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征程。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領導和開展農村工作的核心,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黨建引領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基層黨組織必須建強,黨員隊伍素質必須過硬。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廖家壩村在新一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組建的聯合黨支部的帶領下,立足村情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對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健全組織,建強隊伍,提升示范引領力,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并大力推進“黨建+產業”發展,成效較為顯著。
關鍵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治理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廖家壩村在推進鄉村振興實踐中,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探索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強黨員干部隊伍、提高示范引領力和干部的基層治理能力、發揮“黨建+產業”優勢,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并且在人員配置、鄉風文明、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探索,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來鳳縣廖家壩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廖家壩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百福司鎮境內,距離來鳳縣城50公里,距離重慶酉陽縣3公里。全村7個自然組,493戶1681人,黨員40人。該村一度黨組織凝聚力不太強,黨群關系不夠和諧,群眾自主管理意識較弱,集體經濟發展較慢。面對諸多問題,省、縣、鄉鎮先后為廖家壩村選派了多批駐村干部,特別是省直駐村工作隊——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駐廖家壩村工作隊進駐以來,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突出黨組織的主導地位,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創干事創業良好氛圍,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結合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廖家壩村張富清先鋒隊、村規民約等鄉村特色品牌,緊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推進農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社會感召力、群眾組織力,激發群眾主體意識,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一)健全組織,建強隊伍,筑牢鄉村振興基礎
廖家壩村積極發揮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將強組織和帶隊伍嵌入鄉村振興,將組織優勢切實轉換為鄉村振興的引擎和動力。廖家壩村持續抓好黨建引領,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一是健全組織強體系。以村黨支部為核心,以村委會、監委會為基礎,打造黨群服務站、綜治維穩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大中心,建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協會、矛盾調委會、紅白理事會等農村自治平臺,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二是建強隊伍強效能。廖家壩村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在鎮黨委、鎮政府領導下,引進鄉賢力量,優化村“兩委”干部結構。目前,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共4人,平均年齡41歲,大專以上學歷2人,老中青搭配合理,工作職責鮮明,履職能力更強。三是實施“頭雁”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黨支部是關鍵。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領頭羊”。廖家壩村結合村級換屆工作,經過組織篩選考察、廣泛征求民意,由一名年富力強、具有奉獻精神且曾擔任過村干部的返鄉致富能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在黨員培養方面,注重將本村種植大戶、致富能手積極培養成黨員,讓農村黨員更具示范帶動效應。四是深化學習。廖家壩村黨支部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相關文件內容,并在支部黨員大會上交流學習心得體會,認真研究貫徹落實措施等。
(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高示范引領力
廖家壩村持續深入開展黨員干部“我為群眾辦實事”承諾活動,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聚焦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措施、有進展、有成效,將承諾事項和發現的問題辦好、辦實,主動亮身份,爭當鄉村振興引領者、組織者和推動者,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真正做到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同時,為激勵黨員干部發揮作用,每年定期開展“五星級黨員”評選活動,根據黨員參與政策宣傳、服務群眾、帶頭致富、鄉村治理等方面,詳細制訂評級項目和量化積分表,并常態化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如環境衛生整治、防溺水、防詐騙宣傳等。在產業方面,充分發揮黨支部組織黨員、發動群眾的優勢,提升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造血能力。目前,全村由3名黨員建立合作社2個,發展生態水網養殖面積5.4畝,建設蔬菜種植大棚4個3.3畝,黨員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三)發揮“黨建+產業”優勢,鞏固集體經濟基礎
廖家壩村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通過三鏈并舉,推動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和增加村民就業。一是優質水稻示范種植,立足村情民情,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在華中農業大學專家團隊支持下,選取20畝試驗田進行黑稻試驗種植,打造“農戶+合作社+電商平臺+村集體品牌+幫扶單位”的產業模式,以村集體和合作社示范種植,鼓勵農戶參與,打造自主品牌,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依托幫扶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幫銷的模式,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二是村民與集體合建蔬菜大棚。投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0萬元,采取全村招標競價的方式,與村民共建蔬菜大棚,發展蔬菜種植和采摘園,大幅減少村民產業升級和創業成本,并通過遠程培訓、外出考察、現場指導三措并舉,在技術上為村民種植保駕護航。發揮大棚示范帶動作用,在促進蔬菜種植產業鏈提檔升級的同時,既能為村集體增收,也能帶動村民致富。三是利用拋荒坡地發展藤茶產業。廖家壩村位于殺牛溝區域,因為道路不通,有約300畝拋荒坡地,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多方呼吁和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殺牛溝產業路已完成修建,支部黨員帶頭,動員和組織農戶開墾殺牛溝區域土地、發展產業。目前已經開墾200畝土地進行藤茶種植、30畝土地進行吊瓜種植,位于殺牛溝區域的產業預計每年將產生經濟效益70萬元,為村民增加收入40萬元。
二、廖家壩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工作成效
(一)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更好地發揮了村黨支部的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在疫情防控、環境整治、平安建設、產業發展等具體工作上,村黨支部充分發揮組織黨員、發動群眾優勢,整合各類資源和力量,擔當好鄉村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導角色,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地位。例如,廖家壩村2021年8月受極端天氣影響,發生洪澇災害,在村黨員自發組建防洪救災黨員突擊隊,堅決扛起防洪救災政治責任,在黨員突擊隊及時救援下,無一例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疫苗接種政策宣傳、卡口值守、返鄉人員登記和管理,也處處都有黨員志愿者的身影。
(二)干部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通過實施“頭雁”工程,邀請在外致富能人向發艮返鄉并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組建了聯合黨支部,在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萬志勇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厘清職責權限,借助鄉村振興東風,培育增強全村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宗旨服務意識,在維護公共利益、為民辦事過程中,工作執行力顯著提升。例如,聯合黨支部妥善解決了村民煙棚租金多年被拖欠的問題、籌資修建道路,化解村民與上屆村委會的矛盾,實施了資助本村脫貧戶大學生、為村民修筑安全擋土墻等一系列民心工程。隨著這些工程的相繼完工,村干部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干群關系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三)群眾參與治理熱情高漲
廖家壩村黨支部暢通村民參與自治、表達述求和決策監督渠道,完善村小組長、村民代表等議事決策和監督機制,吸納鄉賢人才、群眾代表、返鄉大學生等組建廖家壩村張富清先鋒隊,有效彌補了村“兩委”存在的力量不足、效果欠佳等短板。例如,在全村房屋安全調查工作中,全村有400多戶房屋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房屋結構、地理位置、修建年代、安全鑒定、房屋照片等采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村黨支部積極發動各組張富清先鋒隊成員,集中力量,圓滿完成了任務。在村黨支部組織的關愛留守兒童冬令營和夏令營活動中,返鄉大學生踴躍報名,全程認真負責,使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村集體經濟起步穩、后勁足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破零”,廖家壩村三鏈并舉:優質水稻示范種植、蔬菜大棚共建和在拋荒坡地發展藤茶產業。立足村情民情,經過充分市場調研,以產業升級和提升農副產品價值為手段,實現集體經濟起好步、開好頭,第一年集體經濟就突破10萬元,并帶動群眾就近就業,拓寬群眾致富渠道。隨著優質水稻在農戶的參與下逐步擴產,300畝藤茶產業足產采摘,產業發展更加后勁十足。
三、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廖家壩村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踐中積極探索,并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對標將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成鄉村振興的行動優勢,真正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仍有待提升,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度不夠,存在重業務輕黨建、農村人才缺失困境等問題。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領導力仍有待提升
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是一個需要統籌全局、凝聚各方力量廣泛參與才能實現的過程,但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因為其自身局限性,往往只專注于服務村民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物質生活的基本需求等,大多以埋頭實干型為主,缺乏在組織力和領導力上的學習研究與實踐提升,對推進鄉村振興政策的理解、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等存在認識不到位的情況,對黨建如何引領鄉村全面振興沒有清晰的認識和概念。同時,廖家壩村黨員總數40人,平均年齡50歲,黨員老齡化比較嚴重,而青年黨員骨干較為缺乏,也制約了農村黨員干部政治領導力的提升。
(二)黨建和鄉村振興結合度不夠,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情況
一些村的基層黨組織對于黨建工作只是簡單完成了“三會一課”等“規定動作”,淺嘗輒止,對于怎么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理解不夠深刻,對于加強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認識不到位,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存在“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的現象。另外,有一些村黨支部書記對于發展村集體經濟了如指掌,但是對于如何抓好基層黨建、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卻一知半解,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情況。
(三)農村人才缺乏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但是如今,農村最缺的就是人才。一方面,由于城鄉發展差距較大,大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農村空心化現象沒有明顯改善,不僅導致基層黨組織中老齡化現象,而且缺乏后備力量,鄉村振興活力不足。另一方面,外來人才的引進和留住難度較大,城鄉在工作環境、收入待遇、生活環境方面都還存在較大差距,即使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引進了優秀人才,但是能長時間留住的卻少之又少。一些人員只是將農村工作經歷作為跳板,獲得定向公務員招考資格等,尋求更好的出路。
四、基層黨建更好地引領鄉村振興的思考及建議
像當地很多普通村莊一樣,廖家壩村既沒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又沒有特色產業項目,而且因為之前村支書的腐敗事件,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受到了極大影響。但是,在新一屆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組建的聯合黨支部的帶領下,以黨建引領,上下一心,一件實事接著一件實事干,刷新了全村邁向鄉村振興的精神面貌,集體產業穩步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改觀和成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健全組織,建強隊伍,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定期展播紅色電影等,倡導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樹立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發展觀念,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積極建設美好家園,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通過實際項目帶領村集體和村民增收,形成聽黨話、跟黨走、共致富的發展氛圍。這些都要求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大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二)推進鄉風文明,激發鄉村發展動能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公共文化建設,樹立鄉村文明新風,激發鄉村發展動能。以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良好鄉風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同時,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廖家壩村張富清先鋒隊,全方位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等活動,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民生保障工作。基層黨組織要不斷開展活動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改善鄉村的文化環境,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保障。
(三)拓寬產業發展空間,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因地制宜制訂產業發展規劃,比如,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改造,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用,打造“農戶+合作社+電商平臺+村集體品牌+幫扶單位”的產業模式,讓黨員干部、致富能手帶動返鄉青年、新村民在家鄉就業創業,做大做強,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推動鄉村產業全面振興。
五、結語
廖家壩村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程要走,要持續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提升政治引領力、基層治理能力、群眾組織力,使黨支部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主心骨。同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并且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促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進榮.黨建引領下的閩東鄉村振興之路實踐經驗及啟示:以寧德市下黨鄉為例[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2):63-67.
[2]何飛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廣東省汕尾市城區馬宮街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與啟示[J].沈陽干部學刊,2022,24(03):28-30.
[3]賀海波,向月華.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功能研究:以貴州荔波鄉村調查為經驗來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4(05):33-38.
[4]李建國.基層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探討[J].三農論壇,2022(06):28-30.
[5]趙雅琳.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基層樣本[J].發展,2022(05):76-79.
[責任編輯:王 麗]
基金項目:2023年度湖北省中華職教社研究課題(HBZJ2023520)
作者簡介:萬民標(1987—),男,湖北仙桃人,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鄉村振興、機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