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新玉
(武威市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甘肅武威 733000)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是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生產、經營、流通環節實施監管的重要舉措[1],市場監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實施細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體系得到了建立、發展和完善,并在把握食品安全狀況、促進行業結構優化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食品抽檢監測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食品安全監管的科學性、嚴謹性、準確性產生了一定影響[2]。本文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議,以期為推動食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參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信息顯示,2022 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抽檢共7 704 批次,其中不合格132 批次,共計13 期,不合格率為1.71%。重點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及其制品、食用農產品、食糖、茶葉及相關制品、蜂產品、蔬菜制品、水產制品、水果制品、冷凍飲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等25 大類食品,其中檢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主要是非法添加、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超標、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劑超范圍使用以及質量指標等。主要包括韭菜中的腐霉利、茶葉中的三氯殺螨醇、小白菜中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香蕉中的吡蟲啉等農藥殘留;蜂蜜中的呋喃代謝物、畜禽肉中喹諾酮類和甲氧芐啶、雞蛋中氟苯尼考等獸藥殘留;蘭花豆、腰果等食品中酸價和過氧化值;高粱酒中的甜蜜素等添加劑的檢測值均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因此,抓好食品安全勢在必行,而充分利用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體系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徑[3]。
為推動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有效進行,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抽檢工作實施方案,逐一確定食品品種、樣本數量、樣本分布、檢驗檢測項目及檢驗方法等,以此來保障抽檢監測的質量和效果。目前,主要的抽檢方式有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國家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省市縣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生產環節抽檢監測、流通環節抽檢監測和餐飲環節抽檢監測;食品質量安全飛行抽檢、事故調查、案件稽查、應急處置等食品安全補充抽檢[4]。市場監管部門在組織開展實施抽檢工作前,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抽檢方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市場監管部門將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計劃,抽檢單位嚴格按照計劃制定實施方案及部署,并依次開展食品現場抽樣、檢驗檢測、結果報告和匯總分析,結合此次抽樣檢測結果對檢測數據全面展開評估,深入分析其相關數據內容,及時找出食品不合格原因,必要時積極開展食品復檢。公開通報此次抽檢活動結果并開展食品核查,切實保障食品監測工作質量,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能力[5]。
我國開展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活動,是為了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食品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及潛在風險,針對危害積極開展風險控制,并查找其存在的規律性,為監管部門決策提供理論依據。但目前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嚴峻,存在“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以及“檢不了、檢不出、檢不準”的情況,無法準確判定出不安全因素[6]。
食品種類復雜,加工程序煩瑣,涉及范圍廣泛,各個環節均存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市場監管系統堅持并不斷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國抽”重點關注全省獲證在產企業和市場占有率高的超市、大型批發市場、大型餐飲企業;“省抽”以省內企業生產并在本轄區內銷售的食品為主,重點跟蹤既往抽檢不合格企業生產的食品;“市縣抽”主要針對轄區內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以及“三小”食品。但在實際抽檢工作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導致抽檢覆蓋面小,往往會忽略小食雜店和農貿市場或者學校食堂、小餐館等場所,而這些被忽視的場所更容易發生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且較易擴散,影響較大。
國家、省、市、縣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成立了食品抽樣組及食品檢驗檢測部門,專門負責食品抽檢工作,還補充了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體系。但有部分檢驗檢測機構不能滿足國家食品檢測標準要求,工作人員的檢驗水平參差不齊,主要是因為這些機構資質認定范圍較小,軟、硬件技術力量薄弱等,無法及時、準確、全面地完成各項抽檢任務,最終造成部分食品未得到有效監督。
不同的樣品其儲存方式存在差異性,抽樣人員在抽樣后會選擇適當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儲存,以保證樣品的質量。但由于我國食物種類眾多,樣品的運輸以及儲存情況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按照標準分類貯藏時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抽樣設備有限或無菌條件控制不當,抽檢人員不能按照標準要求進行運輸和儲存,造成食品污染或者變質,對檢驗檢測結果帶來很大影響。
部分商家為吸引眼球,利用自媒體進行虛假宣傳,隨意夸大、捏造食品功效及成分,誤導消費者,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外,如果一些企業因產品質量有瑕疵,而引來不良媒體的曝光威脅,不但不能幫助企業解決其產品質量問題,而且對相關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不能發揮積極作用。媒體宣傳具有兩面性,相關企業、部門應合理運用自媒體手段對食品進行嚴格把關,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為了突出抽檢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應認真研究制定抽檢計劃。①在抽檢品種上,對風險程度高、居民消費量大、抽檢合格率低的食品增加抽檢批次數。②在抽檢項目上,對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和農獸藥殘留等群眾最為關注的指標實時調整項目的批次數和頻次數。③在抽檢區域上,對重點區域場所,尤其對抽檢不合格率較高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企事業單位食堂等重要場所適當增加抽檢頻次。④在抽檢方式上,不但要認真完成計劃性抽檢,也需根據日常檢查、節令熱銷、既往抽檢和突發性食品安全問題等,加大專項抽檢工作力度。
抽檢人員的業務能力素養直接影響到抽檢監測工作的開展。上級部門應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培訓計劃,開展定期、不定期的行業培訓,激勵抽檢機構及人員嚴格自律、提升檢驗檢測工作能力和質量水平,使抽檢監測人員充分掌握抽檢技術、食品安全標準、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等,并通過盲樣考核、現場檢查、抽查報告等方式查出問題,督促整改,不斷提高抽檢工作的規范化能力和業務水平。
《食品安全抽檢實施細則》中明確給出,不同樣品的抽樣、運輸方式存在差異性,對于儲藏溫度有其他特殊條件要求、容易污染或者破碎的樣品,抽樣人員應當采取適當措施,嚴格按照標準分類貯藏,保證樣品的質量。因此,選擇適宜的運輸和儲存措施,不但可以避免樣品受外部因素干擾,而且有利于提高樣品抽樣檢查的準確度。
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規定,應以問題為導向開展適宜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尤其要重點抽檢消費量大、人們關注度高、安全風險程度高的食品品種,以及校園周邊、城鄉接合部、大型批發市場等重點區域,持續跟蹤抽檢不合格企業產品和項目,部署節令食品專項抽檢、食用農產品溯源性抽檢等。旨在排查和解決問題,嚴令停產、召回或者停業整頓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產品,直至達到標準要求,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監督抽檢是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以排查風險為目的,突出問題導向,旨在發現問題。風險監測是對未有食品安全標準的風險因素開展監測、分析、處理的活動,及時有效地排查潛在食品安全風險。評價性抽檢是通過抽檢對市場上食品總體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從而評價一個地區的食品安全整體情況。三者應在統一規范操作下,統籌安排實現數據共享。
讓評價性抽檢和風險監測為監督抽檢提供線索,讓監督抽檢為風險監測和評價性抽檢提供理論參考。
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監管部門應加大抽檢監測批次和頻率,并及時跟蹤不合格食品企業。通過連續實施的跟蹤抽檢,迫使生產條件不滿足標準要求的生產經營單位,認真查找不合格產品原因,積極研發生產安全、高質量的產品,切實提升食品安全質量整體水平,充分發揮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的宏觀調控作用。
應加快食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推進工作,早日實現平臺之間層層對接,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尤其要重點加強對食用農產品集“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和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強化追溯能力。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現代技術,加大監測力度,加強風險信息研判,推進精準監管、智慧監管,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真正實現農產品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靠。
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體系的建設是實現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徑,是影響檢驗監測結果準確度的重要因素,可實現對整個抽檢監測過程進行全面嚴格的控制。通過對我國食品安全抽檢體系的現狀分析,進而提出一系列建議措施,可協調相關部門構建與完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可追溯全鏈條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