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永樂
(伊金霍洛旗市場監督管理局,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生活,需要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針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以規避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然而食品安全涉及生產、流通、貯存、銷售、餐飲服務等環節,流程較多而且涉及面廣,尤其是在食品流通領域,上接生產環節,下聯消費環節,情況復雜,既要配合相關部門加強源頭治理和跟蹤防范,更要強化食品市場各環節的監管執法。經過多年來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雖然總體形勢好轉,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相關單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現階段食品安全流通領域的問題主要有人員數量、人員技術、監管意識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問題,監管工作推進困難。這就需要食品安全監管單位及相關人員結合監管實際存在的隱患、了解產生原因、思考解決策略,以保障食品流通領域食品安全。
流通領域是指以貨幣為媒介交換商品的領域。它連接生產和消費,是社會生產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而食品安全監管的概念是指國家職能部門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食品安全行使監督管理的職能。所以實際生活中,食品安全監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穩定,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其的重視。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是指針對食品流通環節的安全監督作業中,監督人員需要對食品流轉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及時發現食品存在的安全問題[1]。然而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食品流通的涉及面較為廣泛,再加上作業量較大,現階段的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監管作業的落實,需要監管單位加強對其的重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流通安全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需要明確其基本特征,以便采取可靠的應對方案。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中,點多面廣是最為顯著的特征,加之監管人員數量有限,傳統逐戶登門的監管方式不適用于當前情況,使得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傳統監管模式更加看重專項整治,但由于缺乏長效機制,使得治標不治本的問題備受議論,還要探索符合實際情況的正確思路。由于信息渠道單一,很多食品經營者自律意識差,無法保證食品質量,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消息不對稱的問題也讓監管部門和被監管者間缺乏適當溝通,難以解決食品流通的質量安全問題。市場監管系統內部未能配置可靠的監督途徑,導致監管情況傳遞受阻,工作調度不合理。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要遵循市場整治的標準及要求,實現有效銜接。但是,目前沿用的模式是新聞曝光—消費者叫苦—政府干預—企業整改,這種銜接不暢的問題將直接影響到食品流通安全。國家對于食品流通給予了高度重視,主張在各方主體的密切銜接下保障人們的權益,所以安全監管部門應該建立全方位、無縫銜接的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這樣才能給食品流通監管提供保障條件,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維護其生命財產安全。
近些年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者意識的提高,食品安全也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針對這一狀況,政府部門出臺了諸多政策對其進行監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發展。然而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發展起步較晚,制度規范還不完善,所以針對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就存在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監管功能的發揮。在此背景下,監管單位就需要加強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研究,分析該環節存在的隱患并進行針對性地整改。
食品安全監管需要對大量的食品進行監管,也就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而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食品安全監管的開展,現階段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就存在人員方面的問題。①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涉及各個地區,波及范圍十分廣泛,所以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就需要大量的執法人員進行監管。然而監管行業的發展起步較晚,投身于安全監管的人員的數量嚴重不足,且在大部制改革之前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為多部門監管,存在相互交叉或者銜接不到的問題,部門之間存在互相依賴和推諉的現象。尤其是一些基層地區,監管人員往往身兼數職,還需要面對繁多的項目,監管力度明顯不足。②人員的技術水平問題。食品安全監管需要對食品的性質、產地、日期以及來源等多個環節進行監管,涉及的技術較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監管難度[2]。
食品安全監管需要對食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安全監管,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相關人員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采用專業執法裝備進行檢查,所以技術以及設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監管的有效落實。在設備方面,現階段針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檢驗設備還存在不完善的問題。①設備的購置落后于食品行業的發展,部分基層地區的設備普遍存在技術落后以及檢驗能力不足等問題,不僅檢驗效率差,檢驗結果的精準度也存在很大的問題。②設備還存在損壞以及老舊等問題,基層的檢驗設備大多存在儀器檢驗靈敏度不高、損壞、老舊以及準確度較低等問題,在監察方面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管,無法分析食品存在的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安全監管作業的開展[3]。而在技術方面,現階段的檢測技術水平較低,監測方法較為單一而且十分煩瑣,在快速檢測等環節的發展難以滿足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約監管作業的開展。
現階段有關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食品安全的規范。然而食品安全的立法主要著眼于監管型立法,只是針對目前的食品安全事件進行立法,無法對新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有效治理,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現階段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法律的滯后性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監管功能的發揮。此外,現階段的法律大多是刑事方面的法律條文,對于食品安全民事糾紛的重視不足,空白狀況較為嚴重,制約相關監管的開展。然后是法律效力方面的問題,現階段針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還存在效益不夠以及處罰力度不足等問題,這就導致部分企業為了經濟效益實行摻假、濫竽充數以及違法生產經營等狀況,制約法律的落實[4]。此外,食品安全監管的界定還存在一些問題,消費者由于維權費用以及維權精力等方面的問題維權積極性不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相關工作的開展。
現階段的食品安全監管還處于轉型階段,要想推進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就需要相關單位深化體制改革,整合工商、質監、食藥監的食品安全監管單位,實現模式的升級改進。①政府單位需要持續進行改革作業,并且為改革提供幫助,對人員方案的分配、資金的合理調度以及制度的科學落實等進行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單位需要處理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協調職能的調度以及機構之間的整合,保證相關作業的開展。監管部門還需要結合流通領域的實際狀況建立起權責明確、協調統一的監管體系,依照體系規定對食品違法行為進行懲處,并且完善案件的移送程序,實現執法與司法之間的互通,加快監管的落實[5]。此外,相關單位還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流程,并且將崗位的職能落實到具體人員身上,方便后續的責任追究。
監管人員作為針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主體,其技術水平直接影響監管的質量,所以技術水平的提升就是監管能力發展的關鍵。實際工作中,食品安全監管單位要加強對技術培訓的重視,重視科室人員工作能力的培養,在提升作業人員意識的基礎上建立起專業化的監管團隊。①監管單位可以邀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監管單位的執法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分批次地派遣單位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就監管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學習。在培訓環節,執法人員需要著重學習業務的處理流程,并且結合崗位的職能進行監管流程培訓,以豐富監管人員的監管技術,提升其技術處理水平。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培訓,在遵循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擴展培訓面。②落實多元化治理。食品安全監管涉及食品的方方面面,在其流通領域,僅僅依靠專業的監管部門進行監督難以滿足監管需要,在此背景下,監管單位就需要推行消費者自治組織會,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6]。監管單位需要采用有獎舉報制度,鼓勵人們舉報非法生產經營的食品生產經營者,發揮人們的力量,實現對食品安全的監管的社會共治。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能有效提高監管水平。針對現階段各項標準繁雜,內容不夠規范、嚴密,各項標準之間交叉、矛盾、重復,有些標準存在時間比較長,不符合現階段的實際情況,與國際標準脫軌比較嚴重等問題,各地應該針對本地特色食品產業制定各項標準,修訂與國家法律不一致的監管法律規章和政策措施,制定各項具體辦法,為有法可依奠定基礎;應細化各項制度標準,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食品安全生產制度、責任制度、認證制度、溯源及召回制度。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人們不斷提升生活的品質。為了保證食品的安全質量,相關人員需要重視食品安全監管。但實際的監管環節,食品流通領域的涉及面較為廣泛,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存在一些問題。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需要結合實際需要通過健全法律、體制改革以及監管技術水平的提升等手段,實現食品安全監管作業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