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22年中國音樂學熱點現象述評

2023-09-21 06:30:04李建軍
民族藝術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學科音樂文化

李建軍

2022年應是被銘記的一年,這一年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肆虐全球3年多的新冠疫情終于過去,中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等等。中國向世界展示了自信與特色,音樂文化領域亦然。回顧2022年,中國音樂學界持續發力,中國特色學科體系與策略研究、學術體系與經驗總結、話語體系與使命構建,逐漸成為顯學,受到更多關注。

文化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同時也深深受制于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當下,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已經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音樂學界正是在自覺與不自覺中,沿著這條路前行。

總體來看,2022年中國的音樂學領域在諸多方面形成了重要成果,呈現繁榮且多元融合的特點。如果再凝練,2022年中國音樂學熱點現象可以歸結為“初心”與“使命”兩個詞——對傳統經驗進行深入梳理與總結,探索當下音樂學研究的新路徑與新方法,在反思中關注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建構。中國音樂學正在積蓄群體力量,深挖中國音樂文化力量,為講好中國音樂文化故事、展現中國文化形象、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智慧。

一、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建構與推進

構建中國特色研究體系,已經成為當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熱點。中共中央辦公廳在2022年印發了《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音樂學界緊隨其后,持續縱深推進音樂研究體系建設。當然,這一話題的提出與實踐,并非始于本年度。中國音樂理論體系的建構,早在20世紀上半葉就已開始,至近年學界討論的“中國樂派”論題,這一話題持續了近百年。就其成果而言,可謂成績斐然。然而,當下學界正在開展范圍更加廣泛的反思——這一領域的成果,對于真正推動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建構的意義體現在哪里?建構的有效途徑是什么?顯然,當下還沒有完整答案,這項工作也將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持續進行。即使這樣,2022年度中國音樂學界也在此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成果豐碩。這其中關于作曲理論體系探索、音樂學研究體系建構等,成為本年度關注焦點。

近些年,通過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平臺以及多年的實踐積累,學界積極開展了總結、反思,兼收并蓄、內省自身,實踐著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建構。在此過程中,群體性成為研究的典型特征。研究者將群體學術智慧的匯集作為重要方式,并以專題研討會、期刊專欄等為依托,借助群體力量,擴大影響,借此呼吁更多人參與、推進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建構。相關論題,作曲理論領域首當其沖。早在2017年,作曲家、音樂學家們就發起組織了“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首屆學術研討會”①“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首屆學術研討會”于2017年11月4—5日舉行,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家協會理論委員會、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及《中國音樂學》雜志社共同主辦。,此后“第二屆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傳統音樂)學術研討會” (2018年)和“第三屆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 (創作理論)學術研討會”(2019年)相繼召開。以上研討會立足中國音樂話語體系的宏觀敘述,嘗試通過多學科融合視角,總結基于中國文化傳統的,而不是“西化”的中國特色音樂理論話語體系。以此糾正局部“以西為主”的中國音樂現狀,喚醒學界文化自信意識。但學界是理性的,建構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并非全盤否定西方理論體系,處理好中西關系依然是當下中國音樂理論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向。正如劉康華所言:“歐洲和聲理論與中國音樂相結合所產生的本土化理論,就是中國特色的和聲理論,也可以說是和聲理論的中國特色部分。”②劉康華.中國特色和聲理論的發展與創作實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2(4):9.李詩原則將中國音樂創作中的這一路徑,進一步總結為“中國性”③李詩原.音樂創作的“中國性”及其理論構建[J].音樂研究,2022(6):126-130.,并進一步闡述“中國性”是中國音樂創作理論建構的本質要求。賈達群立足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特色作曲理論體系研究”,呼吁要從國家文化戰略的層面“向傳統作曲理論學科系統提出挑戰,以期在觀念、體系、方法等方面有所更新與突破。”④賈達群.“中國特色作曲理論體系研究”項目述要[J].音樂研究,2022(6):14.試圖回答“作曲理論體系以及中國特色作曲理論體系研究的相關問題”。

作為近些年研究熱點的延續,在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建構過程中,學界開始借助“群體”力量發聲,并將這一趨向擴展到更加廣闊的領域。依托國家學術資助平臺以及相關政策引導,通過整合資源,全面開展中國音樂研究體系建設工作。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包愛軍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與各民族音樂交融共生研究》、傅利民的《中國樂學理論體系研究》,立足宏大敘述視域,聚焦民族音樂文化交融與體系建構,項目成果值得期待。與此同時,學術期刊作為學術成果呈現與傳播的重要陣地,匯總群體智慧,以專欄形式集體發聲,擴大了學術影響。例如,上海音樂學院學報《音樂藝術》推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專欄”,每期1個不同主題。分為“中國特色歌劇創作與研究”“中國共產黨革命音樂百年發展史研究”“楊立青藝術成就回顧”“中國少數民族器樂藝術研究”4個主題,從不同視角回顧與總結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可行性及思考。類似的專欄還有:《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2年第3期的“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專欄; 《中國音樂》2022年第1期 “旋律學研究與建設專欄”等。

然而,學者們保持熱情的同時,也體現了冷靜的態度,中國特色音樂研究體系建構不可能短期內建成。這項浩大文化工程,需要全體中國文化工作者參與,甚至要借助國際學術力量。當然,我們暢想在未來中國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傳統文化研究成果極大豐富,中國音樂科技日趨成熟的時候,真正能夠實現“彎道超車”。

二、傳統音樂學科的分化與整合

音樂專業發展中,學科建設歷來備受關注。中國傳統音樂學科劃分涵蓋音樂表演、音樂創作(作曲與作曲理論)、音樂教育、音樂學以及音樂基礎理論等。這是一種基于知識體系和管理角度進行的劃分,已經根深蒂固。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體系的融合、發展,學科分化漸成趨向。這一趨向的出現既有對歷史經驗的反思,也有對當下學科建設的總結。當然,這種學科的分化與整合,必然立足國家與時代的宏大語境之中,與國家政策引導息息相關,同時又與新時期學科建設需求直接關聯。2022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深入推動學科調整與建設。 《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學科專業調整” “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等。

音樂類的學科研究嚴重滯后,近年才有學者開始深入關注音樂學科體系構建問題。隨著社會需求和新技術的不斷沖擊,新專業、新理念不斷涌入,一些專業音樂院校開始開設新的專業,比如流行音樂、演藝、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藝術管理、音樂制作、音樂戲劇、樂器工程、現代樂器與打擊樂等。同時,綜合類大學在音樂專業教學的優勢也日益突顯,具有交叉性、融合性的學科專業紛紛開始設立,比如藝術學、少數民族器樂、樂器制作、音樂傳播、藝術人類學等。在此背景下,2022年學者以極大熱情關注了中國音樂學科建設,其成果體現出“分化”與“整合”的特點。

學科建設必然立足于教育,中國專業音樂教育已有近百年歷史,音樂學科建設的全面回顧與反思成為重要趨向。比如關于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科發展的梳理①蒯衛華.禮陶樂淑教之基——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科發展管窺(1920—1956) [J].人民音樂,2022(12):42-47;曹卉.我國早期音樂教育對“美育”的實踐——北京師范大學早期音樂史補遺[J].中國音樂學,2022(3):68-73.、西北師范大學音樂系發展歷史的總結②祁明芳.黃河岸邊的堅守——西北師范大學音樂系發展壯大時期(1961—1999)[J].人民音樂,2022(12):37-41.、河北師范大學的音樂教育史研究③韓啟超.百廿回眸——河北師范大學的音樂教育史[J].人民音樂,2022(11):68-73.等。在學科梳理與回顧的同時,學科縱深研究也在同步進行。以音樂歷史學科為例:有學者從縱橫兩個方面探討了中國音樂史學的領域劃分、疏離與整合問題,梳理中國音樂史學及其分支學科或研究領域交疊纏繞的學科關系及相互影響,以此探尋中國音樂史學科發展的內在動力、困境與機遇④黃藝鷗.論中國音樂史學的領域劃分、疏離與整合[J].中國音樂,2022(2):40-43.;也有學者反思音樂史學研究的主體性問題,提出“音樂史學的主體性,首先是建立在音樂史家的主體性基礎之上,同時又與音樂歷史認識論密切相關”⑤馮長春.中國音樂史學研究的主體性[J].音樂研究,2022(5):66-76.。

學界關于學科的關注與反思,有些是對傳統學科建設的“顛覆性”補充,這一補充源自于對學科建設長期實踐的思考。這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少數民族音樂學”概念的提出和學科建構總結。田聯韜是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對創建少數民族音樂學科做出了重要貢獻。《田聯韜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科建設》⑥于曉菲,包·達爾汗.田聯韜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科建設[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2(4):63-72.一文中總結道:田聯韜通過60余年的教育實踐,成功創建了“少數民族音樂學”這一富有無限活力的嶄新學科,現已成為中國藝術學領域具有鮮明特色的新興學科,國內多所高校尤其是民族藝術院校將該學科設定成主要發展方向。包愛軍在題為《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的研究范疇與分類理論》①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理論骨干人才培養》,講座時間2022年10月22日。的講座中進一步闡釋了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這一學科理論與范式。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是對中國傳統音樂研究中學科劃分的深入思考與補充,當然其理論建設與體系研究中,還有諸多地方亟待進一步完善。

學科建設中,本年度的另一個研究熱點,是對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的學術梳理與成果總結。中國藝術研究院在音樂學界的學術分量有目共睹,音樂研究所的楊蔭瀏、繆天瑞、李純一等老一輩音樂學家們,為中國音樂學學科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影響深遠。2021年正值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70周年,本年度與此相關的成果被有計劃地發表或出版。比如, 《中國音樂學》相繼在2020年至2022年間,發表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發展歷程》(1—9)。通過9篇文章,系統回顧了音樂研究所的歷史與成就。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音樂研究所對以往歷史研究資料進行了系統整理,并出版了2部極具學術分量的合集。其一,《中國民族音樂參考資料輯錄》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民族音樂參考資料輯錄[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22.,全書共7卷,以影印形式最大程度還原了歷史成就的原貌,是對音樂研究所在民族民間音樂領域經典成果的匯總;其二,《中國傳統音樂考察報告》③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傳統音樂考察報告[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22.,全書共10卷,以文字和音響的形式,展現了音樂研究所在20世紀50—60年代對傳統音樂實地調查成果。總結歷史,才能開拓未來,音樂研究所作為音樂學科建設的重要陣地,其展現出的責任擔當與豐碩研究成果,仍然將對中國音樂學、中國音樂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產生持久影響。

該領域還有一些其他重要研究成果和趨向。比如,關于中國紅色音樂、中國共產黨革命音樂的研究正在成為中國音樂歷史研究的重要領域,2022年關于紅色音樂的研究就有200余篇成果④中國知網(2023-02).http://www.cnki.net.發表。《音樂藝術》2022年第2期,李詩原主編的學術專欄“中國共產黨革命音樂百年發展史研究——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專欄”集中刊發了該領域5篇研究成果。關于學科融合發展也受到學者關注。 《中國音樂》2022年第2期的專欄“中國音樂史學及其相關學科之間關系的分析與思考”,集中刊發了該領域的5篇研究成果。另外,關于音樂科技學科建設⑤于陽等.新文科背景下的音樂科技學科建設[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22(1):100-108,5.、關于楊蔭瀏和中國特色律學學科建構⑥呂暢.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律學學科:楊蔭瀏的律學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2(1):69-73,86.等,也有學者提出學術見解。

顯然音樂學科的發展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音樂學家希望通過理論的梳理與總結,完成對學科研究的階段性回顧,以此期待中國音樂學科更加完善。隨著新需求、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斷介入,音樂類學科還將繼續分化與整合,未來傳統音樂學科將繼續不斷深化。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具有交叉和融合特點的音樂類學科也將成為重要趨勢,學科發展環境也將更加有序并充滿活力。當然,回首歷史,在這一領域中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三、對“人”的研究受到更多重視

自《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⑦郭乃安.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J].中國音樂學,1991(2):16-21.發表以來,學界對 “人”的思考變得多了起來。正如文中所說“在音樂本身與其外部諸條件的交互關系中有一個中心的接觸點,那就是人,人是音樂的出發點和歸宿。①郭乃安.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J].中國音樂學,1991(2):16.”關于“人”的音樂學研究,至少有兩個范疇,一是“樂人”研究,二是 “學人”研究。本年度關于該領域的研究關注較多,并多以回望為視角,在展現學術溫情的同時,闡釋中國“樂人”和“學人”的可貴品質、優秀經驗與豐碩成果,為中國音樂史學的建構積累了重要學術素材。

關于“樂人”的學術關注,既是學界一直以來的學術傳統,也與近年來掀起的研究熱點“音樂表演研究”有關。音樂表演本身就是以人為本的藝術表達,人的行為和思想是音樂表演研究的核心。本年度“樂人”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他們的思想和經驗的總結,以此闡釋他們在學科與專業領域的貢獻和影響力。比如,從音樂哲學的角度對劉德海的研究②王思霄.琵琶哲人劉德海與他的《哲學筆記斷想》[J].中國音樂,2022(3):182-185.;關注作為演奏家和民族音樂學家雙重身份的古琴家吳文光的研究③張伯瑜.古琴的傳承與蛻變——吳文光作品音樂會后的感想[J].人民音樂,2022(2):30-33.;立足民族聲樂理論研究和聲樂教育思想視角的民族聲樂教育家糜若如的研究④烏云陶麗.民族聲樂高原上的引航人——緬懷民族聲樂教育家糜若如教授[J].人民音樂,2022(6):45-50.。也有學者從成長經歷和音樂思想等方面,對王中山演奏、創作領域貢獻進行述評⑤王次炤.王中山的箏途——一位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探求經典的古箏藝術家[J].人民音樂,2022(11):39-45.,等等。

關于“學人”研究中,相關研究視域、研究范疇極度擴張,并顯現出群體性闡發的特點。就成果來看,研究者不再將對象僅僅作為單一個體來關注其行為,而是更加注重對象的“情感”描寫,并關注到其在推動本領域研究縱深發展的經驗,以及這種經驗的輻射性影響。可以看到,這是一種更加注重“人”的立體描寫的研究視角,具有主觀性的“人性”,以及作為研究視角的“理性”被統一于成果之中。這其中,基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倫理關系,是推進該領域研究的重要動因。這種基于師生、同事、后輩的群體互動,直接推動“人”的研究走向縱深。本年度關于楊蔭瀏、繆天瑞、吳祖強、于潤洋、田聯韜、李吉提、楊立青、魏廷格、鄭小瑛、陳自明等多位學者的學術關注,大多立論于此。

該領域的其他研究趨向,也值得關注——關于國際學術友人的關注,比如關于韓國音樂學家權五圣的紀念文章⑥張敏,張翼善.中國音樂界的好友——權五圣[J].人民音樂,2022(9):50-54;王子初.東亞國際音樂考古學會紀事——權五圣先生兩周年祭[J].人民音樂,2022(9):48-49.;關于研究對象學術主張的闡釋研究,如于潤洋學術思想研究⑦王次炤.于潤洋學術思想研究[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22(4):5-14.、田聯韜與少數民族音樂學的研究⑧于曉菲,包·達爾汗.田聯韜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科建設[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2(4):63-72.、趙宋光美學思想研究⑨王少明,黃鶴.從符號學看趙宋光音樂美學思想[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2(5):45-49.、李吉提音樂分析特色研究⑩安魯新.論李吉提音樂分析教學、研究的特色[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2(4):73-83.等;經過策劃布局的群體性學術研究,也是本年度該領域研究中的重要趨向。如,關于于潤洋的研究本年度就有王次炤、韓鍾恩、宋瑾等多位學者撰寫了專門的文章。《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22年第1期推出的“紀念謝功成、孟文濤、廖寶生、舒琛珍教授誕辰100周年專欄”等。

關于“人”的研究難點在于,如何平衡評價的客觀性。決定學者成就的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學術成果,但其中來自外界的評價和推介同樣重要。而基于同一圈層、同一倫理體系的學術評價,總有相似之處——缺乏批判性。這顯然會阻礙學科的發展,同時帶來消極的示范作用,將對后來學者在學術態度和寫作范式等方面產生影響。這一反思,可能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依然不能完全改觀,學界仍需在此領域做出更多努力。同時,學界對于“人”的關注范疇尚需擴大。 “人”作為研究對象,其范疇宏觀來看應包含“古”“今”“中”“外”。如果立足微觀視域,則應關注諸如流行歌手、民間藝人、音樂制作者、音樂傳播者的研究。當下,無論是關于“樂人”還是“學人”的研究,顯然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至少我們關于國外音樂“人”的關注不夠,關于民間音樂“人”的研究也不夠。這會使研究缺乏國際視野,進而失去國際學術話語權。同時,也會讓研究陷入忽視民間視角的尷尬境地,這無疑也會阻礙中國音樂學科以及中國音樂研究體系建設。

四、物質文化的研究與深化

物質文化是被音樂學界長期忽視的概念,人們更愿意去關注、研究“非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對,物質文化是一種有形文化,是建立于某種“物質”屬性基礎之上的文化。物質不能等同于物質文化,即不是所有物質形態都具有文化屬性,物質文化應是經過人類技術加工與選擇后的物質形態,以及由此而產生出的經濟的、社會的、審美的文化狀態。那么,音樂學的研究是否應該去關注物質文化?物質文化研究對音樂學的意義是什么?這是需要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音樂學界關于物質文化的研究,早有關注和實踐,比如早期學者們對民族樂器的研究。但那是一種自然狀態的研究,并未形成理論體系,多處于對象的形態描述。隨著時代發展,學術視野不斷擴大,具有物質屬性的文化研究范疇開始拓展,并出現學科交叉與融合的特點。比如,用圖像學的視角研究壁畫中的樂舞形象,用考古學的方法解讀音樂文物等。但顯然,這種研究并未真正突破學科界限,微觀個案研究仍是其主要學術視角。即使是這樣,本年度學界在物質文化研究方面也產生了重要成果,產生了學術影響,為物質文化研究的理論化、體系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樂器研究是音樂類物質文化研究的重要領域,本年度該領域研究體現出“兩個結合”的特點。即整合研究與個案研究結合、理論研究與展覽展示結合,這其中較為突出的是關于少數民族樂器的研究與展示。2022年12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集中發布,其中設有中國傳統器樂專題①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2023-02)https://www.zgbk.com/ecph/sublibrary.SiteID=1&ID=967.以及少數民族器樂分支。全書以圖文和音視頻等形式,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器樂文化。同時,專門的民族樂器展覽展示平臺也開始集中建設或完善,并持續產生影響。上海音樂學院的東方樂器博物館、廣西藝術學院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等受到疫情影響,在本年度并未進行大型展覽,但其藏品以及研究成果不斷豐富。云南的楊琛及團隊,在本年度建成了“中國—南亞東南亞國家非遺音樂舞蹈教育資源數字化陳列館”,是該領域本年度最受矚目的成就。樂器是最具物質屬性的音樂文化形態,對其進行集中的展覽展示,將在諸如文化交流、音樂教育、學科建設等方面產生積極意義。近乎同時,學界開始關注樂器展示研究。如, 《黃鐘》2022年第4期推出 “博物館音樂文物策展研究專欄(一)”,集中發表了3篇相關文章。與此同時,民族器樂數字化研究,也是本年度該領域研究的另一重要趨向。比如,楊琛關于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樂器的數字化研究②楊琛.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樂器的數字化采集、保護與推廣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22(3):46-53,167.、角強方關于滇西少數民族樂器聲像數字化研究③角強方.滇西少數民族樂器聲像數字化保護與應用研究[J].民族音樂,2022(4):25-27.等。

除樂器研究外,物質文化的思考主要聚焦于音樂文物和音樂圖像的研究中。其研究成果以文物為對象,大多聚焦微觀視角,鉤沉歷史,辨析特點。王清雷對西周甬鐘篆帶所飾“兩頭龍紋”及其異名進行全面梳理與考辨,進而討論了青銅器紋飾定名的統一與規范問題④王清雷.西周甬鐘篆帶對角“兩頭龍紋”定名考辨[J].音樂探索,2022(4):10-27.;孫海寧則對周代镈鐘編列組合與器主身份等級進行了研究⑤孫海寧.周代镈鐘編列組合與器主身份等級研究[J].音樂研究,2022(4):34-41.;劉文榮以莫高窟壁畫雷公擊鼓圖為對象,通過歷史視角梳理,對壁畫反映的民間文化內蘊與宗教因素進行了解讀①劉文榮.文本、圖像與音樂——敦煌莫高窟壁畫雷公擊鼓圖的源流、表現與民間文化內蘊[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22(1):58-72,167.。王清雷的另一篇文章,則是對海昏侯劉賀墓青銅樂器的測音研究②王清雷等.海昏侯劉賀墓青銅樂器測音報告[J].音樂研究,2022(5):32-36.,這也是音樂學界發揮學科優勢,擔當社會責任,參與國家重大考古項目的重要例證。

綜上,無論是樂器研究還是文物考證研究,其研究方法均以對象物質屬性為描寫與解讀依據。作為基本研究方法,實驗、實證的方法在此領域被廣泛應用,而這一研究方法對于音樂學研究的啟示意義,正在逐漸顯現。具有可量化的實證研究,不僅在物質文化研究中,也在非物質文化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若干年后的研究成果中,其作用一定會得到全面體現。

2022年是面對疫情、度過疫情的一年,也是繼往開來的一年。這一年學界強化跨領域、跨時空的交流與對話,學者們不忘初心,以熱情和責任積極推進中國學術體系建構,極大拓展了音樂學科的邊界。同時總結了中國學人的成就,并深入物質文化細部,勾勒出中國學術的品格與精神。當然掛一漏萬,本文無法面面俱到,特別是在音樂評論、音樂創作等領域的成果未進行深入關注,期望學界另有后來人進一步補正。

猜你喜歡
學科音樂文化
【學科新書導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誰遠誰近?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超學科”來啦
音樂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视频网|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内精品91| 欧美性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大香伊人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有专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亚洲黄网视频|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偷拍久久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黄色成年视频| 成人精品亚洲|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四虎成人精品|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欧美网站|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在线国产91|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欧美色视频网站| 久久综合色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草逼视频国产|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 国产白丝av|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91网在线|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5555国产在线观看|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亚洲激情99|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黄网在线|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第五页| 欧美区在线播放| 国内a级毛片|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久久男人资源站|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