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涵
(作者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國內觀察類綜藝大致可以分為戀愛觀察類綜藝、親情觀察類綜藝和職場觀察類綜藝三大類。觀察類綜藝即以“觀察+綜藝”的模式進行,通過構建第一敘事現場與第二敘事現場來進行空間的共通,通過第一現場的紀實性真人秀,第二現場給予補充與推測[1]。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也延續了這種“觀察+綜藝”的模式。第一現場為紀實性真人秀部分,展現嘉賓圈層內的集體生活和戀愛社交。第二現場為觀察室,觀察室成員通過對第一現場嘉賓的言語、動作、行為進行分析探討,從而提供相應的戀愛知識,傳達正確的戀愛價值觀。
我國婚戀真人秀節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 年山西電視臺的《電視紅娘》,而后相繼出現的《相約星期六》《玫瑰之約》等節目,采用在主持人主持下,通過游戲互動達到配對交友的目的,這種形式的出現激發了觀眾的觀看興趣。2010 年,江蘇衛視推出了婚戀交友節目《非誠勿擾》,讓女嘉賓通過VCR 的形式對男嘉賓有了全方面的認識,并通過女嘉賓與男嘉賓的互問互答增加彼此的了解,達到最終配對成功的效果,這檔節目也將婚戀節目推向新的高潮[2]。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該類型的婚戀類節目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其發展遇到了阻礙。人們在現代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節目制作發現了契機,于是在2017 年,慢綜藝《向往的生活》《中餐廳》等節目迅速成為觀眾收看的焦點,拉開了觀察類綜藝的序幕。2018 年,觀察類綜藝“真人秀+觀察室”的時代開啟,出現了《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綜藝節目,成了新的收視點。當然在2018 年,一檔戀愛觀察類綜藝《心動的信號》橫空出世,這檔節目由騰訊出品,企鵝影視、唯眾傳媒聯合制作的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節目,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看體驗。這檔節目將素人(節目中對普通男女嘉賓的稱呼,與明星相對)、明星、推理、社交等元素融為一體,通過在“信號小屋”(八位嘉賓的主要生活空間)一個月的交往,確定自己的最終心動對象并表白。在此過程中,觀察室針對嘉賓的言語、動作、行為進行社交推理,挖掘每位嘉賓內心的真實情感,同時在節目中傳遞正確戀愛觀、價值觀。
《心動的信號 第2 季》的成功播出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同時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話題熱度,而這離不開節目的“星素結合”模式。所謂“星素結合”是在綜藝節目當中既有明星的加入也有素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節目的觀看質量。明星的加入會有一定的明星效應,吸引大量的粉絲群眾觀看節目。另一方面,素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觀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更能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縮影。
但與以往節目中“星素結合”不同的是,《心動的信號》這檔節目在明星、素人的選取上是從兩個空間分別進行的。《心動的信號》是一檔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所以節目由第一現場、第二現場兩個空間搭建而成。在第一現場,也就是所謂的真人秀展開的部分,選取了八位素人嘉賓,為了迎合戀愛類綜藝的配對主題,節目組選取了四位男嘉賓、四位女嘉賓。八位嘉賓相貌出眾,同時擁有著高學歷背景、留學經歷,涵蓋了潮玩設計師、制片人、人力資源總監等多種職業,且嘉賓性格各異,有一定的主體差異性。因此,觀眾容易從素人嘉賓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一定的場景代入感,容易產生共鳴。第二現場也就是所謂的觀察室,則是選取了六位明星成員,這六位成員分別是杜海濤、鄭愷、宋茜、楊丞琳、楊超越及心理學者、知名作家劉軒。從觀察室成員可以看出,在角色的選擇上,各個明星的情感經歷、年齡、觀念都各不相同,可以在嘉賓分析上給予不同的觀點和答案,碰撞出多樣的火花,制造節目看點。同時鄭愷、杜海濤等角色對于場面的掌控力與現場氣氛的調動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優勢,另外宋茜、楊超越及楊丞琳的加入,吸引了各自的大批粉絲投入到節目的觀看當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節目的收視率。
以往的綜藝節目場景較為固定,通過在一個場景內布置任務從而完成節目的拍攝。但《心動的信號》采用了舞臺與演播室雙景拍攝的方式,從而形成了情感線與觀察線兩條敘事線,構建起一種全新的演觀結構,在節目中分成了第一現場和第二現場。第一現場是真人秀的真實呈現,作為一檔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真實狀態是節目的一大亮點。《心動的信號 第2 季》將“信號小屋”選擇在北京的偏僻地帶,這里遠離喧囂,安靜悠然,給素人嘉賓帶來十足的安全感。讓嘉賓居住在固定的環境中,逐漸放下內心的戒備,將“信號小屋”一步步視為自己的歸屬,才能真正展現素人嘉賓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正面貌[3]。第二現場是觀察室成員討論的主要陣地,觀察室成員通過觀看第一現場素人嘉賓的交往狀態并對行為舉止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觀察室成員常常會針對某個話題或者生活經歷進行討論、體驗分享,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觀眾的注意力,并且容易從明星的言語中得到共鳴,增加了觀眾對于節目的參與感。
在如此一個“觀察、拆解與審評”的視角下,節目便為觀眾提供了更加廣泛、具有深度和多維度的圍觀性視野。在每期節目的播出中形成了“觀看視頻+觀察室討論”的模式,處于第二現場的每位成員都有著類似素人嘉賓的親身經歷或者是人生閱歷經驗,他們在觀察室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這種雙景拍攝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吸引觀眾,在第一現場使觀眾全身心投入對素人嘉賓現實生活狀態的觀察之中,在第二現場全身心投入與明星觀察室成員的討論中,并且參與每集的心動連線,使雙景拍攝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心動的信號》采用“無人為干擾”的方式進行,讓素人嘉賓展現最真實的自己,并且節目組將戀愛交往過程都寄存于“信號小屋”,使得嘉賓的人物活動更加自然。同時,節目組會安排素人嘉賓與親朋好友聚會,訴說自己在“信號小屋”的煩惱,攝像機會在一旁默默記錄下全過程。在節目中,最令觀眾期待的組合便是趙琦君、楊凱雯、吳翔威三人之間的關系,而其中的心動線也是變幻莫測。兩位男嘉賓不斷向女嘉賓表示好感,身為兩人心動對象的楊凱雯也是很難抉擇。這樣錯綜復雜的心動連線給觀眾帶來了十足的懸念,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發展的后半部分。
《心動的信號》每期節目還設置了相應的心動連線環節,也就是所謂的觀察團通過分析第一現場素人嘉賓的言語、動作、行為,分析每位素人嘉賓將會給心動信息發送給某人的過程。明星推理環節會不自覺將觀眾帶入劇情的發展過程當中,回憶每位素人嘉賓的言語行為,并給出相應的推理過程。觀眾還可以在此過程中傾聽每位明星觀察室成員的推理過程,從而引發內心強烈的共鳴,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同時,在節目的設置中,明星推理連線環節也是觀眾十分期待的環節之一,面對錯綜復雜的戀愛交往,觀眾的好奇心十足,對每位素人嘉賓的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的內容充滿了興趣。并且在《心動的信號》當中,節目組一度安排了素人嘉賓只能發送心動信息而不會接收到心動信息,該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于觀察室。觀察室成員的窺探視角可以查看每位素人嘉賓發送的信息內容和心動信息的接收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同時也為節目帶來了持續的關注度。
3.1.1 節目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性
自2018 年至今,出現了一批立足于當下年輕人戀愛觀的真人秀節目,如《同一屋檐下》《喜歡你我也是》《我們戀愛吧》《撲通撲通的心》等,這些節目的整體形式和內容都極為相似,出現了節目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在嘉賓的選取上,各類戀愛觀察類綜藝邀請的素人嘉賓多是社會上曝光度較高的群體,素人嘉賓的性格類型較為相似。例如,《心動的信號 第2 季》的女嘉賓楊凱雯,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是一名潮玩設計師,性格乖巧、開朗,深受觀眾的喜愛。而在《喜歡你我也是 第2 季》中,作為培訓主講教師的熊笑宇和《遇見你真好》中從事金融行業的鄭曉雯,同屬于性格文靜、乖巧的類型,在嘉賓層面并沒有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受,而是看到了之前嘉賓選取的影子。
在明星觀察團成員的選擇上,選取的人員定位相近。例如,《心動的信號 第2 季》邀請了當紅女團(女子偶像組合)成員楊超越,楊超越的加入為節目帶來了火爆的收視率,也吸引了大量粉絲觀看。另一檔戀愛觀察類綜藝《遇見你真好》則邀請了同為女團出道的吳宣儀,《喜歡你我也是》邀請了參加過女團選秀的王菊[4]。再如《心動的信號 第2 季》邀請了國內女演員、歌手宋茜,而《喜歡你我也是》邀請了與宋茜同類型的古力娜扎。明星觀察團成員的人物設定相似,因此不易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另外,《心動的信號》這檔節目漢化自韓國綜藝節目《heart signal》,通過對比也不難發現,敘事幾近相同,缺乏本土新鮮的血液加入節目當中,在當下的綜藝節目爆火的時代,很多綜藝節目都是對國外綜藝節目的挪用重演,缺乏一定程度的創新性,這也是當下綜藝節目面臨的共性問題。
3.1.2 植入廣告過多,影響觀感
在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給觀眾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能夠設身處地同素人嘉賓的所思所想相聯系,從而引發共鳴。但《心動的信號》當中過多植入廣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容易使觀眾從節目當中跳脫出來。例如,《心動的信號 第2 季》的贊助商廣告vivo 手機,在女嘉賓與男嘉賓約會合照時,還不忘強調vivo 手機強大的拍照功能。與此同時,節目組在“信號小屋”還設置了相應的照片墻,而照片墻上的照片都是用vivo 手機拍攝的,過多的植入廣告使觀眾沒有觀看體驗,容易在社交分析的過程中分散注意力。在明星觀察團的拍攝現場,優益C 飲品的廣告植入也過于頻繁,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
另外,當下的綜藝節目采用劇場小廣告的方式播出,此種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節目的呈現形式。但節目在《心動的信號 第2 季》中,男女嘉賓需要為了品牌贊助商而去進行表演,在節目中也成了觀眾快進的環節之一,并不能達到較好的收視效果,反而起到反作用。在節目中穿插廣告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原本就是“真人秀+演播廳觀察”的模式,不妨減少素人嘉賓的廣告植入壓力,合理進行廣告植入,否則會降低觀眾對于節目的信任,從而進一步影響節目的收視率[5]。
《心動的信號》這檔節目購買了韓國真人秀節目《心臟信號》(heart signal)的版權,因此在節目的環節設置和內容上幾乎相同,缺少本土化。自《心動的信號》播出之后,便出現了一批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這些節目的內容呈現形式和環節都極為相似,節目的同質化問題嚴重。
對于一檔購買版權的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來說,進行本土化創作是極為重要的。在引進國外綜藝節目時,一定程度上借鑒國外綜藝節目的運作模式和電視制作技術是合理的,但是絕不能照搬照抄。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在當下綜藝節目爆火的環境下,也涌現許多優質的文化綜藝節目。當下的許多節目秉持著“文化+”的模式進行創作,《朗讀者》采用了“文化+語言表達”的方式,《國家寶藏》采用了“文化+戲劇”的模式,都注重對于傳統文化魅力的展現,注重表達方式的創新,滿足了當下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探索。因此,作為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也應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念,運用表現民族文化特征的中國元素來豐富節目的底蘊,通過節目的拍攝展現地方特色與風俗習慣,提升節目看點的同時加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另外,節目應當大力進行創新,在嘉賓、明星的陣容與環節設置上別出心裁,避免同質化。只有加強對節目的本土化創作,才能豐富節目的底蘊,只有加強創新,別具一格,才能避免出現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心動的信號》以新穎的“第一現場+第二現場”的形式與“星素結合”的強大嘉賓陣營受到觀眾的青睞,同時節目通過推理社交傳遞正確的戀愛觀念、價值觀,使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產生共鳴,成為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的代表作。當然,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要立足本土,對題材進行深度挖掘,注重控制娛樂傾向的同時,避免題材和內容的同質化。在追求商業價值的同時,也應當規范節目廣告的植入形式,如此才能使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