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紅
(長沙醫學院,湖南長沙 410219)
粗膳食纖維是可促進腸胃運動、輔助消化功能的植物細胞壁成分,其主要化學組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粗膳食纖維并不提供能量,但對人體消化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因此該類營養物質的食用及相關事項備受相關學者的重視。相關研究顯示粗膳食纖維對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亦有積極的長期影響,因此關注膳食纖維對人群消化系統及患者群體的健康促進作用,對于居民健康宣教有重要意義[1]??谇会t學專業學生專職從事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診治,關于牙齒保護措施的宣傳不限定于臨床醫療措施,還需對相關健康保健知識進行廣泛宣傳教育[2]。粗膳食纖維對人體的保護作用不局限于消化系統,更能對口腔及牙齒產生積極影響[3]?;谠摫尘埃瑢谇会t學專業在校生關于粗纖維食物7 項主要來源和6 項牙齒保護作用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該醫務人員群體對膳食纖維的總體認知情況,繼而有助于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推廣相關知識宣教,改善口腔患者健康水平。
2023 年1 月—5 月,對某醫學院口腔醫學院2018 級全體實習生進行抽樣調查研究。入組對象要求均為實習階段、均為全日制本科生、實習單位均為二級以上醫療機構。
采取多階段抽樣的方式,分別以班級和學生性別為層進行調查,具體操作過程中抽取3 個班級進行調查,每個班級男性和女性分別抽取20 人進行調查,即男性和女性各調查60 名實習生,合計120 名,針對無效調查數據通過遞補方式補充樣本量,即最終有效調查120 名實習生。
由培訓合格的調查員(質控員)協同負責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調查內容包括兩個維度。①口腔專業實習生關于粗纖維食物來源的認知調查,粗纖維食物來源主要包括7 項主要來源(雜糧、豆類、蔬菜、水果、菌類、藻類和堅果)。②口腔專業實習生關于粗纖維食物對牙齒保護作用的認知調查,粗纖維食物作用主要包括6 項(可除掉表面菌斑、可涮除牙縫污垢、可實現牙齦按摩、可鍛煉口腔肌肉、可分解酸性物質和可增加唾液分泌)。上述2 個維度調查內容實習生根據熟悉程度進行自主評定,共設置5 個階梯評價等級(非常清楚、比較清楚、一般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認知率=非常清楚+比較清楚+一般清楚。
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n,%)比較用Z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 所示,對口腔專業實習生進行粗纖維食物7 項主要來源(雜糧、豆類、蔬菜、水果、菌類、藻類和堅果)的認知調查,其認知情況具有顯著差異(P<0.05)。口腔專業實習生對粗纖維食物7 項主要來源的認知率分別為雜糧(92.50%)、豆類(71.67%)、蔬菜(90.00%)、水果(68.33%)、菌類(76.67%)、藻類(83.33%)和堅果(95.83%)。

表1 口腔專業實習生關于粗纖維食物來源的認知調查[n(%)]
如表2 所示,對口腔專業實習生進行粗纖維食物6 項牙齒保護作用(可除掉表面菌斑、可涮除牙縫污垢、可實現牙齦按摩、可鍛煉口腔肌肉、可分解酸性物質和可增加唾液分泌)的認知調查,其認知情況具有顯著差異(P<0.05)。口腔專業實習生對粗纖維食物6 項牙齒保護作用的認知率分別為可除掉表面菌斑(46.67%)、可涮除牙縫污垢(61.67%)、可實現牙齦按摩(65.00%)、可鍛煉口腔肌肉(62.50%)、可分解酸性物質(51.67%)和可增加唾液分泌(57.50%)。

表2 口腔專業實習生關于粗纖維食物對牙齒保護作用的認知調查[n(%)]
粗膳食纖維是居民日常飲食中容易被忽略或缺乏重視的一類營養物,但其對居民身體健康具有長期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深入了解醫務工作群體對粗膳食纖維的認知情況,有利于做好居民健康宣教工作,促進居民加大對粗膳食纖維的攝入,繼而促進身體健康[4]。結合粗膳食纖維和口腔健康的密切關聯,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更應重視粗膳食纖維對牙齒的保護作用,從而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相關知識的科普教育,不僅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視患者原發疾病的治療,也要不斷優化相關宣教工作,通過健康知識科普提升患者口腔健康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口腔專業實習生對粗纖維食物7 項主要來源和6 項牙齒保護作用的認知情況具有顯著差異??谇粚I實習生對粗纖維食物主要來源均有一定認知,但不同食物的認知水平存在巨大差別,較多學生清楚雜糧、堅果、蔬菜為粗纖維食物的主要來源,主要是因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關于食品營養衛生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口腔專業學生較為廣泛且深入地傳授了粗膳食纖維來源及作用的相關知識,加之日常飲食過程中,普通居民群體對上述膳食纖維的接觸相對較多,繼而導致其相關認知較為普遍且深刻。同時研究數據顯示,較少學生清楚豆類、水果和菌類為粗膳食纖維,由此可能導致部分人員無法對病患群體進行相關知識的有效宣傳教育,具體分析原因主要包含兩點:①研究區域為湖南省,總體而言該省居民日常飲食較少攝入菌類及水果,因此關于菌類、水果的相關認知普遍較低;②菌類作為植物類食物,其粗膳食纖維重量相對于食材總重量而言并不高,因此在日常飲食過程中感知相對缺乏,繼而忽略菌類亦是粗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之一。與此同時,口腔專業學生對各類粗膳食纖維的認知情況亦有顯著差別,具體而言,同一調查群體關于粗膳食纖維不同來源食物的認知程度存在較大差別,說明該群體對粗膳食纖維來源的認知現狀存在巨大分化,個體認知構成差異明顯。因此在關于粗膳食纖維的日常宣教過程中,需重視相關知識的普遍宣教及擴大宣傳,同時在食物類別上針對認知相對缺乏的食材加大宣教力度,從而減少知識盲點。
研究結果還顯示,關于粗膳食纖維對牙齒保護作用的認知率分別為可除掉表面菌斑(46.67%)、可涮除牙縫污垢(61.67%)、可實現牙齦按摩(65.00%)、可鍛煉口腔肌肉(62.50%)、可分解酸性物質(51.67%)和可增加唾液分泌(57.50%)。因此,口腔醫學專業學生關于粗纖維食物對牙齒保護作用,多數群體了解其對牙齦按摩和口腔肌肉的鍛煉功效,但是關于粗膳食纖維的額外功效卻依然缺乏足夠認知,這種認知層面的缺失可能導致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無法全面且準確地把握宣教重點,并熟練結合粗膳食纖維的功效指導其日常飲食過程??傮w而言,部分口腔專業實習生對粗膳食纖維的重要作用自身就缺乏足夠認知,尤其是粗膳食纖維可除掉表面菌斑、可分解酸性物質、可增加唾液分泌3 個層面的認知情況。粗膳食纖維在攝入過程中會對牙齒表面產生相對溫和的機械摩擦,從而擦拭牙齒表面細菌,減少菌斑形成風險,降低菌斑定植而引發的口腔炎癥風險[5]。與此同時,粗膳食纖維還能與人體代謝沉積產生的酸性物質發生中和作用,從而促使口腔內部酸堿度維持在正常區間。除此之外,粗膳食纖維相比于普通食物具有更好的韌性和不溶性,因此在攝入過程中能較好發揮自潔作用,明顯刺激口腔內黏膜分泌唾液,繼而強化食物消化效果[6]。
綜上所述,口腔醫學專業實習生對粗纖維食物來源及牙齒保護作用均有一定認知,但部分知識點認知程度仍然偏低,應重點強化認知不足相關知識點的宣教,以增加該群體對粗膳食纖維的攝入頻率,強化相關健康營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