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明 黃志貞
摘?要: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地方應用型緊缺人才,擔負地方鄉村振興的光榮使命。地方高校資源相對有限,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需要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遵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專業綜合評估要求,以河池學院計算機類各專業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為例,以制度、體制和機制的建設為基本保障;加強人才培養過程監控,重構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類專業的質量保障體系,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簡稱《國標》)[12],對本科專業的建設提出了基本的要求。通過深入學習《國標》、新工科建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綜合評估的要求,對于指標體系有了逐步認識。認識到過去質量標準體系關注的重點在于教學規范,如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案、講稿等標準要素,保證教學秩序和教學正常運行的規范,如聽評課制度、教學巡查制度、教學督導制度、期中教學檢查制度、期中教學反饋制度、學生考勤制度、實驗登記制度、考試考核審核和分析等,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力與素養的達成情況,忽視產出導向[3]。
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產出導向效果不明顯,質量標準不夠健全,系統性不夠,需要結合“國標”、專業綜合評估、新工科建設要求,在企業行業深度參與下進行修訂。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措施不夠完善,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業方的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監控措施需要完善。參與本科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基本都是校內人員,校外專家和社會用人單位參與得較少。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教學等不同層面的評價與持續改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不斷地總結和精進。
1?修訂計算機類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1.1?設計原則
根據計算機類專業綜合評估要求、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新工科建設要求、廣西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學校辦學定位,依據OBE成果導向理論,通過充分調研,定期動態修訂滿足行業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在指標體系規定的范圍內,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充分培育河池學院的特色。
1.2?課程設置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個性化”的原則設計培養方案,強調數學、物理等基礎理論學科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4];增加學科前沿知識的選讀;采用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加強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基于OBE理論指導下,設計能支撐專業能力要求,科學、規范的課程教學大綱;構建符合計算機類專業綜合評估要求、符合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新工科建設要求、符合工程認證標準、符合廣西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學校辦學定位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構建基于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多樣化教學評價體系,推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從人才培養途徑的工程化、多樣化、現場化三方面入手實現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推動課程資源建設,推動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建設[5]。
企業與學校共同以打造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為目標,進行適合專業群共享的課程資源的建設,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培養跨學科、復合型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聯合打造校級、省級、國家級“金課”。
2?探索更加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2.1?進一步探索“3+1”校企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
2.1.1?總體目標
采用“學習—實訓—再學習—再實訓”的螺旋式能力培養方式,把學生培養成兼具語言、技術、軟技能的高素質工程型、復合型的軟、硬件工程師等[6]。
2.1.2?職業方向
調研社會發展所需的職業方向,如軟件開發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物聯網開發工程師、大數據應用開發工程師等。
2.1.3?能力培養
通過課程的學習,達到精益求精的工程設計能力、繼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外語溝通和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等。能力培養除了教學之外,需要借助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共同打造強有力的實踐教學環節。
2.2?完善職業資格證書配套管理制度
“1+X”證書制度,“1”是學歷證書,是指本專業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2];“X”為若干職業資格證書或者技能等級證書。在實施“1+X”證書制度時,處理好學歷證書“1”與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X”的關系。“1”是底線,“X”是擴展,通過企業參與培訓和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是通往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橋梁。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可以激勵師生員工積極參與,形成一套包括融合教學思想、教學管理、教學資源、教學監控、教學遞進的校企融合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
3?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以及實踐教學監控體系建設
3.1?校內實踐基地建設
校內實踐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專業實驗室、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基地、校政企三方共建實踐基地。專業實驗室保障開滿實踐課程課時數的同時,保證課程的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的開出率符合國家標準和專業認證標準。第二課堂是按學生興趣組織的課外全天開放的實踐場所,基本上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科專業競賽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服務。創新創業基地以個人申請,按項目審批的形式入駐,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和挑戰杯等賽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校政企三方共建校內實踐基地一般由校內專業老師指導成立,企業出資、出項目、出技術指導,學生參與一些真實項目開發,實現三方共贏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
3.2?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校外實踐基地一般是學生集中實習、見習的基地。一般負責學生的專業見習,或者實踐課程學習和畢業實習。學校聘請校外行業專家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教學。老師作為管理者參與企業實習實訓全過程,兼管理和學習,完成專業教師到雙師型教師的轉變。
3.3?實踐教學監控體系建設
工科專業培養的是工程師,是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工程師,實踐教學是培養工程師的重中之重。如何把實踐教學做扎實是培養工科專業應用型人才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監控體系建設有利于保質保量地完成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實踐教學接近于實際生產,需要更多的一對一指導,有些項目需要團隊協作完成,所以需要建立針對實踐教學的監控體系。
3.3.1?校內實踐教學管理
建立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對教師資格、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進行審查把關。對教學大綱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案、備課和授課過程進行原則性的規定。
實驗應該具備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教學指導書,并嚴格按照實驗教學大綱進行安排。實驗前準備包括老師試做實驗,學生分組,學生安全教育,實驗儀器設備準備,實驗程序加載,軟件試運行,機器設備安全運行檢查等,并有安全措施。
實驗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演示與學生手動操作相結合,注重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訓練。對學生嚴格要求,寓思想教育于教學過程中。
實驗結束后,每次實驗教學后,均布置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對實驗報告的格式、內容均提出明確的要求。實驗報告批改及時、認真、無錯漏,符合規范要求,批改率100%。實驗成績作為期評成績記入,且記載清晰規范。
3.3.2?校外實踐教學管理
學生管理采用“四位一體”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學生進入企業以后,會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名助教,助教全面主持班級管理工作,鼓勵并指導學員參與班級管理和服務工作;在班級內部設置學生職位,包括項目經理(COO)、項目組長(PM)、技術總監(CTO)角色[4]。鍛煉學員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學員的服務意識;通過企業化管理模式,使學員提前感受企業文化,適應企業崗位的基本工作要求,幫助學員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過渡。
企業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客觀地考核評價學員的學習質量、動態評估學員績效,充分發揮以就業推薦為導向的調控作用,為就業推薦提供依據,考核方式包括:(1)工作匯報;(2)模塊化作品測試;(3)作品答辯;(4)模擬面試;(5)筆試輔導;(6)制度執行力考核。
建立企業培養質量的過程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實習實踐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量化考核,考核組由企業和學校老師共同組成,力求公平公正。
4?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優勢,培養高素質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
要培養出計算機類卓越工程師,師資隊伍是關鍵。企業具有雄厚的高水平師資團隊,采用雙向流動的方式加快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定期派老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幫助學校老師了解前沿技術、提高工程能力;二是派企業老師到學校兼任課程教師,分享行業發展趨勢、前沿技術、產業最新需求和先進教學理念,提升老師與產業的緊密度和感知度。
5?重構二級學院質量監控體系
5.1?重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對教學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常態化監控、指導和評價,在規范教學的同時,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在學校教學督導組的領導下,充分發揮本學院教學督導組的作用,有效開展教學督導工作。
5.2?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的制度建設
立標準。建立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包括:每個專業制定本科教學質量標準;新教師的教學資格審查制度;新課程的開課審查制度;教材審查制度;課堂教學管理辦法;學生課堂學習行為規范;學生實習見習管理規定;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規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
重質量。建立一系列教學質量監控文件,包括:院校教研室三級教學巡查制度;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施辦法;教師教案評價實施細則;課程考核管理辦法;實踐性課程考核辦法;教師課堂教學考核辦法;學生評教與教師評學制度;教師教案評價實施細則。
有獎懲。建立相關獎懲文件和制度,包括:教學差錯和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考試違規事實認定及處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管理辦法;教學創新大賽獎勵辦法。
5.3?完善質量信息采集及分析體系
分析專業綜合評估狀態數據,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及其運行的有效性進行改進,并對教學資源需求做出分析,向學校及有關部門提供改進工作的建議。
過去重視過程,輕視結果。如每學期都有評價過程,評價包含了自評、互評、學生評價。對于評價過程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比如學生不評價不能通過教務系統查看自己的成績,這樣使學生重視評價過程,學生參與度大大提高。但是對于結果,一般限于統計分析,不僅做出一些定性反饋,也做到了一定的閉環管理,但是還不夠精準,對于后期的改進缺乏有效監督。
5.4?完善質量反饋及改進體系
針對日常教學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預防、糾正和持續改進的措施,做到及時糾正,實現持續改進。
5.5?完善校企合作的質量評估體系
發現學生在實習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預防、糾正和持續改進的措施,使得校企合作過程的質量監控形成閉環結構。
6?結論
推進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教學與合作實踐、師資隊伍、支持條件、質量保障、學生發展、優勢特色等方面的準確定位,建立符合《國標》、新工科建設、工程專業認證、專業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質量標準,有利于計算機類卓越工程師的培養。
完善質量保障全過程,特別是在企業深度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建立企業方的實踐教學科學合理的監控體系,可以使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得以完善和加強,真正形成質量監控閉環結構。
促使質量保障立體化建設和多方協作。基于OBE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企業等共同承擔責任,將學校、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等相關資源作為每個學習者成功的重要資源,以高校為主體組織多方機構聯合進行教學質量的監控、評價、反饋、改進。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搭建起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類專業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劉盼盼.成果導向下我國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1.
[2]王旭霞.1+X證書制度導向下會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湖南省高職院校為例[J].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2(6):7879.
[3]郭霄鵬.整體優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06(11):2224.
[4]程曉紅,徐娟,張利,等.基于協同創新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8):108111.
[5]郭霄鵬.貼近行業需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8(7).
[6]趙金坤,李惠男,羅逸文,等.“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2(04):125126.
[7]陳宇斌.健康醫療大數據課程診斷與改進的研究與實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3(03).
[8]潘敏輝,陳益豐,陳雷清.以大學生競賽為載體的高校“機械工程訓練”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資訊,2022(04):176178.
[9]吳昊.加強教學督導工作?促進高職學風建設[J].成才之路,2021(11):1516.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22JGA307);2021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項目編號:202101103027)
作者簡介:吳啟明(1973—?),男,漢族,湖南瀏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黃志貞(1974—?),女,壯族,廣西都安人,碩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與教學質量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