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博,崔盼盼,李雪坤,張夢瑤,付 航,4,周 敏,胡 悅,陳長英,4
1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河南鄭州,450001;2河南省人民醫院護理部,河南鄭州,463599;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鄭州,450052;4河南省醫院管理研究院,河南鄭州,450052;5河南省腫瘤醫院,河南鄭州,450003
淋巴瘤是血液系統腫瘤的一種重要類型,發病率逐年增長,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威脅患者生命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1]。淋巴瘤疾病負擔較重,常易復發,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好發于中青年[2-3]。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癌癥患者,中青年群體(18歲≤年齡<60歲)在社會、家庭、工作中均占據核心地位[2],承擔多重角色和更多的社會責任,罹患癌癥不僅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同時還使患者家庭承受經濟、心理等多方面壓力,面臨更大的家庭沖突風險[4],從而影響其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家庭功能指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系的親密度,以及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在不同發展階段而做出改變的適應能力,其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行為與健康結局[5]。智謀水平指個體獨立完成日常任務的能力(個人智謀)以及在無法獨立完成時從外界獲得幫助能力(社會智謀)的綜合,是改善家庭功能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6]。然而,智謀如何影響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家庭功能,其中介機制的相關研究甚少。
McCubbin的家庭壓力、調整與適應的彈性模型在癌癥、老年心力衰竭、殘疾兒童等群體的家庭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模型認為家庭系統面臨壓力性事件挑戰時,個體及家庭通過應對技能(智謀)和資源(心理一致感)可改善壓力源導致的負性家庭結局,如家庭功能障礙[6]。心理一致感指個體在應對內外環境刺激時所持有可控且有意義的自信傾向,反映了個體在壓力狀態下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應對壓力的能力[7]。研究表明,智謀水平與心理一致感呈顯著正相關[8],同時心理一致感作為個體壓力應對資源可正向預測家庭功能水平[9]。但智謀水平、家庭功能間的關系尚未明確。鄭州市作為我國常住人口排名前10的城市之一,近年來血液腫瘤發病率持續增高。對鄭州市淋巴瘤患者家庭功能的關注,有助于推進鄭州市癌癥防治工作的進展,同時有助于后續研究對國內其他城市血液腫瘤患者家庭功能的橫向比較。鑒于此,本研究擬通過結構方程模型,研究鄭州市中青年淋巴瘤患者智謀水平與家庭功能間的關系以及心理一致感在二者間的中介作用,以期為制訂針對性的干預策略提供借鑒。
于2021年9-12月,選取鄭州市2所三甲醫院收治的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為調查對象。這2所醫院是診療資源相對均衡、入院標準較為公平的公辦三甲醫院且每年診治淋巴瘤患者均大于1000人,從而保證了調查群體背景多元并具有較好的代表性。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者為研究者和接受統一培訓的課題組調查員,在開始調查前向患者介紹研究目的及意義,在征求患者同意后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者當場收回并檢查,對有缺項、漏項的及時反饋并指導患者補充完整,以保證問卷質量。納入標準:病理確診為淋巴瘤;18歲≤年齡<60歲;能閱讀并理解問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存在精神障礙、認知障礙。共發放調查問卷210份,回收有效問卷20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2%。采用橫斷面研究樣本量的估算原則[10],即樣本量的個數是研究變量的10-20倍,共包含13個變量,同時考慮10%的無效問卷,經計算樣本量的范圍為145-289例。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為得到穩定的結構方程模型,樣本量至少200例[11],最終共納入患者202例。研究已通過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批(編號ZZUIRB2021-151),且調查對象均自愿參與。
1.2.1 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治療方式等。
1.2.2 智謀量表(resourcefulness scale, RS)。采用由柯熹等修訂的中文版智謀量表調查研究對象的智謀水平[12],包括個人智謀和社會智謀2個維度,共28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總分為0-140分,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智謀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為0.825,內容效度為0.90[12]。
1.2.3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family adaptation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Ⅱ, FACESⅡ)。采用由費立鵬等修訂的中文版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調查研究對象的家庭功能[13],包含家庭適應性和家庭親密度2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分數從1-5表示“不是”到“總是”,家庭親密度得分范圍為16-80分,家庭適應性得分范圍為14-70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為0.825[14]。
1.2.4 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13, SOC-13)。采用由包蕾萍等修訂的中文版心理一致感量表調查研究對象的心理一致感[15],包括價值感、管理能力及理解能力3個維度,共13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總分13-91分,得分13-63分為低水平,64-79分為中水平,80-91分為高水平,得分越高表明心理一致感越好,應對能力越強。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為0.76[15]。
在數據收集完成后,應用Harman單因素檢驗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未旋轉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18個,最大公因子的方差解釋率為23.55%(小于40%),因此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使用Process 3.4.1模型4檢驗心理一致感在智謀水平與家庭功能間的中介效應,通過Bootstrap法進行效應值的95%置信區間估計,設定Bootstrap重復抽樣次數為5000次。檢驗水準α取雙側,α=0.05,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共納入中青年淋巴瘤患者202例,年齡18-59(42.27±13.22)歲;男性124例(61.4%),女性78例(38.6%);已婚患者居多,共159例(78.7%);疾病分期為Ⅱ期、Ⅲ期的患者居多,分別為65例、61例,占比分別為32.2%、30.2%。見表1。

表1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基本情況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智謀水平總分為(83.74±21.43),以智謀水平得分前后27%作為高低組,調查對象中有142人(70.3%)的智謀水平得分處于中低水平(評分<95分)。心理一致感得分在39-89,平均分為(59.58±10.39),處于低等水平。家庭功能得分為(119.42±15.21),其中家庭親密度維度得分為(69.96±8.70),高于國內常模(63.90±8.00);家庭適應性維度得分為(49.46±7.48),低于國內常模(50.90±6.20)。見表2。

表2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智謀水平、家庭功能及心理一致感得分情況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心理一致感與智謀水平呈正相關(r=0.419,P<0.01),與家庭功能呈正相關(r=0.458,P<0.01),智謀水平與家庭功能呈正相關(r=0.445,P<0.01),其余各維度間的相關性見表3。

表3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智謀水平、心理一致感與家庭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Bootstrap 5 000次自助抽樣,檢驗結果顯示(見表4),智謀水平對家庭功能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β=0.316,t=7.034,P<0.01),在加入中介變量心理一致感后,正向預測作用依然顯著(β=0.218,t=4.668,P<0.01);智謀水平顯著正向預測心理一致感(β=0.203,t=6.527,P<0.01),心理一致感顯著正向預測家庭功能(β=0.481,t=4.986,P<0.01)。從表5可以看出,間接效應與直接效應的95%置信區間上下限不包含0,說明間接效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智謀水平不僅可以直接影響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家庭功能,還可以通過心理一致感間接影響其家庭功能。其中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占比分別為69.21%和30.79%。

表5 總效應、直接效應及中介效應分解
結果顯示,中青年淋巴瘤患者智謀得分為(83.74±21.43)分,與張靜雅等1項針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的研究結果相近[16],可能是與淋巴瘤鑒別診斷技術及靶向治療、精準治療等治療的精準度不斷提升,淋巴瘤生存率有所提高,且鄭州市衛健委積極推行“健康鄭州行動”等系列癌癥患者救治項目、整合多種醫療資源提高鄭州市腫瘤防治水平,使中青年患者對治療及康復抱有較大希望,進而能夠主動擴展及應用個人與社會資源,積極尋求專業健康指導有關。但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社會智謀水平低于個人智謀,提示臨床醫務工作者應關注患者的智謀水平,重點評估患者的社會智謀,以便為制訂個體化健康教育及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做準備。
家庭功能環狀模型理論強調家庭親密度、家庭適應性是家庭功能的主要內容。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家庭親密度維度得分高于國內常模[13],但適應性得分低于國內常模[13],可能是由于罹患淋巴瘤期間,患者家屬主動承擔照顧者角色,協助疾病管理與日常照護,并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關懷與支持,使患者感知的家庭親密度增加;但中青年作為社會及家庭的核心力量,是家庭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由于淋巴瘤癥狀負擔重、常易復發、需反復治療,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日常工作、社會人際交往及角色功能發揮受損,導致家庭經濟、家庭結構、社會支持系統等出現危機,致使其難以接受現實和適應相關的改變,因此,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家庭適應性低于一般人群,家庭功能存在障礙。提示醫護人員應重視對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家庭功能的評估,重點從家庭調整與適應角度指導患者及家庭成員建立新的家庭互動模式,引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正向支持,幫助患者積極應對淋巴瘤帶來的壓力,從而促進最佳家庭功能的發揮。
結果顯示,中青年淋巴瘤患者智謀水平與家庭功能呈正相關(r=0.445,P<0.01),即智謀水平越高的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家庭功能越好,與Musil等的研究結果相近[6]。究其原因可能是淋巴瘤及其相關治療致使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及其家庭承擔來自經濟、社會、精神等方面的多重壓力,一方面,智謀作為一種有效的應對機制能夠使患者主動擴展個人資源、整合家庭資源,在此過程中可能增加患者與家屬間更有效的家庭溝通及互動,進而促進其家庭調整和適應,使患者及其家庭更好的應對淋巴瘤這一家庭壓力性事件,從而改善其家庭功能;另一方面,智謀作為個體的認知行為技能對家庭功能具有保護性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壓力源對家庭整體功能的影響[6],從而促進最佳的家庭功能的發揮。提示醫護人員及家庭學者應重視智謀在改善家庭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在尋求社會幫助方面的關注,引導其積極利用鄭州區域癌癥救治資源為患者提供與個人智謀水平相匹配的智謀干預訓練聯合家庭治療[17],同時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以提高淋巴瘤家庭的親密度和適應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功能在患者應對疾病和疾病康復中的積極作用。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心理一致感得分處于低等水平,低于Kim等對婦科腫瘤患者和劉蓮對青年腦卒中患者的調查結果[18-19]。可能原因為淋巴瘤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癥狀負擔較重,其主要治療手段以長期規律化療和局部放療為主[3],在引起睡眠-消化道反應、自我形象受損等癥狀群的同時,致使患者出現較高水平的心理痛苦及較嚴重的恐懼疾病進展等負性情緒[2],且受鄭州區域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亟待提升等影響,部分患者仍面臨看病難、看病貴等現實問題,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療方式等資料,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指導與建議,同時應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與有負性情緒的患者溝通,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以提升其心理一致感水平。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心理一致感在中青年淋巴瘤患者智謀水平與家庭功能的關系中發揮部分中介的作用,智謀水平通過心理一致感對家庭功能有間接正向效應。家庭系統理論視家庭為一個復雜、相互作用的系統,一個成員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家庭主要系統的變化。淋巴瘤的確診和治療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創傷,也可能對其家庭造成嚴重影響,患者積極利用個人技能及家庭資源應對罹患淋巴瘤這一家庭壓力性事件,可促進其家庭調整與適應,進而維持家庭功能平衡。研究顯示[6-8],智謀水平作為個體的認知行為技能有助于提高個體對壓力的理解和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一致感水平,從而減少家庭壓力源對家庭功能的影響。智謀水平越高的患者更傾向于運用問題解決策略[20],積極應對淋巴瘤及其相關治療所引起的疾病癥狀負擔及經濟、精神等壓力,并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家庭支持及社會資源,減少抑郁、心理痛苦等負面情緒[20-21],從而改善其心理一致感。心理一致感是壓力應對能力的重要指標[7],較高水平的心理一致感更利于患者協調其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和抵抗罹患淋巴瘤的負面影響,幫助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從應激狀態中恢復,促進家庭適應,從而有利于患者恢復至正常狀態及維持其家庭整體功能。因此,醫護人員在提高患者智謀水平的同時也應關注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狀況,可通過開展以家庭成員為核心的認知行為干預[7],引導患者充分利用家庭及社會支持正確面對壓力,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進而提升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促進其家庭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