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實驗小學 黃文斌
小學數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提問和探究的學科,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提問能力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十分重要。構建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教學路徑包括敢問、想問、善問三個方面。培養小學生提問意識和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和綜合素質。敢于提問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第一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提問,不要害怕犯錯和出丑。想問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第二步。想問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善問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第三步。善問是指學生能夠提出有針對性、深入思考的問題,并且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缺乏提問的意識和能力,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能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因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提問能力,成為了教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教師培養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存在的問題如下:一是,教師缺乏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提問技巧和策略,教師往往采用傳統的講解和練習的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和記憶。二是,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單一。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講解和計算題的練習,缺乏實際應用和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往往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也難以激發學生的提問欲望。三是,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考試導向過重問題。考試成績往往成為評價學生數學能力的唯一標準,考試導向過重,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
敢問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害羞和膽怯,勇于提出問題,主動尋求幫助,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想問可以幫助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問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地提問,準確表達問題,從而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幫助和理解,提高溝通和交流能力。構建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的教學路徑主要包括敢問、想問、善問三個方面,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敢問意識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敢于提出問題、質疑和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敢問意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意識。首先,教師要創設寬松的數學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寬松的氛圍,通過鼓勵學生提問和引導學生提問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敢于提問意識。學生處于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自由、放松和舒適的狀態下,學生才會敢于提問。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學生可能會因為擔心被同學嘲笑或者被教師批評而不敢提問,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提問,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問題,都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且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才會知道提問是一種積極行為,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和獎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提問也是培養敢問的有效策略。
想問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想問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幫助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發展自己數學學習能力。在本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想問的意識。
首先,培養學生想問意識,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數學學習資源,包括課本、練習冊、教學視頻等,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材料和思考空間。數學課堂可以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機會。部分學生可能更喜歡在小組中進行提問,而有些學生則更喜歡在私下里向教師提問。因此,教師需要創作多樣化的數學提問機會,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不同的提問。
其次,培養學生想問意識,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或者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認識百分數”這節課,教師提問:“我們知道三所學校六年級的總人數和近視人數了。那接下來要怎么比較這三所學校的近視情況?能說說三所學校六年級的近視率分別是多少嗎?”教師鼓勵他們繼續思考,最后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從三所學校六年級分別抽出一個班級,近視情況一定是近視率最低的學校最好,近視率最高的學校最差嗎?”這個問題引起了其他學生的興趣。學生開始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最后,培養學生想問意識,教師要贊揚學生的提問。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讓學生知道提問是有價值的。如在“2、3、5的倍數特征”這節課,小明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為什么判斷是否是2 和5 的倍數看個位就行,判斷是否是3的倍數卻要把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教師先夸贊小明的提問精神,隨后耐心解釋了3的倍數特征的推導。教師這一行為既贊揚了學生勇于提問、探究知識的精神,又展示了耐心解答問題的品質。

善問是指學生能夠提出有針對性、深入思考的好問題,并且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培養學生數學提問能力可以幫助自身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水平。
數學課堂可以提供表達機會,如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練習提問。在課堂上,數學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小組討論或者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應用實踐中提高提問能力。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分數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口頭回答這個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以及他們是如何計算出來的;也可以讓學生寫下他們對這個算式的理解,包括答案和計算過程;還可以讓學生畫出一個圖形來表示這個算式,如用圓形或長方形來表示分數的大小;又或者讓學生用實物或模型來表示這個算式,如用糖果或積木來表示分數的大小和加減法的過程。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提供一些情境或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數學題目,讓他們思考如何解決,然后引導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包括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推理性問題等。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具體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互相提問。
教師應該及時給學生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改進提問能力,從而學生在數學課堂更加善問。數學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如“我不理解這個公式的含義是什么?”或“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數學學習困惑。教師可以通過提供一些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提問水平。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引導、探究式引導等方式,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其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進而提出更有深度、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問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或課后對學生的數學問題及時反饋和解答。當然,數學教師應該盡量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鼓勵學生繼續提出問題。這樣教師提供有效指導和反饋,可以增強學生的提問信心和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數學提問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社會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人才。培養學生提問意識可以為學生數學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敢問、想問、善問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通過敢問、想問、善問三個方面來構建學生的數學提問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以及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