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張德迎

2023年初,安康日報社為服務縣區基層,組織開展“縣域縱橫新春行”大型采訪活動。圖為安康日報社《縣域縱橫》采訪報道組走進嵐皋縣。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近年來,陜西安康日報社堅持黨建引領,在提升“新聞四力”中注重發揮支部和黨員“兩個作用”,以“黨媒創新服務在一線”黨建品牌為載體,深入基層開門辦報,聯系群眾服務一線,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勇擔社會責任、擦亮服務底色。以“縣域縱橫”專題宣傳為突出亮點的基層一線創新服務,探索出了一條政治鑄魂、服務凝心、責任立信、擔當聚力的黨報黨網高質量發展之路。
《安康日報》在職責服務上,不僅體現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同時還體現在關注民生、服務基層,主動為縣區基層、鄉鎮中小企業排憂解難。2022年,總結“黨媒創新服務在一線”黨建品牌建設成效,創新開辦“縣域縱橫”專題專版欄目,以支部黨員和業務骨干組成13個專題報道小組,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初心在崗位、落筆在基層”常態化采風采訪活動。
從“請幫我發稿、請幫我指導”到“我要給您提供版面,我想為您宣傳、我想幫您提升”主客的角色轉變,體現的是黨報主動服務基層、踐行群眾路線的為民初心。
一年來,13個黨員采訪小組深入漢濱、漢陰、石泉等13個縣市區鄉鎮、工業集中區,采訪報道100余個鄉鎮、90多個重點企業。到工業發達的高新區產業園區,去采訪和推介漢源、盛發、中昌、華曄等重點企業、新興產業;到秦巴大山深處的鎮坪、寧陜、紫陽等縣區鎮村,把黨政民生、宣傳服務送到最基層、最一線的群眾當中。采寫的旬陽縣《統籌兼顧同步走》、嵐皋縣《分類指導穩推進》、漢濱區《突出重點靶向明》、石泉縣《迎難而上奪雙勝》、紫陽縣《三力齊發贏大考》、高新區《企業復產,項目復蘇,服務復盤》等50多篇稿件,以及人物報道《共產黨員就該先想一步、多干一些!》等,生動詮釋了“黨建就是生產力”的政治品格。新冠疫情階段性防控后,積極組織“走村入鎮看‘雙復’——報網融媒記者專題報道”,及時反映企業困難和問題,免費提供產品推廣信息,為企業復工復產加油助力。
服務經濟發展,持續關注營商環境改善,致力于擦亮“安康服務”金字招牌。從“五城聯創四級同創”,到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省級和國家級文明城市創建,黨報人以精心謀劃、輿論先行、盡銳出戰、戰役全勝的姿態,效果突出,推出的“安康新民風建設”形象展示,開設《金州人物》欄目,聚焦安康100名各行業、各領域的先進人物、模范典型,講述誠信故事,宣傳時代榜樣,凝聚發展力量,讓“樂山親水、尚德兼容、克難奮進、務實創新”的“安康精神”發揚光大、魅力四射。開設的《攻堅之星》欄目,紫陽《一人帶動萬人富》的鄭遠元、“厲害書記”陳先位、“誠信老爹”劉照元等先進典型,激勵全市上下黨員干部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奮勇向前。
2018年以來,先后開設“請和安康日報一起助力脫貧攻堅”,“請和安康日報一起助力鄉村振興”,開設“走鄉入鎮看發展”等專門為中小微企業免費服務的產品推介專欄,積極參與“安康好人”“安康好媳婦、好婆婆”“安康好民警”“人民公仆——優秀公務員”等大型社會公益評選活動。2021年,刊發的《這個臘月,市民的“菜籃子”還好嗎?》等稿件,體現了黨報媒體關注民生、為民解憂的社會責任感。新聞輿論工作彰顯人文關懷,反映群眾呼聲,通過民生報道策劃引領,推出《安康開展“根治欠薪”專項督查行動》《變被動“清欠”為主動“防欠”》等一批有分量、有溫度的重點稿件。
近年來,民生宣傳服務更是走心走實。安康日報社持續關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內容,將視角對準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策劃推出“社區”版面,聚焦群眾身邊急事難事,宣傳報道經驗做法、特色亮點,推廣基層社會治理等工作模式,為基層群眾生活和企業發展解決了難題、提供了支持。2022年4月,牽頭恢復陜西地市黨報聯盟機制,啟動實施了“安康日報全媒體矩陣——助力茶農茶企”大型公益行動,開啟的“安康富硒茶,越喝越想ta”公益助農專版,連續刊出5個版面,與省內地市黨報新媒體置換宣傳版面15個,為100余家茶農茶企站臺推銷,產生了廣泛良好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
在為群眾辦實事上,積極參與政府12345熱線互動,網站開設“有事@我,我為群眾辦實事”監督接待平臺,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每年為群眾解決熱線問題30余件,該平臺欄目入選“2021年陜西好網民”工程系列。圍繞社會民生持續做好《科教周刊》《經濟特刊》《漢江晨刊》《秦巴文旅》《文化周末》等五刊選題策劃,把教科文衛、群眾熱點關切等民生服務窗口嵌入其中,及時發布交通出行、消費旅游、天氣提示等民生信息,通過報網和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答疑釋惑,發揮“上連黨心、下接民心”的橋梁作用。
發揮媒體優勢,擔當全市農村公益電影任務。經市政府同意,以市電影公司為母體組建全市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承擔起全市農村公益電影、城市社區廣場電影放映任務,近20年間帶領10個縣市區服務站、150余個電影放映隊,為全市城鄉群眾送電影下鄉22萬余場,不僅為人民群眾送去了文化娛樂,還送去了生活服務、產品信息、健康科技和技能培訓。
積極介入國有企業改制,盤活沉淀資金1800萬元。先后參與漢濱區大竹園煤礦企業改制、漢濱區種子公司改制,以房產置換、破產拍購等方式盤活國有資產,圍繞安康傳媒大廈項目建設,為地方發展招商引資1.5億元以上。
近年來,《安康日報》在突出做好全市輿論宣傳之外,積極主動地擔當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再次展現黨報媒體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初心使命意識。黨報人用他們的苦干實干和榮譽成就,展現了黨報媒體在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一線的突出貢獻和責任擔當。
黨政“一把手”出征掛帥,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和駐漢濱區流水鎮學坊埡社區幫扶工作隊,指派2名優秀黨員干部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配備1名工作隊員,確保3名黨員干部長期專職駐村,與縣區、鄉鎮、社區組成“四支隊伍”共同奮斗,全面出色完成各項幫扶工作任務。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8年時間,45名黨員與90個貧困戶實行“面對面、一對一”幫扶,社領導帶頭示范,幫扶黨員結親交友,駐村工作隊以村為家,以幫扶為業,傾心奉獻,無怨無悔。黨員干部毛明星連續駐村五年,退休后仍主動向黨委提出善始善終站好最后一班崗,為“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接班人扶上馬、送一程,該同志駐村期間為社區辦好事、辦實事300余件,博得了“有事找毛哥”的愛稱美譽,表現出高尚的政治品質。
在脫貧攻堅“村摘帽、戶脫貧”全面收官考核中,安康日報社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記功”單位,1名黨員科級干部全程參與全市脫貧攻堅宣傳工作策劃和組織實施,該名干部在收官表彰中獲市委市政府“嘉獎”表彰,多名黨員干部和業務骨干在脫貧攻堅宣傳工作中,被市委宣傳部、市脫貧指揮部等部門評為“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多篇優秀稿件在中央及省市媒體推介安康經驗做法,其中1名科級黨員干部被陜西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2021年進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幫扶工作后,報社按照人員不減、力度不減、熱度不減、投入不減的“四不減”要求,繼續選派2名“85后”年輕黨員干部接力幫扶,調整了“第一書記”和駐社區隊員。駐村隊員發揮專長,開通“今日學坊”視頻號,先后以“新農人”視角發布100余條短視頻,及時宣傳了社區產業發展和鄉風村貌。主動聯系社會力量,為幫扶的產業園區送去價值1萬余元的茶苗,撥付5萬元資金支持茶園建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在解決幫扶社區“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發展等重點問題中,報社協助投入60余萬元為社區“早來春”農業合作社建成“龍泉溝金絲皇菊產業園”基地,推廣種植金絲皇菊120畝;幫扶合作社集中養蜂300箱,帶動周圍50戶貧困戶散養300箱,輻射周邊村組跟養200箱,達到800箱養蜂規模,“種花養蜂、循環發展”的生態產業園初見成效。
消費扶貧成時尚,持續幫扶見真情。每到年底,報社工會和駐村干部自然就會想起扶貧消費,全體黨員和干部職工積極參與,主動聯系社會渠道促銷扶貧產品,介紹客戶下村購買,發動干部送貨上門,幫扶社區銷售農產品80%以上,銷售額20余萬元。2022年初受西安疫情影響,旬陽30萬公斤獅頭柑陷入滯銷困境,“黨媒創新服務在一線”挺身而出,報紙刊發《從“優果難求”到“消費幫扶”——旬陽“黃金果”滯銷觀察》深度調研文章,記者與飛雪一起走進果園現場采訪,在視頻號同步推出短視頻《旬陽獅頭柑滯銷 各方響應倡議積極采購》,發動全網力量幫助果農增收。
近年來,由幫扶工作隊牽頭,安康日報社黨委與陜建十二建黨委聯合,充分發揮社區旅游康養、生態養殖等資源優勢,整合茶、養、觀、游、餐、飲、宿和毛絨玩具產研等產業集群,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鄉村振興成效,以三方支部聯學、聯幫、聯建為載體,多形式、多輪次開展辦實事、解難題深度幫扶,高點規劃,基礎先行,項目支撐,穩步推進,利用5年時間將學坊埡幫扶社區共同打造為“鄉村振興·安康區域‘三聯共建’示范基地”,成為安康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模范樣板。
以黨建引領新聞宣傳職能工作發展,該社黨建工作注重服務基層,在社會責任上自覺擔當,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內容形式。只要有利群眾利益的事,該社都會舉全社之力認真對待、無條件抓落實,他們與機關駐地社區、城市創建幫扶社區及鄉村振興幫扶學坊埡社區等三個支部,在機關黨委的指導下分別建立了聯建共享機制,聯建支部經常性開展黨建經驗互鑒活動,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提升,促進黨員職工交流學習、交心互動上,以交流促進理解、化解心結,強化黨員干部信念宗旨意識,激發黨員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爭當先鋒的內生動力。通過走基層、送服務、辦實事,幫助學坊埡社區建立種養基地產業,形成千畝規模特色種養基地,打造“生態旅游+生態農業”園區產業鏈。
開展重點產業項目幫扶,聯系漢濱區五里鎮重點農業園——安康市五福鮮現代農業園區產業項目幫扶任務。2023年以來,社領導和幫扶工作隊3次深入調研,協助解決相關問題5個,投入幫扶資金10余萬元。圍繞新民風建設,開展送電影、送書畫、送春聯、送書籍等送文化下鄉村、進企業活動10余次,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文化宣傳優勢,把扶志、扶智放在重要位置,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倡導好、宣傳好、實現好,引導黨員干部切實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
集心智開思想,為安康經濟社會發展鼓與呼。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引領上,全方位策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多角度展現,自覺擔當新時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社會責任。該社發揮媒體平臺作用,積極探索地方經濟發展新思路,從“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到“毛絨玩具、社區工廠”,再到“新民風建設、綠色崛起、生態經濟、產業強市”,主動扛起輿論先行、思想啟迪大旗。
2021年該社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回應群眾期待,開設“看齊‘兩優一先’建功安康發展”欄目,集中宣傳報道全國、全省優秀共產黨員趙明翠、劉子龍等先進事跡,報道“全國優秀農民工”黨信朋、周世紅等先進典型,培樹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引領促進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社會新風尚的形成。連續報道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設“新時代家風大家談”欄目,聚焦全市“尚誠、重孝、倡儉、踐勤、崇和”的新民風、新精神,把安康打造成陜南首善之地、全省民風高地,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貼近民生辦實事,社會責任從小處著手。2022年4月,“我為群眾辦實事”持續深入,在加強基層一線宣傳服務的同時,集中開展“支部送服務”活動。各支部組織副高級以上專家赴漢濱、寧陜、白河等縣區開展基層通訊員新聞培訓,前往安康市人民醫院、安康牙友口腔醫院以及漢濱區江北辦、老城辦街道等3個街道9個支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搭建“黨媒社區服務平臺”5個。同時以支部為帶動成立5個聯合志愿服務隊,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送健康、送服務”進社區活動。兩年來,累計為社區開展送醫問診、防疫宣傳、交通執勤、撿拾垃圾、慰問困難戶等系列便民服務活動120余次,服務社區群眾10000余人次。
2022年以來,報社“黨媒創新服務在一線”在深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改革中積極作為,除了創辦“縣區縱橫”專版欄目,還集中辦好“安康日報”微信號、視頻號,主動優化運行“安康發布”公眾號,每年推送200余條視頻擴大傳播,加快形成報網新媒體聯手的黨報媒體矩陣效應。拓寬黨媒服務平臺領域,首次參與承辦“中國安康第二十二屆漢江龍舟節‘國風·漢江辭匯’暨全省地市黨報社長總編安康龍舟行采風”大型晚會和文化交流活動,中央及省市70余家媒體轉載報道,在省內外反響熱烈,受到社會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黨媒創新服務在一線”不僅僅是一個黨建品牌,更是安康日報社總攬工作、鍛煉隊伍、展示風采的大舞臺,實現社會擔當、履行社會責任的“金字招牌”。在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火熱實踐中,將成為推動報網深度融合的“催化劑、黏合劑”,成為報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新聞宣傳隊伍的使命任務已經明確,以黨報使命為責任,以服務基層為擔當,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不斷擦亮服務底色,不斷勇擔社會責任,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大團結的聚集力量,為引領地方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