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睿奕

書名:新聞寫作與廣播電視編導
作者:高雅環 宋雨純 桑影影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定價:30.00元
作為媒介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采寫編發實踐受到了技術迭代和媒介生態衍變的影響。在媒體融合全面加速、融合傳播全面升級的新模式下,新聞采寫編發流程的融合之變以及突圍之道成為業界及學界研究的重要議題。基于對理論和實踐關系的深刻理解,由高雅環、宋雨純、桑影影合著的《新聞寫作與廣播電視編導》一書聚焦于新聞采寫編發這一重要的實踐場域,挖掘新聞寫作與廣播電視編導理論與實踐發展的經驗軌跡,系統性闡釋與論述了媒體新聞采寫編發流程中的核心問題、發展規律與未來趨勢,期望為新聞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與活力。
回應關切,關照現實解決實際訴求。在媒介融合的新語境下,新聞業在技術平臺搭建、新聞專業價值重構、新聞采寫編發流程再造以及行業格局革新等方面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保持和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新聞學界和業界積極開展新聞傳播各領域的研究和創新實踐。新聞傳播學是實踐導向很強的學科,而新聞采寫編發則是新聞實踐中的重要環節,自然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熱點。其中,廣播電視由于其特殊的視聽特性,是新聞傳播實踐和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廣播電視編導則涉及圖像、聲音和文字三重領域,成為新聞媒介作業的重要實踐場域。如何在發揮廣播電視編導既有特色的前提下,實現新聞采寫編發流程尤其是新聞寫作的轉型升級,是新聞傳播行業面臨的現實命題,也直接關系到新聞媒介作業的質量與水準。正是在媒介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應行業現實發展需要,作者通過本書回應新聞傳播行業的關切,解決這個體系中關鍵環節的實際訴求。由此,全書展開了新聞寫作與廣播電視編導在理論和實踐范疇的探索。
夯實基礎,注重理論反哺現實實踐。自覺地從理論層面總結限制行業發展的因素、厘清行業革新的條件,是研究者應該承擔的使命與責任。這既有利于從歷史經驗和歷史教訓中去分析和革除影響行業發展的障礙,又能夠通過把握問題實質挖掘行業和學科發展的潛能與動力。作者提出,任何行業研究都無法脫離理論的土壤,夯實理論研究是揭示行業發展路徑、未來趨勢的必經之路。同樣,盡管新聞傳播生態不斷遭遇媒介技術、內外部環境等因素的沖擊與挑戰,不斷被形塑和構建,但經驗性提問與策略性方案難以使其持續健康發展。為此,為了更好地把握新聞傳播行業和新聞傳播學科的內涵與本質,為新聞寫作與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發展找到依據,本書遵循理論“源頭活水”的方法論,對新聞寫作與廣播電視編導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找到其理論體系和發展框架。在理論方面下功夫后,聚焦新聞采寫編發的本質規律,進而挖掘其發展路徑與未來趨勢,為其在全新媒介環境中的創新實踐找到重要突破口。
對接行業,促進新聞工作創新探索。如果說理論是促進行業發展的“源頭活水”,那么它唯有貫徹到實踐當中反哺實踐、推動實踐創新,才能彰顯其獨特價值。這意味著,理論的意義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得到升華的。眾所周知,新聞傳播是一個實踐特征鮮明的學科,在完成理論經驗的探索后,不斷充實、豐富實踐經驗,是新聞傳播行業研究人員和從業者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書作者著力考察了新聞傳播行業發展進程中的核心問題,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寫編發流程的變與不變進行了深入思考。對接行業正是本書的一大亮點,在理論詮釋支持的基礎上,作者選取了大量有代表性的、指導性的新聞實踐案例,闡述了新聞采寫編發的規律,并深入細致地探討了運用規律的方法。這些具體案例的啟發,有利于閱讀者把握新聞實踐規律并對規律自覺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