創教學策略。
音樂學科的本質特征是創造性,決定了音樂教學要關注創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新的課程理念,即重視藝術體驗,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藝術感知和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經歷欣賞、表現、創造、融合這一過程,建構良好的審美情趣,提升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同時,新課標闡明了即興編創之于音樂創造的價值,如學生進行即興編創可以發揮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積極創造,提高創造水平。對此,在實施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要立足音樂學科的特性,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組織即興編創活動,為學生提供音樂創造的機會。即興編創就是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結合自身的臨時感觸與音樂素養,隨機產生的組織編寫或編排音樂的創造過程。本文的即興編創教學是教師依據音樂教學內容,沿著適宜的路徑組織契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編創活動,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結合認知與情感的教學活動。一般情況下,在實施音樂時,教師可以立足即興編創教學路徑,應用適宜的策略,引導學生體驗多樣的即興編創活動,使其積極創造,建構音樂認知,提高音樂創造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即興編創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學生積極體驗是有效實施即興編創教學的保障,因此,在實施音樂即興編創教學時,教師要先調動學生的興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表明,情境是影響學習者學習興趣的因素之一,對此,教師可以利用適宜的方式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夯實即興編創教學基礎。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體技術正在被廣泛運用于教學領域。尤其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可以創設出動態、直觀的情境,使學生體驗視聽盛宴,增強學習興趣。所以,在實施音樂即興編創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
以《小鹿、小鹿》為例,教師頭戴小鹿頭飾進入教室,吸引學生的目光。同時,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森林的圖片,播放背景音樂——《小鹿、小鹿》,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我是森林里的小鹿,今天我想邀請大家到森林里做客。大家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小動物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遷移生活經驗,試著化身為不同的小動物,做出動作,并就此進行描述。有的學生做出蹦跳、瘙癢動作,描述道:“森林里有小猴子。”有的學生做出伸脖子的動作,描述道:“森林里有長頸鹿”。教師把握時機,展示課件,逐一呈現不同的小動物圖片,將學生帶入森林場景中,引出本課內容:“看來大家都認識我的朋友們。我好開心呀。我想為大家唱一首歌。大家可以輕輕拍手為我伴奏嗎?”學生紛紛應和。于是教師歌唱《小鹿、小鹿》這首歌曲,而學生們拍手,做出簡單的律動,增強了學習興趣。
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趣味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即興編創,感受音樂學習的樂趣,走進音樂課堂,助推即興編創教學的發展。
語言是教學藝術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創設教學情境的有力“工具”。如教師進行生動的描述,可以將學生帶入具體場景。在場景中,學生發揮想象力,積極體驗,增強學習興趣。因此,在實施音樂即興編創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語言創設情境。
以《大雨和小雨》為例,在課堂上,教師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叮鈴鈴,鬧鐘響起來了。沉睡的小熊聽到鬧鐘聲,慢慢地伸出手,揉揉眼睛。咦!今天是下雨了嗎?小熊打開窗戶。沙沙沙,雨聲變大了?!苯處煹拿枋鑫藢W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傾聽的同時發揮想象力,在腦海中描繪相關場景。教師把握時機提出問題:“雨聲是什么樣的?可以用什么樂器來表現雨聲呢?”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繼續發揮想象力,遷移已有認知,尋找適宜的樂器,并嘗試動手操作演繹雨聲。有的學生搖晃沙錘演繹出雨聲。有的學生揉搓紙張演繹出雨聲。教師對此進行贊賞,并繼續引導:“大家所演繹的是大雨聲還是小雨聲?大雨聲是怎樣的?小雨聲又是怎樣的?”從而引出本課內容,和學生一起感受大雨和小雨。
如此做法不僅創設了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興趣,而且使學生初步體驗了即興編創活動,便于增強學生的興趣,夯實課堂學習基礎。
奧爾夫認為,音樂教學應致力于發掘學生表現自我的本能。探究體驗是學生表現自我的途徑,而學習任務是學生進行探究體驗的驅動。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發揮自主性積極探究,建構認知,由此進行即興編創,強化認知。所以在實施即興編創教學時,教師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進行探究體驗,借助唱、跳、演等方式抒發自我情感,鍛煉自我表現能力。
以《乃喲乃》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創設節奏體驗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選擇樂曲中核心的三個小節節奏:XX X | XX X | XX XX | XX X |。圍繞節奏內容,教師做出拍手、拍腿動作,直觀地展現節奏。在展現節奏之前,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請大家試著探究節奏,并模仿老師的做法,敲擊身體的不同部位,展示節奏?!苯處煿膭顚W生小組合作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各組成員遷移已有認知,感知節奏,并就此進行描述。有的學生提到,節奏是XX X | XX X |XX XX | XX X |;有的學生提到,節奏是XX X | XX X| XX X | XX X |。面對不同的描述內容,學生探究興致高昂,自覺邀請教師融入小組,再次直觀地展示節奏。在此過程中,學生認真傾聽、觀看,指出每一部分節奏,由此達成統一認知,獲得探究成果。立足各組的探究情況,教師再次提出任務:“請大家與小組成員合作,使用恰當的動作展示節奏。”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各組成員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依據節奏聯想各種動作,由此進行即興編創。在即興編創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有節奏地跺腳,有的學生有節奏地打響指,有的學生有節奏地敲擊桌面。在每個組員展示后,小組全體成員認真討論,選出代表,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教師則把握時機搭建舞臺,引導小組成員上臺演示,并就此給予點撥。
然后教師組織唱一唱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向學生展示do,mi,sol 唱名卡片,并提出任務:“下面,讓我們一起聽聽要表演的歌曲,分析哪一句出現的次數最多?!痹谌蝿盏尿屖瓜拢瑢W生興致高昂,認真傾聽,細心數一數,有所發現——出現次數最多的句子是:乃喲乃,乃喲呵。教師對此進行贊賞,并帶領學生演唱。在學生熟悉歌詞后,教師發問:“在土家族語言中,乃喲乃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為了使學生了解其意思,教師做出高聲呼喊的動作以及招手動作。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時遷移生活經驗,在腦海中聯想每個動作在生活中出現的場景。有的學生想到招手呼喊,讓他人快來;有的學生想到呼喊招手是在召喚他人。在建立個性認知后,學生踴躍作答,碰撞思維,由此建立認知——乃喲表示快來喲。之后,教師再次提出任務:“請大家根據對歌詞的理解編創動作,試著邊歌唱邊做動作?!痹诖巳蝿盏尿寗酉?,學生繼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遷移課堂認知,同時發揮想象力,在腦海中描繪具體畫面,展現舞蹈動作,并就此進行演示。有的學生一邊蹦跳一邊揮手,歌唱“乃呦乃”;有的學生面帶微笑,將雙手攏在嘴邊,歌唱“乃呦乃”。
在探究體驗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樂曲節奏,理解了歌詞內涵,初步建構了樂曲認知。同時,學生順其自然地進行即興編創,強化學習興趣,扎實掌握所學,有利于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學生即興編創是即興編創教學的重頭戲。在即興編創課堂上,學生體驗系列活動,有了一定的音樂感性體驗,為即興編創做好準備。小學生樂于體驗各類游戲,在體驗游戲時,小學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想象和展示,實現玩中學。在音樂即興編創課堂上,教師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即興編創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抽象的音樂符號和知識與趣味游戲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氛圍會更加輕松自由。而學生在課堂氛圍的影響下會發揮自主性,自主想象、編創、表演,推動即興編創教學的發展。因此,在實施音樂即興編創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即興編創的機會。
以《可愛的羊群》為例,通過探究體驗,大部分學生了解了樂曲的節奏。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組織“小羊跨欄”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化身小羊,準備參加跨欄比賽。同時,教師提出任務:“沒有音樂,小羊們跨欄勁頭不足。請大家通力合作,編創《小羊運動曲》?!泵鎸@樣的任務,大部分學生產生興趣。教師把握時機,在黑板上書寫四種節奏:×× ×、×·× ×、×·× ××、×× ××,并引導學生誦讀節奏。之后,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其組合節奏,并用不同的方式,如拍手、跺腳等表現節奏。在已有音樂認知的支撐下,大部分學生發揮想象力,自選與組合節奏,并進行即興編創,利用直觀的動作表現節奏。在學生表現時,教師認真聆聽、觀看,贊賞其良好的表現。教師繼續提出任務:“如果為節奏加上音符,會成為美妙的旋律。可以怎樣將音符按照其順序填寫到組合的節奏中呢?請與小組成員合作,拿出一張空白節奏卡,將編寫的旋律寫到節奏卡上,并扮演小羊的角色,用適宜的動作展現旋律。”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繼續編創。
實踐表明,學生在體驗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即興編創,做到了學以致用,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鍛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升音樂創造能力。
表演展示是即興編創教學的最后一步,是學生進行即興編創的重要途徑。在即興編創課堂上,學生體驗不同的活動,獲得多樣的即興編創機會,了解了所學內容,鍛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提供即興編創的機會,同時組織表演展示活動,使學生展現即興編創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促使學生了解自身的良好表現,彌補不足之處,積累即興編創經驗,提升即興編創水平。
仍以《乃喲乃》為例,在體驗系列活動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掌握了x 和 xx 節奏以及 do,mi,sol 三個音。立足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組織表演展示活動,并提出任務:“在學習了x 和 xx 節奏以及 do,mi,sol 三個音后,我們要到土家族寨子中進行表演,歡慶節日?,F在,有一輛駛向土家族寨子的火車。但是這輛小火車缺少兩節車廂,只有補全兩節車廂,小火車才能發動。請大家與小組成員合作進行編創,為兩節車廂添音,補全車廂。在補全車廂后,與小組成員合作表演。”如圖1 所示。

圖1
在任務的驅動下,各組成員發揮主觀能動性,遷移已有認知,提出個性看法,由此碰撞出思維火花,逐步達成統一認知,編寫旋律,補全車廂。之后,學生依照旋律自選樂器,靈活演奏。例如,一個小組展現了以下旋律,如圖2 所示。

圖2
同時,該組成員選用沙錘、鈴鼓進行演繹。在該組成員表演時,教師用賞識的目光進行觀察,對學生良好的表現進行贊賞,如“你們小組編創的旋律優美動聽,表演也很流暢。”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建立自信心,增強了即興編創欲望,繼續編寫旋律,演奏樂器。
綜上所述,有效實施即興編創教學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扎實掌握學習內容,鍛煉即興編創能力,提升音樂創造力。教師要立足音樂學科的特性,依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適宜的策略,沿著創設情境——探究體驗——即興編創——表演展示的路徑,引導學生體驗多樣的即興編創活動,使學生產生興趣,靈活編創,增強學習認知,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音樂課堂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