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勝男, 郜小龍, 胡建平*
(河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鄭州, 450008)
2022年我們從全省篩選出的信息采集縣10個,設置水產養殖漁情信息采集點共27個。 選取出了鯉魚、鳙魚、鰱魚、鯽魚、草魚、河蟹、南美白對蝦和克氏原螯蝦等8個常見養殖品種作為我省淡水養殖監測的代表品種;其中鳙魚、鰱魚、草魚、河蟹、南美白對蝦和克氏原螯蝦等6個品種為2022年度的重點關注品種。 通過對27個信息采集點2022年度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全年水產品銷售量共計1024.28 t,銷售產值1946.52萬元;全年生產投入共計1947.61萬元,其中苗種投入所占比為9.68%。 全年受災損失為231 kg,且均為病害損失,損失額共計4.9萬元。
2022年27個采集點的水產品銷售量共計1024.28 t,同比減少了48.72%;銷售產值1946.52萬元,同比減少了38.56%(表1)。 淡水魚類銷售量合計為815.27 t,銷售收入為1020.18萬元。其中,鯉魚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占淡水魚類銷售量和總銷售額的61.54%和56.98%, 是所監測的淡水魚類中銷售量和銷售額占比最大的品種;銷售量和銷售額占比第二的是草魚,其銷售量和銷售額在淡水魚類中占比分別為24.53%和28.8%。 淡水甲殼類的全年總銷售量共計209.01 t,銷售產值926.34萬元,同比增長了24.15%;其中,銷售量和銷售額占比最大的品種為克氏原螯蝦, 在淡水甲殼類中占比分別為66.94%和51.27%; 南美白對蝦以18.95%的銷售量和21.85%的銷售額在淡水甲殼類中位居第二。 (表2,圖1~3)。

圖1 2022年淡水魚類及甲殼類出塘價格變化趨勢

表1 2022年和2021年各監測品種銷售量和銷售收入的對比表

表2 2022年和2021年主要監測品種銷售單價對比表 單位:元/kg
從2022年各監測點的監測結果可以看出, 淡水魚類品種中, 除草魚和鯉魚的單價有所降低外,鯽魚、鳙魚和鰱魚的單價均有所增長,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6.35%、8.24%和4.18%。
淡水甲殼類的平均單價同比增長了8.79%,其中克氏原螯蝦和南美白對蝦的銷售單價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6.07%和21.89%; 河蟹的銷售價格則有大幅降低,同比下降25.73%(表2)。
2022年1~12月, 淡水魚類和淡水甲殼類出塘價格變化趨勢見圖1,各主要監測品種出塘價格的變化趨勢見圖2。 如圖所示,淡水魚類中,草魚的主要銷售月份在1~6月及12月, 其出塘價格持續上升在6月份達到峰值40元/kg,隨后呈下降趨勢;鯉魚的主要銷售月份在1~5月,其出塘價格的最高值是1月份的12.14元/kg,之后的月份出塘價格均有所下降。在淡水甲殼類中,克氏原螯蝦于2月份開始進行售賣,一直銷售到10月份,其出塘價格最高值為2月份的80.77元/kg,最低值28.72元/kg則出現在4月份; 河蟹和南美白對蝦分別于10月份和8月份上市, 均在11月份結束銷售, 二者出塘價格的峰值分別為91.03元/kg和56.29元/kg。

圖2 2022年各監測品種出塘價格變化趨勢

圖3 河南省采集點生產總投入組成情況
2022年全年生產投入總計1947.61萬元, 同2021年相比,同比減少了63.49%。 其中:物質投入所占比例最大為87.94%, 人力支出占7.18%, 服務支出占4.88%。在物質投入中,占比最大的為飼料費34.66%,但與2021年相比仍有明顯下降。
2022年河南省各采集點的經濟損失主要為病害損失,共計4.474萬元,同比減少98.86%,產量損失2.702 t,同比減少93.07%。 其中,民權縣病害損失最為嚴重,經濟損失為4萬元,但是與2021年相比,同比減少了81.65%,損失大幅降低。
2022年河南省的27個信息采集點淡水魚類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為1024.28 t和1946.52萬元,與2021年相比,均有大幅度下降,原因可能是在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形勢逐漸嚴峻,疫情防控政策影響正常市場銷售,直至12月份才有所緩解。 但是草魚的市場價格較2021年有所上漲, 鼓勵和激發了廣大養殖戶在養殖生產和銷售方面的熱情和積極性。
2022年河南省各采集點淡水甲殼類的銷售量共計有209.01 t,銷售收入為926.34萬元。南美白對蝦的銷售量同去年相比呈下降趨勢, 而克氏原螯蝦和河蟹的整體銷售情況較2021年相比有了明顯好轉。可能是因為2021年克氏原螯蝦和河蟹的銷量不高,導致2021年全省范圍內這兩個品種的養殖量有了明顯下降, 使得2022年兩個養殖品種的銷售情況明顯好轉;其次,高溫等原因也會造成銷售價格的升高。
2022 年河南省各采集點的生產投入總計1947.61萬元,較上一年度減少了63.49%,其中飼料、服務支出和其他物質投入的占比有所下降, 其余投入占比均有所提高。 2022年水產品市場整體表現欠佳,生產投入較2021年大幅下降,總銷售量較2021年大幅降低。
2022年河南省部分地區發生病害, 主要集中在商丘市民權縣、 信陽市平橋區和駐馬店市西平縣的采集點。病害影響是主要原因,以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的影響較為嚴重。 病害的發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在夏季來臨前后的養殖生產中,需要注意病害防控,盡可能降低病害的影響。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尾聲,大宗淡水產品價格逐漸趨于穩定, 預計2023年大宗淡水產品的消費量將會迎來一波上漲,價格變化可能不會特別明顯。
監測結果顯示,2020~2022年水產品銷售波動很大,近三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水產品市場也相對低迷,同2019年相比,各采集點銷售量仍處于下降趨勢。“十四五”以來,河南省高度重視水產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從生產端: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池塘尾水治理和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建設;從加工端:推進水產品加工設施設備引進與補助;從銷售端:促進漁業特色小鎮、大水面生態漁業基地建設,貼合國家政策,拓展漁業發展新路徑。堅持為百姓提供放心可靠、綠色高質量的水產品,以漁業發展助力河南省農業強省建設。
2022年長江流域、 淮河流域8~10月份降水量低于往年,大范圍干旱缺水,河南省信陽市、南陽市各中小水庫水位低于警戒水位,一些高密度養殖、用水量大的養殖戶應對措施不完善,出現一部分損失,從2021年鄭州“7·20”洪澇災害到2022年大范圍干旱,極端天氣頻發引起的自然災害愈演愈烈, 建立各種自然災害的預防機制, 及時出臺應對極端天氣的具體措施,成為水產養殖業減災防災的重中之重。
2022年新冠疫情反彈,防控政策逐步收緊,導致全年水產品銷售情況較2021年相對差一些, 大宗淡水魚類銷售情況下降超過50%以上, 甲殼類較上一年度銷售情況好于預期, 其中克氏原鰲蝦與河蟹增長幅度明顯。預計2023年,人們對高品質水產品需求量有所增加,大宗淡水產品的消費量雖有所上漲,但難以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鯉魚、鯽魚等大宗淡水產品出塘價格仍然會有小幅度的波動, 銷售量會呈現回升的趨勢,整體銷售情況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