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艷,葉晨玲,胡雪萍,徐琴鴻,姚 瑤,林慧丹
寧波市第一醫院,浙江寧波 315010
目前,疼痛管理逐漸轉變為以護士為主導的模式。疼痛資源護士是指由病房床邊護士兼任,在與其他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的交流及疼痛知識宣教中,通過倡導優質疼痛護理、培訓及教育促進優質疼痛管理的護士[1]。在我國,疼痛資源護士又被稱為病區疼痛護士[2]或疼痛質控護士[3]等。1992年,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首次提出疼痛資源護士的概念,而后逐漸在多個國家的醫院內推廣[1-6]。研究[2-6]證實,疼痛資源護士在促進疼痛護理管理實踐及專科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疼痛資源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對醫院疼痛管理質量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目前關于疼痛資源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浙江地區醫院疼痛資源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現狀并通過多因素分析其影響因素,為疼痛資源護士培訓及管理提供參考。
2021年10月至12月,招募浙江省17所醫院的478名疼痛資源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醫院疼痛資源護士,包括病區疼痛護士、疼痛質控護士等;成為疼痛資源護士≥6個月;自愿參與本研究。根據統計學變量分析的要求,樣本量為自變量總數量的5~10倍[7],本研究納入自變量為20個,樣本量為100~200,考慮10%的無效問卷,最小樣本量為110。本研究通過寧波市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倫理審查批件號:2022RS046。
1.2.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護士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醫院等級、科室、性別、年齡、生育、疼痛資源護士年限、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疼痛培訓頻率、授課頻率、參與全院疼痛質量控制、參與疼痛相關研究、參加疼痛知識競賽、科室患者經常發生疼痛、疼痛專科知識培訓(≥1個月)及參加疼痛繼續教育學習班等。
1.2.2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問卷
本研究采用劉苗苗等[8]翻譯修訂的2014版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調查問卷(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該調查問卷共41個問題,包括22個判斷題、15個單選題和4個案例分析題,涉及疼痛評估、處理、藥物應用及不良反應觀察等方面。與2008版相比,更加符合當前疼痛實踐。以標準答案為對照,回答正確記1分,錯誤記0分,正確率(答對題數/題目總數×100%)≥80%(33分)為合格。經驗證,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717且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在浙江省專科護士培訓期間,招募浙江省醫院的疼痛資源護士參與本研究。通過問卷星對招募醫院的疼痛資源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前取得各醫院護理部同意,由各醫院專科護士作為聯絡員向本單位各科室疼痛資源護士發放調查問卷。為保證問卷填寫質量,問卷填寫時間小于360 s視為無效問卷,同一個IP地址只能填寫一次,有缺項者無法提交。本研究共發放問卷478份,回收有效問卷47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研究者將問卷星數據導入SPSS軟件,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和標準差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者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組間KASRP得分差異。采用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的影響因素。雙側檢驗水準α=0.05,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78名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為11~41分,平均(22.38±5.48)分,29人(6.07%)合格、449人(93.93%)不合格,正確率為54.50%(10 681/19 598)。41個問題中,正確率最高和最低的5個問題見表1。

表1 疼痛資源護士KASRP正確率前5位和后5位的問題(n=478)
本研究護士來自浙江省17所醫院,其中三級醫院12所、二級醫院5所。其他一般資料見表2。不同醫院等級、科室、年齡、疼痛資源護士年限、職稱、為護士授課頻率以及是否生育、參與全院疼痛質量控制、參與疼痛相關研究、科室患者經常發生疼痛、崗前疼痛培訓、接受≥1個月的疼痛專科知識培訓的疼痛資源護士的KASRP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疼痛資源護士一般資料及KASRP得分單因素分析(n=478)
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及工作年限(P值接近0.05)納入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結果顯示,醫院等級、科室、疼痛專科知識培訓(≥1個月)以及參與疼痛相關研究對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有影響,可解釋總變異的55.6%。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情況
疼痛資源護士在醫院疼痛知識培訓、教育及優質疼痛護理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直接影響疼痛管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為(22.38±5.48)分,正確率為54.50%,合格率為6.07%。本研究中疼痛資源護士KASRP正確率明顯高于Kahsay等[9]研究中急診護士KASRP的正確率,這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調查對象為疼痛資源護士。但本研究中疼痛資源護士合格率低于Admass等[10]的研究結果,這可能是因為Admass等研究中調查對象為腫瘤科護士,其整體疼痛知識水平相對較高。Allen等[11]對43名疼痛資源護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的正確率高達75.50%,顯著高于本研究,這可能是因為國外較早開展疼痛資源護士培訓項目,而國內疼痛資源護士規范化培訓尚未全面開展,其KASRP得分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與其他研究[10-13]結果類似,護士KASRP得分正確率較高的問題多為疼痛一般知識,而涉及疼痛評估和鎮痛藥物知識的問題正確率則較低。其中,問題17“疼痛病因不明確,疼痛評估階段不應使用阿片類藥物”正確率僅為10.04%。而關于鎮痛藥物知識的案例題中關于爆發痛藥物使用后鎮痛效果不佳時,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劑量掌握不足,正確率僅為13.60%和25.31%。關于“阿片類藥物突然停藥后生理性依賴的表現”和“即使患者疼痛劇烈也可以入睡”兩個問題的正確率僅為16.53%和17.57%。這可能是因為護士受急腹癥疼痛處理知識的誤導,且鎮痛藥物知識掌握不足[12]。同時,護士對疼痛的評估可能會受到患者表情、體位等影響,對患者主訴是疼痛評估的金標準這一理念缺乏根本認識,往往以自身主觀評價代替患者疼痛主訴,導致不能正確地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從而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影響疼痛干預的正確性[10,14]。因此,應積極開展疼痛資源護士規范化、系統化的疼痛知識培訓,尤其應針對其知識薄弱點,加強疼痛評估及鎮痛藥物知識的培訓,提高疼痛資源護士的疼痛知識和實踐水平。

表4 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多因素分析(n=478)
3.2.1醫院等級
本研究顯示,相比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較低,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醫院等級是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的影響因素(P=0.038),這與其他幾項研究[13,15-16]結果相似。這是因為與二級醫院相比,三級醫院在疼痛資源護士疼痛知識教育、培訓等方面更具優勢,同時,三級醫院以等級醫院評審以及“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為契機,疼痛管理制度、體系更加完善[6]。因此,三級醫院疼痛資源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水平相對高于二級醫院。因此,要重視基層醫院疼痛資源護士疼痛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其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水平,充分發揮其在疼痛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2.2科室
本研究顯示,與其他科室相比,腫瘤科、麻醉科及疼痛科疼痛資源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水平相對較高,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科室是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的影響因素(P<0.05),與其他研究[12,17-18]結果相似。這可能是由于腫瘤科、麻醉科及疼痛科疼痛患者較多,要求護士具備疼痛相關知識和護理技能,同時,“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的創建也對腫瘤科護士疼痛知識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6]。因此,醫院管理者應以疼痛資源護士培訓項目[1]為框架,基于疼痛資源護士知識薄弱點和培訓需求,構建疼痛資源護士培訓方案,對各科室護理人員開展同質化培訓,提高醫院護理人員的整體疼痛知識水平和疼痛管理能力。
3.2.3疼痛專科知識培訓
本研究顯示,接受一個月及以上疼痛專科知識培訓的疼痛資源護士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水平更高,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接受1個月及以上疼痛專科知識培訓是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的影響因素(P<0.001),與其他研究[9,13,17-20]結果相似。疼痛知識培訓,尤其是科學系統的疼痛專科知識培訓對提高疼痛資源護士的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劉冬華等[21]針對護士疼痛知識的薄弱點和培訓需求,構建院內疼痛資源護士培訓體系,進行多模式信息化疼痛知識培訓,顯著提高了疼痛資源護士的疼痛知識和臨床疼痛管理質量。未來,各醫院管理者可根據醫院具體情況,對疼痛資源護士進行科學的疼痛專科知識培訓,充分發揮疼痛資源護士在疼痛護理管理中的作用。
3.2.4科研能力
護理研究是護理學科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基于科研循證的護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2-23]。本研究顯示,參與疼痛相關研究的疼痛資源護士其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水平更高,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參與疼痛相關研究是疼痛資源護士KASRP得分的影響因素(P=0.014)。研究[24]顯示,主持課題和發表論文(參與疼痛相關研究)是護士科研能力的直接反映。這是因為護士在從事相關科研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檢索學習疼痛相關指南、共識等,同時,積極主持或參與疼痛相關繼續教育項目,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更加完善、科學的疼痛知識體系[25]。研究[26-28]顯示,我國護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對較低。本研究中,參與疼痛相關研究的疼痛資源護士占比僅為8.16%。因此,管理者應積極營造護理組織創新氛圍,完善護士科研培訓、支持及激勵機制,促進疼痛資源護士科研能力提升,從而提高其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水平和疼痛護理管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疼痛護理服務。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本研究僅收集了浙江省17所醫院的疼痛資源護士的數據,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未來可開展多地區的大樣本研究,提高研究結果的代表性;本研究為橫截面研究,尚不能確定因果關系;本研究中影響因素共解釋總變異的55.6%,提示相關影響因素未全部納入,未來可結合質性訪談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