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徐州 蔡治成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碳排放加大導致全球變暖這一問題日漸嚴峻,氣候不穩定,環境遭到破壞,對當下人類生存產生了一定的威脅。我國為應對這一問題,明確提出“雙碳”目標,即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引導綠色技術創新,實現全面綠色轉型。其中,我國企業作為節能減排、綠色轉型、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的主力軍,其進行綠色技術創新能夠將獲取利潤與保護環境相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社會網絡理論認為,個人在不同企業擔任股東,使得企業在網絡中處于不同的位置,能夠使企業之間進行互動,互相交流,分享信息,從而獲取彼此的資源、技術以及發展理念,并且越處于中心地位的企業之間聯系越密切,更容易掌握信息,實現更好的發展。本文通過社會網絡理論,探討股東社會網絡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企業進行綠色創新受其自身資源、技術以及管理層決策的影響,通過股東社會網絡中的信息交流有助于改善這一情況,進而促進企業的綠色創新。已有文獻證實股東關系網絡有助于企業之間信息交流,進而促進企業創新。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礎之上進行延伸,探討股東社會網絡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并考察其中存在的影響機制。
1.理論分析。社會網絡對企業有著諸多正向影響,Granovetter指出,社會網絡存在各種資源,而大多數行動都在社會網絡中。邊燕杰提出,社會網絡有助于企業獲得極具價值的信息,獲取機會、資源,從而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周軍等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得出董事網絡能夠提高企業創新績效,擁有技術背景的獨立董事對創新績效影響更強。綠色創新定義較為廣泛。
Bernauer認為綠色創新即環境創新、生態創新。Long認為綠色創新是通過引進或者研發綠色工藝、技術、系統或產品,使其減少或避免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國內的綠色創新定義更為廣泛,包括環境、組織、管理及制度創新,在此基礎之上,學者大量研究得出融資約束、政府補貼、環境規制等會影響企業綠色創新。胡鞍鋼提出,為實現我國未來40年的“雙碳”戰略目標,需通過綠色改革與綠色創新,加速發展綠色生產力。通過葉翠紅研究得出,企業受到的融資約束程度,負向作用于綠色創新;融資約束程度越強,企業的綠色創新就越受到抑制;政府補貼能夠緩解企業受到的融資約束所產生的抑制作用。楊國忠研究認為,企業綠色創新在融資方面存在一定約束,對其發展形成制約。
2.研究假設。目前國內學者對社會網絡與綠色創新的關系研究較少,大多集中在網絡位置與企業創新的關系上。錢錫紅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研究得出越靠近中心的企業社會網絡位置對企業開展創新活動越有利。黃燦等通過股東關系網絡的構成,其影響分為“企業集團”的“強關系”與大型社會網絡的“弱關系”,研究發現影響企業創新的并非“強關系”的資源效應,而是“弱關系”的信息優勢,企業在發展階段應當重視社會網絡,引入高質量股東,以促進企業創新與發展。吳伊菡等發現當企業獨立董事處于網絡核心位置時,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技術、信息,緩解企業融資約束,進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地區效果更加明顯。馮戈堅等發現社會網絡同群效應對企業創新有著顯著正向作用,制度環境對其影響效果有著負向作用。提出如下假設:
H1:股東社會網絡位置與企業綠色創新之間存在相關性
H1a:股東社會網絡位置與企業綠色創新正向相關
H1b:股東社會網絡位置與企業綠色創新負向相關
對以往學者對股東社會網絡位置、企業綠色創新及企業融資約束三者之間關系研究進行梳理,從而推出股東網絡位置對綠色創新有影響。尹筑嘉研究出社會網絡能夠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企業所處社會網絡位置越靠中心,結構洞越豐富,其緩解能力越強。王營認為社會網絡具備信息效應和資源效應兩種優勢,經研究發現企業可以憑借其社會網絡位置緩解自身融資約束,網絡位置差異會影響其緩解程度。李小青研究得出企業處于連鎖董事網絡中心時有利于緩解融資約束,當企業在網絡中所處位置靠近中心時,更有利于企業獲取資源或資金,從而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葉翠紅實證研究得出,融資約束是抑制企業綠色創新的重要因素,相較于一般創新活動,融資約束對企業綠色創新活動抑制效果更為嚴重。據此,本文推測在股東社會網絡與綠色創新中融資約束起到中介作用,是股東社會網絡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的機制之一。提出如下假設。
H2:股東社會網絡位置與企業綠色創新正向相關中融資約束起到中介作用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08-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并對樣本進行以下篩選處理:(1)刪除金融業和保險業公司;(2)刪除ST、*ST公司;(3)刪除相關數據缺失或異常的公司。經過篩選處理,最終獲得20503個樣本。通過CSMAR獲取滬深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信息,通過PAJEK計算得到股東網絡中心度指。本文財務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綠色專利申請量數據來自CNRDS數據庫,采用Stata16.0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
2.變量設計。①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綠色創新。借鑒王旭的研究,本文構建綠色創新指標GP,選取企業綠色專利申請量來衡量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綠色專利申請量為綠色發明專利申請量與綠色實用型專利申請量二者之和。綠色創新指標GP通過計算得出的綠色專利申請量加1并取自然對數進行處理。②解釋變量。本文研究使用股東社會網絡的網絡中心度來衡量企業的股東網絡位置。股東社會網絡利用企業的前五大股東進行構建,通過PAJEK計算得出,當一個上市公司前五大股東與其他上市公司前五大股東存在共同股東的時候,兩個上市公司之間存在股東社會網絡鏈連接關系,否則不存在連接關系。參考羅棟梁等研究,股東社會網絡中心度利用程度中心度(Degree)、接近中心度(Closeness)與特征向量中心度(Eigenvector)進行衡量,程度中心度衡量上市公司與同一網絡其他公司連接的數量,代表了公司在股東社會網絡中的直接影響力,數值越大代表公司在股東網絡中越靠近中心,重要程度越高;接近中心度衡量公司在網絡中與其他公司的接近程度,當公司在網絡中越接近中心,與其他公司越接近時,接近中心度越高;特征向量中心度代表網絡節點的綜合影響力,反映節點在網絡中的重要性。③控制變量。參考周雪峰的研究,控制變量為如下變量:企業年齡(Age),企業規模(Size) , 盈利能力(Roe),市場競爭強度(Comp),獨立董事占比(Lndep)股權集中度(Top10),研發投入(RD),除此之外,本研究在模型中將年份效應(Year)和行業效應(Industry)作為啞變量進行控制。④模型設定。為驗證假設1股東社會網絡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構建模型。其中,GP為被解釋變量綠色創新,Degree、Closeness、Eigenvector為解釋變量,分別為上市公司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Control為表格中列舉各項控制變量,Year、Industry為行業效應與年份效應,β0為截距項,β1為變量系數,βk為隨即干擾項,k為控制變量數,i、t為上市公司和時間。
1.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分析變量的描述性分析可知我國企業綠色創新(GP)的最大值為7.386,最小值為0,均值為1.068,最大與最小值的差值表明企業在綠色創新能力方面存在差異。Degree的最大值為889,最小值為0,均值為82.82,表明股東社會網絡中不同企業與其他企業的聯系存在差異,與Degree的接近中心度差異較小。持股集中度(TOP10)最大值為0.891,最小值為0.220,均值為0.343,標準差為0.144,表明不同企業中股權結構區別明顯。獨立董事占比(LNDEP)最大值為0.800,最小值為0.333,均值為0.377,標準差為0.0555。其最大值最小值差為0.467,說明獨董比例在不同企業之間存在差異。RD(研發投入)最大值為0.299,最小值為0,均值為0.0422,標準差為0.0415,小值為0表明部分企業未開展任何研發活動。
2.基本回歸分析。首先對本文模型進行回歸,研究企業綠色創新能力是否受到企業所處股東社會網絡位置的影響。從結果可以看出,Degree的回歸系數為0.0002,在1%水平上正顯著,這表明企業綠色創新能力受到企業所處股東社會網絡位置的影響,股東社會網絡位置越高,企業綠色創新能力就越強,因此,假設1成立。
3.穩健性檢驗。①更換解釋變量。為了保證結果穩健性,驗證假設2,本文選取股東社會網絡的接近中心度與特征向量中心度代替之前的程度中心度,從而衡量企業綠色創新能力。結果表明接近中心度(Closeness)的回歸系數為0.4639,在1%的水平上正向顯著,驗證假設2的成立,即企業所處股東社會網絡位置與企業綠色創新正相關。②單邊截尾。參考陳強遠的做法,本文將解釋變量Degree進行單邊截尾,截去了Degree最小的15%的樣本,并重新回歸,回歸結果與前文一致。③滯后一期。為了避免遺漏變量偏差和反向因果關系,進一步解決內生性問題,參考孫傳旺的做法,對所有的控制變量進行滯后一期的處理,將程度中心度滯后一年,其回歸系數為0.0001,仍在1%水平上正向顯著,檢驗結果仍然成立。
前文研究發現股東社會網絡對企業綠色創新會產生一定影響,即網絡位置越靠中心,企業綠色創新能力越強,現探究其內在影響機制。本文參考葉翠紅,選擇不含內生性特征、易于計算且穩定性強、更適合衡量中國企業融資約束程度的SA指標來衡量企業融資約束。參考溫忠麟研究,我們對上述假設建立模型進行檢驗。通過Sobel測試來驗證中介效應是否成立,以確保中介效應結果的準確性。
經檢驗,z值為3.8053,p值在1%上顯著,表明該中介路徑成立,說明股東社會網絡位置影響企業綠色創新中,融資約束是其內在機制之一。
1.結論。首先,股東社會網絡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對企業綠色創新均有正向促進作用,企業所處股東社會網絡位置越靠近中心,對企業綠色創新正向影響越明顯,企業股東可以通過股東網絡獲取資金、資源與專業技術,幫助企業進行綠色創新。其次,融資約束在股東社會網絡與企業綠色創新之間存在中介效應,企業通過股東社會網絡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企業融資資本成本,降低代理成本,從而減輕企業融資約束,提高企業綠色創新能力。
2.建議。①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現綠色轉型低碳發展。積極發揮股東的作用,提高股東的綠色創新意識,同一股東網絡下的企業也應當積極互相學習綠色創新知識與技術,開展綠色發展活動,多學習多交流,能夠提高股東及高管的環保意識,從而制定綠色發展戰略目標,加大綠色創新研發投入。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注重管理層的綠色管理經歷,注重綠色創新的人才培養,積極與科研所或高校進行綠色創新合作。②重視企業所處股東社會網絡的位置,以合理的計劃建設股東社會網絡。股東社會網絡影響方面較多,除綠色創新以外,對企業的信息獲取,融資約束,社會責任履行等都會產生影響,這些影響都可能為網絡位置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的內在機制。因此,企業應當不斷提高自身在股東社會網絡中的位置,可以通過股權結構治理,改善企業股權架構,與其他企業建立更多聯系,以提升企業自身與網絡內企業的交集,形成更高的網絡地位。另外,發行股票以提升企業融資,獲得資金的同時能夠改變企業現有的股權結構,以此企業可以和更高網絡位置企業形成聯系,間接形成與其他企業的更多聯系,進而提升企業網絡位置從而利于自身綠色創新與企業發展。③政府需不斷完善相關環保政策支持。企業進行綠色創新都需要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支持,出臺符合當代、當地的綠色生態發展政策,如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綠色信貸等,緩解企業融資約束等問題,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為我國企業進行環保綠色創新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