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彩鳳

一向乖巧的小雨最近情緒波動很大:有時候郁郁寡歡,有時候脾氣異常火爆。誰要是動了她的東西,她就生氣地大喊:“不要搶我的東西。”
看著小雨的變化,我很擔心:她到底怎么了?
批改周記,發現原因
直到我看到小雨的一篇周記。
哎,我和爸爸媽媽的大床徹底無緣了,那里已經成了弟弟的地盤。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本想乘著媽媽陪弟弟午睡的時候和媽媽躺一會兒,媽媽卻一臉嫌棄地說:“走走走,弟弟快睡著了,你不要吵醒他了,快去做作業。”作業、作業,他們每天不是問我作業寫完了沒有,就是催我去看書。在這個家里,我難道就只能做作業、看書了嗎?
原本屬于我的客廳,現在放的都是弟弟的東西,連我最愛的零食柜也被弟弟的奶粉罐占領了。弟弟躺在媽媽身邊,媽媽一邊給他唱歌,一邊喂奶,是那么溫柔,而我只有做作業的份兒。我在這個家里是不是多余的?
原來,弟弟的到來動搖了小雨在家里的地位,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多余的。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作為班主任,我必須積極引導小雨,幫助她解開心結。
“吐槽大會”,宣泄不滿
大概一年前,小雨還興奮地跟我分享過她有了一個弟弟,肉嘟嘟的很可愛。怎么一年過去,小雨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
乘中午吃完飯,我約小雨陪我去操場散步。我們邊走邊聊,我說我有個妹妹,跟我相差8歲。小雨好奇地問:“你爸爸媽媽更喜歡誰?”我笑著說:“我開始以為爸爸媽媽愛妹妹多一點,因為他們都圍著妹妹轉。有一次親戚開玩笑說我是抱來的,我居然相信了,哭著問爸爸媽媽是不是真的。”小雨睜大眼睛追問:“是真的嗎?”我說:“當然不是,爸爸媽媽說,他們生妹妹是希望將來自己老了,在這個世界上,我還有一個可以商量、相互幫助的親人。”
聽完我的故事,小雨的眼睛濕了。我繼續說:“老師知道你最近心里不痛快,要不我們來吐槽一下家里的‘小壞蛋?”
“你個小壞蛋,自從你來了,媽媽被你搶走了。”“你個小壞蛋,自從你來了,午睡的時候,我要躡手躡腳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我們同為老大,把家里的老二全方位吐槽了一遍。說到最后,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小雨說:“其實弟弟也沒那么討厭,他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我們又說起了二寶的各種好。
我用自我表露的方法成功引起了小雨的共鳴,打開了她的心扉。小雨通過吐槽宣泄了負面情緒,意識到自己之前鉆了牛角尖,弟弟其實也有可愛的一面。
家校溝通,解開心結
小雨以為爸爸媽媽被弟弟搶走了,對弟弟非常不滿,甚至產生了嫉妒情緒。我意識到要打開小雨的心結,最重要的是讓她知道父母的愛不曾減少。
我撥通了小雨媽媽的電話,把小雨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和周記內容告訴了媽媽。小雨媽媽向我訴苦:“老師,可是弟弟還小,他需要更多照顧呀!我已經焦頭爛額了,小雨還不配合,我能怎么辦呢?”我與小雨媽媽商量,去她家家訪,在家開一次“吐槽大會”,讓小雨知道爸爸媽媽的不容易。我還強調,今后要讓小雨參與照顧二寶,小雨媽媽欣然答應。
家訪中,我讓小雨的爸爸媽媽開一次“吐槽大會”,他們訴說弟弟的到來打亂了他們的生活。爸爸媽媽在吐槽弟弟的時候,小雨聽著聽著就哭了。她說:“其實弟弟也沒那么不好,你們不要再吐槽弟弟了。”爸爸對小雨說:“爸爸媽媽生下弟弟,就是希望你長大了,有弟弟保護你,陪伴你。弟弟有困難的時候,你也陪伴他,幫助他。現在,我們一起照顧他,好嗎?”媽媽把小雨擁在懷里,小雨點點頭。
小雨和父母在換位思考中看到了彼此的真心和需要,我想,小雨的心結已經解開。
參與照顧,增進情感
家訪之后,小雨的爸爸媽媽接受了我的建議,讓小雨參與照顧弟弟的過程。媽媽教小雨泡奶粉、換衣服、喂輔食,爸爸則和小雨一起用床單給弟弟玩蕩秋千的游戲。家里的歡聲笑語多了,小雨和弟弟的感情更濃了。小雨媽媽驕傲地告訴我,小雨現在成了照顧寶寶的能手,她還能很快哄弟弟入睡,減輕了媽媽的負擔。
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拿出小雨的周記本,問小雨:“你現在還感覺自己在家里是多余的嗎?”小雨笑著說:“怎么可能?我現在可是家里的重要人物。我不在家的話,家里會亂套的,媽媽需要我,弟弟更需要我。”我看她一臉驕傲,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除了小雨,班里還有不少當哥哥姐姐的同學,為了避免他們出現與小雨類似的心理問題,我請小雨在班級分享照顧弟弟的經驗,讓大家感受她作為姐姐的成就感。小雨像個專家一樣,講得頭頭是道,引得同學們羨慕不已。小雨的習作《我的吃貨弟弟》生動有趣,被當作范文在課堂上朗讀,這又一次讓她感受到了照顧弟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小雨在與爸爸媽媽共同照顧弟弟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和不容易,也體會到了作為姐姐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創意活動,提升成就感
家里有兩個孩子,東西就會特別多。如何再利用大孩穿過的衣服、玩過的玩具?如何將吃空的奶粉罐變廢為寶?
我在班級開展了環保創意班會,同學們提出了很多變廢為寶的金點子。小雨在媽媽的指導下,用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給弟弟做小手帕、尿片。她還和爸爸媽媽一起用弟弟吃完的奶粉罐做小沙發。在環保創意匯報會上,小雨向大家展示了歷時半個月完工的小沙發:豐富的顏色,兩邊有扶手,后邊有靠背,漂亮極了,大家連連夸贊。她介紹:“我負責設計沙發的造型,計算需要的奶粉罐數量,尋找黏合、填充、裝飾的材料。弟弟已經會走路了,會幫忙搬運空奶粉罐,爸爸負責黏合,媽媽負責美化。現在這個小沙發成了弟弟在家里的‘寶座。”創意環保活動的成功展示進一步提升了小雨作為姐姐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班里有很多孩子喜歡繪畫、做手工,我便向他們介紹手繪手賬。沒想到,班級里刮起了一陣“手賬風”:有的同學給家里的寵物做手賬,有的同學記錄自己種植物的過程,小雨居然繪制了弟弟的成長手冊。當小雨把弟弟的成長手冊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媽媽的時候,媽媽感動得哭了,一把把小雨擁在懷里。
小雨媽媽說:“看到小雨這么懂事,兩個孩子這么和諧,我覺得生兩個孩子是自己做的最勇敢、最有價值的事。”
就這樣,在參與照顧弟弟的過程中,小雨從局外人變成了親歷者,她和弟弟成為彼此成長的見證者。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龍泉小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