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
摘要:隨著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教學的方式與策略也隨之不斷改進。智慧教育的理念促成了智慧學習的發生。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憑借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按照“內容選擇—閱讀指導—過程監測—閱讀評價”四個環節,在教師的適時指導和監測下,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一條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深度閱讀的高效教學路徑。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 課外閱讀? 教學路徑
“雙減”政策出臺后,學校全面推行課后服務模式,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負擔,為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和廣闊的空間。同時,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化管理,也為學生贏得了大量的課外閱讀時間。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認真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組織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做好閱讀監督和指導。在“互聯網+”的今天,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模式都轉向多元化,要想做好這一切,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對個性差異的學生,如何定期對他們的閱讀能力、閱讀偏好進行準確評估,對每位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推薦;如何對學生閱讀的過程進行及時監測并督促,為每位學生建立個性化評價和激勵體系,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
自智慧校園一體化建設以來,智慧教育的理念改進了教學的方式,智慧教學的手段促成了小學生課外閱讀智慧教學新路徑的產生。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工具更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各種閱讀需求。我們依托“智慧教育”系統,按照“內容選擇—閱讀指導—過程監測—閱讀評價”四個環節,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適時互動交流,閱讀資源選擇靈活自主,多樣活動引導快樂分享,多維測評體系促進良好閱讀習慣養成。教師借助平臺實現了課外閱讀的適時指導和監測,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提供了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指導,從而有的放矢地解決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主動性不足、閱讀指導不及時、閱讀缺乏深度與廣度、閱讀缺乏高階思維訓練等一系列問題,形成了一條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深度閱讀的高效教學新路徑。
一、“一主兩翼”,閱讀內容個性化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新教材的使用,標志著我國語文教育進入一個新紀元,閱讀教學已成為語文教育的重心。智慧學習環境下,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書籍、教師與學生三者的交互更為方便快捷。教師通過智慧教育系統,以教材為指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課內帶動課外,搭建了“一主兩翼”的課外閱讀教學模式,即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為“主”,教師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為“翼”,學生自主選擇的課外書目為“翼”,組成了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內容新體系。
每個學期初,教師要依據本學期課外閱讀的教學目標將本學期語文教材推薦的課外閱讀的書目和閱讀要求推送到每位學生的云空間學生端,并配套推送教師推薦的閱讀書目的相關資料,其中涵蓋圖、文、聲、像的導讀資源和同類文本閱讀方法等資源。最重要的是要求學生根據教材中課外閱讀教學的要求和自身的愛好,自主選擇同類書目配套閱讀,要求每學期每位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數量達到十本以上。閱讀書籍選定以后,要求每位學生在開學初做好課外書籍個性化閱讀計劃,在智慧教育平臺分享,并嚴格按照閱讀計劃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一主兩翼”的課外閱讀教學模式,以一類帶一類,以精讀帶博讀,將教師的定向引導和學生的自主選擇相結合,在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和自我喜好的基礎上,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學習的興趣,習得同類文本的閱讀方法并進行鞏固,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向終身學習型發展。
二、課堂內外,閱讀指導靈活化
智慧學習環境構建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外閱讀教學模式,具體設計為閱讀前的導讀、閱讀中的推進、閱讀后的分享三個模塊。將智慧教育系統平臺作為連接課堂內外的重要載體,以加強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協作、交流和互助。線下閱讀與線上交流、課堂內外閱讀方法指導、校內校外閱讀活動組織等,通過系統平臺形成無縫整合的智慧學習環境。利用大數據的功能,實現了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適時指導的動態交互。
(一)資源豐富,推送靈活
信息技術環境下,各種網絡平臺的教學資源豐富多彩,并具備方便靈活的交互特點。教師只要根據閱讀者特征、閱讀者需求和閱讀內容特點進行分析、篩選、開發,選取、制作或開展優秀的閱讀指導微課視頻、閱讀內容相關小資料、閱讀知識測試題、閱讀分享活動等,適時推送到校園智慧教育系統平臺。學生可以靈活選擇資源并下載學習。例如,在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在那奇妙的王國里”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對《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三本書的興趣,教師可以提前將精選的文字、圖片資料上傳到平臺上,介紹一些生動、有趣的形象,如穿靴子的貓、青蛙王子;推送相關經典動畫視頻,如《灰姑娘》《丑小鴨》;展示一些奇特、有趣的故事片段,如玩偶們在夜里玩鬧的情節、兄弟倆來面包屋的情節;等等。學生在充分感受童話神奇的想象、鮮明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等特點后,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接著,教師再推送一些名師專家導讀視頻,在經典品讀中,再次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極大地豐富學生的閱讀感知,對學生進行科學性、示范性、長遠性和發展性引導。
(二)因材施教,個性指導
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學生可以根據課外閱讀教學模塊的要求,實現閱讀監測數據的網絡同步。由于小學生心智發展、興趣偏好和閱讀能力有很大不同,呈現出的閱讀監測數據也不相同。教師要即時關注監測結果,分析閱讀數據,精準化地進行閱讀資源推送、閱讀方法的推薦和閱讀活動的設計,使學生及時調整閱讀策略,改進閱讀方法,真正實現智慧學習環境下課外閱讀管理和指導的個性化。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反饋“閱讀問題清單”,方便教師適時予以引導。例如,學生在閱讀《傻狗溫迪克》一書,對書中人物巫婆的性格特點認知有偏差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送描寫巫婆的不同章節,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找出巫婆性格上的變化,再通過對比閱讀,感受巫婆在主人公歐寶和溫迪克的影響下,性格在悄悄發生改變。針對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指導,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思考,學會深度閱讀的思維方法。
(三)創建“社區”,快樂分享
讀書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要做到堅持不懈。那如何激勵學生持續閱讀,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呢?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去感受讀書的快樂,享受讀書的成就感。智慧學習環境就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個網絡空間“社區”,里面多彩的活動能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的欲望。這個網絡“社區”一般是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以學校為單位。網絡空間“社區”建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分享,鼓勵學生通過圖片、文字、語音、視頻、直播等形式發表閱讀感想,分享閱讀收獲。教師還可以根據閱讀目標發起“社區”閱讀話題討論、“社區”集體閱讀活動等,為學生提供便捷的互動交流區,激發學生的閱讀分享興趣,以便學生獲得更好的閱讀交流體驗。例如,班級學生同讀一本書《傻狗溫迪克》時,教師在“社區”發起話題:歐寶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你的閱讀體驗。不同的學生由于閱讀進度、深度的不同呈現出了不同的閱讀體驗:有的學生剛讀書籍前幾章節,用繪畫的方式呈現出歐寶是一個沒有母愛并極度不自信的孩子;有的學生讀完了整本書籍,用人物名片的方式介紹了歐寶自信、陽光、友愛的一面;還有的學生讀完書籍后認真思考,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描繪出歐寶性格前后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等等。教師還可以在網絡空間“社區”將學生的這些優秀閱讀成果進行展示,這樣加強了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提升了學生閱讀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四)線上“書包”,學習留痕
智慧學習環境為閱讀者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為閱讀者提供了閱讀、記錄、分享全過程的線上學習保障機制。學生課外閱讀相關資源的選擇、閱讀方法的運用和閱讀成果的分享等會實時記錄到線上“書包”。每位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態都會在線上“書包”留痕,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個人課外閱讀檔案,以便定期進行學生的自我閱讀評估與反饋,以及教師的閱讀激勵和引導。例如,學生每天進行課外閱讀后,要求完成線上“閱讀日歷卡”,記錄下閱讀內容和時長。學生每天的閱讀狀態被記錄下來,教師就可以大致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學生每周要完成一份線上“閱讀記錄卡”,交流一周的閱讀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和感受,實現深度閱讀。
線上“書包”記錄的不只是閱讀過程,更多的是學生豐碩的閱讀成果。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三本童話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參加了多項線上讀書交流活動。學生的線上“書包”中也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成果:“圖書展銷會”上,學生為三本書繪制了精美的宣傳海報,分別介紹了作者、內容簡介、故事評價等;“繪制故事情節圖”環節,學生用獨特的視角,設計出了豐富的思維導圖,清晰呈現自己感興趣的情節脈絡;“創編童話”欄目中,學生將課本上學到的創編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出了一個個奇特的或趣味性極強的童話故事……
三、超越時空,閱讀監測適時化
閱讀是學生自我完成的一種個性化行為,基本上是在課外進行。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課外閱讀的監測工作就成了一個難題。智慧學習環境下,智慧教育系統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課外閱讀的監測提供了技術支持,如線上閱讀記錄卡、階段閱讀檢測題、線上創作分享活動等,實現了學生課外閱讀常態化的自我監測。同時,系統自動統計學生線上課外閱讀監測的結果,根據監測結果形成閱讀數據分析和能力診斷報告,為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能力成長方案。家長根據孩子閱讀監測的結果數據,可以清楚地知曉孩子最近的閱讀狀態,及時引導、督促孩子閱讀。教師可以根據即時監測的結果對學生個體進行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穩固提升。
四、智能分析,閱讀評價多元化
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的內涵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閱讀評價日趨多元化,具體包括以下幾種評價方式。
(一)過程融入性評價
課外閱讀常態化的自我監測系統,將閱讀評價融入學生課外閱讀的整個過程。在智慧教育系統的監測下,根據學生反饋的閱讀內容,我們可以評價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學生反饋的閱讀時長,我們可以評價學生的閱讀速度;根據學生反饋的閱讀感受,我們可以評價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過程融入性評價可以及時指導和調整學生閱讀的方式方法,起到更好的督促和激勵作用。
(二)持續跟蹤式評價
線上閱讀評價系統實現了學生語文閱讀狀態的實時跟蹤,將評價融入學生閱讀的每個階段后,對學生的每一種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進行跟蹤評價。閱讀前評價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和學生可以依此推薦、選擇閱讀資源和閱讀方法;閱讀中評價可以推進閱讀進程,調整閱讀策略;閱讀后評價檢測閱讀成效,激發學生的閱讀成就感。持續跟蹤式評價讓教師看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狀態,實現了側重低階認知的閱讀向關注高階認知的閱讀轉變,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品質。
(三)生成發展性評價
智慧教育平臺閱讀評價系統注重并激勵學生創造性閱讀。個性化理解、新奇的想象、創造性設計、新領域的探索等閱讀過程中的精彩生成是贏得高度評價的標準。例如,教師發現學生對某項內容有獨特的理解,就可以發起話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發表不同的見解,這對于學生的閱讀思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了學生長遠的發展。
智慧學習環境促成了智慧閱讀的發生,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的理念、模式和形態都在發生著變化。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能準確識別每位學生的閱讀水平,為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資源和閱讀方法,全程記錄學生的閱讀進程,適時測評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效,以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高效開展。發達的信息技術實現了學生閱讀資源的個性化推送,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無縫連接,實現了學生課外閱讀過程的實時監測、推進和留痕,實現了學生之間的在線互助、交流和分享。以學生為主體的智慧學習環境,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創造性,全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素養。
參考文獻:
[1]潘艷荔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6(7):2427
[2]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等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信,2016(6):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