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趙偉偉 范軼琳
(1.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2.浙江樹人學院經濟與民生福祉學院)
在當今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之間緊密融合,以不可或缺的地位嵌入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之中,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也因此發生了根本性變革。[1]美國早在2007 年和2012 年依次發布了《21 世紀技能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與《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均對數據素養技能予以戰略層次的重視;歐盟于2015 年發布的《數字技能宣言(The Riga Declaration on e-Skills 2015)》體現了使用數字技術對勞動者和消費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國于2020 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將數據列為新型生產要素、印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提升全民素質素養與行動技能綱要》等文件均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公民數據素養與技能的倡導性培養,可見數據素養逐漸成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和軟實力指標,為個人、社會乃至國家謀求競爭優勢提供了明確的戰略指向。
在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智慧酒店逐漸成為酒店業變革創新的建設性目標。在酒店行業發展道路中,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通訊和人工智能四大新型信息技術的集成與創新造就了智慧酒店。[2]除了設備的智能化,智慧酒店的創新優勢更多體現為管理思維的智慧化和顧客服務的人性化,[3]而這些優勢的凸顯均需要酒店業人才具備相應的數據素養,才能有助于強化我國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行業發展需求的契合程度,推動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與時俱進。
“數據素養(Data Literacy)”一詞來源于美國的教育界,[4]與多重素養、數字素養、信息素養、媒體素養等屬于同一概念庫,[5]其內涵要義由“量化素養”和“統計素養”的雛形發展而來,并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豐富和發展。[6]盡管國內外學者已從數據生命周期、數據組織與利用、態度及規范等視角對數據素養進行了多層面的探討,但目前還沒有對其形成一致的概念說法。Love(2004)較早在學界提出相關定義,認為數據素養是一種掌握度量方法、處理數據并從中得出正確科學研究結論的能力;[7]Calzada 等(2013)認為數據素養是一種獲取、理解、批判性思考和管理數據的能力;[8]黃如花等(2016)認為數據素養涵蓋了數據意識、能力和倫理,屬于信息素養的延展;[9]孟祥保等(2016)則認為數據素養是一種借助數據資源來發現、分析和解決大數據時代下所遇問題的能力;[10]Manuel 等(2022)認為數據素養是指在不同背景下讀、寫、批判性評估、交流和提取數據價值的能力,也是當前數字經濟中的一項關鍵能力。[11]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本文認為數據素養是在遵守法律規范和道德倫理的前提下,挖掘數據價值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包含個體對數據的搜集整理、解讀分析、存儲管理、交流利用、批判創新等系列過程。
國內外對數字素養教育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12]主要圍繞普適性教育的必要性、評價、現狀和提升對策來展開,[13]針對具體行業需求所展開的相關探索目前仍屬于該研究領域的一片藍海,而數據素養的實踐應用可能會因其所處的行業情境存在一定差異。作為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時代需求,數據素養越來越成為學生適應酒店行業智慧化、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
為了了解高校學生對智慧酒店發展所需的數據素養的認知,2021 年12 月以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開始“智慧酒店管理”課程學習的2019 級旅游大類本科生為調查樣本(大二學生)。問卷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學生基本信息,如性別、年級、數據獲取渠道、數據用途等;二是數據素養測評信息,結合學界已有的量表成果、智慧酒店的建設現狀及需求,參考美國新媒體聯盟(NMC)所提數據素養框架,在通識素養、跨學科素養和創新素養數據素養[14]的評估維度基礎上,構建了包含數據意識、數據分析、數據利用與儲存、數據倫理等四個維度十五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采用李克特五點式量表打分,1 至5 分依次表示“非常不認可”“不認可”“一般”“認可”“非常認可”。本次調查借助桂林理工大學教學質量管理平臺實名邀請“智慧酒店管理”課程的2019 級同學填寫,共回收13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100%,男生占比29.32%,女生占比70.68%,所得數據具有一定的質量保證。采用SPSS 軟件進行內在一致信度檢驗后得到整體Cronbach's α 系數為0.959,且各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也均大于0.7,表明問卷信度理想,因而具有較高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1.大學生具有堅定數據倫理信念
調查顯示數據倫理認知維度均值為4.30 分,為數據素養四個維度的最高分,如表1 所示。該維度表達了學生對數據使用的法律法規和道德倫理,以及獲取數據、使用數據的規范方法已經有了深刻認識。尤其是“我會在引用數據時合理標明出處”選項中,獲得此次均值的最高分4.37,可見認可度非常高。接受調查同學中80% 左右的學生在涉及數據知識產權和隱私權問題、學術道德和法律制裁、引用數據時合理標明出處等問題時表明堅定的態度,表達其在認知范圍內規范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道德倫理,具有非常強的數據倫理信念。

表1 “智慧酒店管理”課程大學生數據素養均值表
2.大學生擁有較強數據意識
調查顯示學生數據意識維度認知的均值達到4.20 分,位居第二。反映出學生認識到智慧酒店管理中數據重要性、有效性、準確性的認知,以及對數據應持的嚴謹態度。整體表明大學生普遍意識到智慧酒店管理中數據的重要性,并能從中認識到其對酒店和個人發展的啟示性,具備良好的數據意識。但存在少數(3.01%)學生無法明確判斷酒店不同部門和發展的所需數據,極少數(2.25%)學生并不認為數據與個人自身的發展密切相關。
3.大學生認可數據利用與儲存重要性
數據利用與儲存維度認知均值也獲得4.00 分的高分,學生在對智慧酒店數據利用與存儲認知上知道數據的使用、保存和共享的重要性,并認識到了解讀數據可獲得決策支撐和趨勢預測等多種價值。學生對智慧酒店“根據數據提出對酒店發展的問題和思考啟示”“根據數據考慮其對個人生活和就業等方面的啟示”“采取合適的方法整理和保存數據”等方面取得高度認知,均值均在4.0 分以上,但是相對來說“會有意識地應用數據(在課程作業、就業實習、職業規劃等方面應用數據)”項上分值較低,為3.92 分。
4.大學生搜尋與分析數據能力較弱
數據分析維度得分是四個維度中最低分,為3.84分,超過一般評價的分值顯示了學生同樣認可了數據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分析中發現學生認知數據、搜尋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有待提高。數據分析能力是選擇和使用正確的方法和工具來解讀、分析、展示數據的能力。96.24% 的學生已經熟悉酒店行業中數據處理的基本流程和數據分析工具,進一步調查中也發現96.24% 同學通過網站平臺獲取數據,73.68% 同學也可通過Python 等爬蟲軟件獲取數據。但真正會操作使用該類工具的同學僅44.36%,也有1.5% 的同學完全不了解數據獲取渠道、4.51%的同學沒有搜集過智慧酒店相關數據,由此反映出該專業同學的具有一定的數據意識但在實際操作中的數據分析能力較弱。可見學生已具備基本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在數據分析過程中做到主動思考和創新,但這種能力普遍停留在基礎層次,尚未到達全面而深入的程度,且該能力水平與數據意識水平相比有所落差。
在數據應用方面,發現學生對酒店經營數據的用途主要集中在對“酒店”“論文”“經營”“課程”“作業”“大創”等方面。在數據分析調查中也發現學生應用數據展開對酒店賓客關系、顧客畫像、精準營銷等方面分析認知較弱,缺少對數據在酒店經營管理實際應用中大演練的機會,也對數據背后蘊含大酒店運營管理的規律、個人職業發展所需能力缺少深入思考和總結。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下,傳統酒店紛紛轉型升級為智慧酒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 等信息技術促使數據在智慧酒店管理、運營、營銷、服務等方面更加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以期實現酒店降本節能,提升服務和管理效能,當中數據使用功不可沒。但是學生對數據分析應用不夠深入,主要影響因素一是大學生在大一學年接受的通識教育能夠為學生的數據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尤其是課程思政元素大融入貫通到各門基礎課、專業課中,強化了學生的學術道德品質,提高了數據倫理意識。在高校通識素養和跨學科素養教育下,他們的數據意識和數據倫理兩個方面已樹立基本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大二學年開設的“智慧酒店管理”課程調研中發現對于接受一年多旅游專業知識、酒店專業知識學習的大學生,他們已經接受了智慧酒店發展趨勢,在“思維意識層次”已具備較為良好的數據素養基礎,由此也體現了“立德樹人”大益處。影響因素二是目前的學習僅限于通識素養、跨學科素養和創新素養的基礎知識的灌輸與傳統,但是對于數據分析能力所需的技術、軟件的學習與應用還未開展,諸如數據技術軟件學習、操作規范、數據思維等專業能力的系統化培養均未開展,故學生在數據分析與應用方面顯示短板。
“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獨立篇章,強調了數字經濟新優勢,凸顯了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性,強調其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地位,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打造新型經濟形態。智慧酒店的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幫助,數字經濟助推傳統酒店向智慧酒店的轉型升級,智慧酒店管理所需的人才要積極應對,修煉內容、提升自身數字素養,對接智慧酒店發展需求。
良好的數字學習生態是提升學生乃至社會公民數據素養的環境保障,需要政府、企業、社會、高校、個人等多方主體之間加強信息化、數字化互動和溝通,并形成以數據為中心的經濟社會生態系統。隨著設備智能化、思維智慧化、服務個性化的智慧酒店需求導向,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在酒店行業中也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著重考慮行業的現實需求,創建與行業需求相接軌的數字學習生態。首先,明確數字學習生態環境的多主體,主要由政府、酒店、社會、行業、家庭等多主體共同組成,要由多方主體協力推進數字學習生態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政府引導、酒店推介、學生與家庭重視,協助推進高校建設數字化教學環境、購買正版數據庫和軟件,等等;其次是搭建與酒店及行業相關的大數據資源平臺、鼓勵師生組建數據素養學習的交流團隊和項目、根據行業發展需求積極引進新型的數據分析技術,為學生數據素養的培養打造理想的學習生態環境;再次是需要多方主體共同加強對數據價值的宣傳教育,喚醒學生對數據的認知深度和廣度;最后需要政府、高校、酒店、家庭等主體加強對數據安全的監管與保護,構建相應的法治體系和道德規范,為數字生態構筑堅實可靠的“防火墻”。
高校作為對接智慧酒店發展所需的具備高級數據素養人才的基地,應制定課程+ 師資+ 平臺+ 考評的科學合理的數據素養人才培養體系。第一,在通識教育中通過課程思政強化數據倫理教育,將數據素養教育融入各學科課程中,尤其是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強化“數據倫理”相關思政元素,將其納入通識課程中,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數據倫理道德教育;第二,打造適應智慧酒店數據分析與應用相關的系統化、專門化的數字技能課程,諸如增加八爪魚、Python 等軟件數據分析和應用方法及知識、理論、軟件的教學與應用;第三,加強師資的培訓、升級及引用,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加大原有師資數據應用方面的培訓,將傳統酒店管理教學升級為智慧酒店管理教學模式,同時注意引入數據分析和統計分析相關的計算機與統計方面的師資力量,通過外培和內引的方式增加師資力量專業引入或培養師資設計并支撐相關數據素養相關的教學,如開設智慧酒店數據分析課程、提供數據競賽授課項目、開展主題趣味講座等;第四是培育數據素養提升平臺,注意強化師生“賽教結合,以賽促教”的意識,積極參加行業、協會、教育機構舉辦的各類數據化的比賽,有條件的可以自行設計“智慧酒店數據分析大賽”等賽項,積極打造各項平臺吸引師生參賽,提升師生數據素養;第五,要建立可供考核的數據素養評價體系,學習和借鑒國內外成功的數據素養教育經驗,秉持法律與倫理兼備、定性與定量結合、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原則,引導數據素養教育方向,并為學生的自我修養與測評提供依據。
創新是國家、民族和社會進步發展的靈魂,創新性人才是智慧酒店發展的“永恒”血液。科技和理念的更迭進步必然會拉動智慧酒店的“智慧化”程度,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數字學習生態中多方主體共同努力,首先,高校和酒店行業要加強數據素養教育中的創新素養培養,指導學生積極關注行業的前沿熱點和重要成果,強化對專業領域相關信息的掌握,為創新提供真材實料的知識儲備。其次,高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導其敢于延伸、拓展甚至質疑所獲取的數據信息,善于融會貫通不同學科對數據素養的啟示,在互動交流和自主學習中培養創新意識。最后,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獲取”,充分利用政府、社會、高校、酒店行業等提供的數字素養教育資源,在掌握專業理論的基礎上理性追求創新,以過硬的本領和良好的心態去應對行業不斷發展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為培養和提升學生數據素養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