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茜 楊玉杰 陳云超 張 暉 宋 敏 王 冰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廣西南寧市 530021
手術室護理是外科護理學的重要內容,不同于一般臨床護理,其護理內容特別注重強調嚴格的消毒滅菌觀念、無菌技術操作規范、手術配合基本操作規范[1],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在手術室護理教學過程中對護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手術室護士護理教學主要采用教師講解示教后,學生自行練習的授課模式,但由于教師在示教過程中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學生容易混淆。而現實教學條件又無法給予學生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們普遍缺乏臨床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不太理想[2-3]。因此,如何指導護生們快速實現教學角色轉換,是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重點。本文嘗試將角色轉換教學模式應用手術室護理教學,實現從“教師講課為主”到“學生自學為主”的轉變,實現教師從“授課者”到“引導者”的轉變[4],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利于提高手術室護理教學質量。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4—5月于本院臨床見習的2020級護理專業輪轉生90名,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名。觀察組男11名,女34名,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47±0.32)歲;對照組男12名,女33名,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33±0.27)歲。兩組護生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護生在參與本研究前均已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師以《手術室常見操作方法指南》和《手術配合細則》作為護生見習期間的指導性文件。課程以普外科一、二級手術如小切口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為案例,在進行手術室護理知識點講解時重點突出器械護士、巡回護士及醫生三者的主要工作內容及三者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于手術模擬室進行示教時,術前的宣教與器械的準備、術中患者體位的擺放與器械護士傳遞器械要點、術后器械臺的整理和訪視等,帶教老師應示范到位,同時強調護理要點。
1.2.2 觀察組采用角色轉換法:學生們自由組成4人小組后,教師將課程安排與學習文件發給學生,并督促其自行學習與補充課程相關資料,同時指導學生課前提前熟悉術中需要用到的器械和藥品等,如闌尾手術需要用到闌尾拉鉤、彎分離鉗、直分離鉗、彎剪、直剪、腹壁縫合針等器械以及麻醉與抗菌藥物等。見習課上4人小組,分別扮演患者、巡回護士、器械護士、醫生進行練習,帶教老師在旁進行指導,4人4個角色在練習的過程中互換,每位學生輪流扮演4個角色。(1)器械護士的護理操作:①術前1d查看手術通知單,了解手術及預施手術步驟,麻醉方式,參與病例討論,并與巡回護士訪視,檢查患者各項檢查和準備是否完畢;②術前1h與巡回護士一起核對患者的姓名、住院號、床號以及手術部位;③術前30min提前消毒雙手,有序擺放手術所需物品于器械桌上并與巡回護士一同核對;④術中嚴格無菌操作配合醫師對患者進行消毒處理后給予無菌鋪巾;⑤術中準確迅速傳遞手術所需器械和物品;⑥術中密切觀察手術步驟及患者的情況,記錄手術物品的如止血紗布的使用情況,規避紗布遺留問題;⑦術后清理手術間并使用紫外線空氣消毒,對相關器械急性清潔后清點數量后歸位。(2)巡回護士的護理操作[5]:①術前1d提前查看手術單知曉手術內容,并進行病例討論,隨后與器械護士一同訪視患者,做好術前宣教以及查看患者術前檢查情況;②術前1h嚴格落實三查七對;③術前30min與器械護士一同核對手術所需物品;④術中構建輸液通道,協助麻醉,按醫囑給藥;⑤術中協助醫生擺好患者體位,固定患者,協助醫生包扎傷口;⑥術后與器械護士一同清點核對器械及手術物品的數量,并做好記錄;⑦術后給予生活指導與心理護理,且定期隨訪,觀察患者切口愈合狀況及術后是否出現并發癥,并及時進行干預。(3)主治醫生:①術前評估患者狀況后,通過宣教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術前注意事項、手術方式及術后并發癥等情況,并指導家屬仔細閱讀手術知情同意書并簽字;②術中與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相互配合完成手術;③術后隨訪,密切觀察術后患者狀態,適當給予心理指導,如遇突發情況,及時干預。(4)患者:根據不同疾病的要求,如闌尾手術,患者疼痛部位于右下腹部,模擬患者的護生應最大限度還原患者不適情況,以便于真實模擬手術室操作及護理。護生將參與手術的名稱,不同手術護理要點,手術心得等記錄于見習記錄本中,以便后期帶教老師掌握學生的情況。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執行指導職能。對個別操作能力差的護生給予指導,難度大的護理操作項目給予協助,檢查工作的執行情況。模擬室長期對護生開放,護生可以邊實踐邊模擬練習。出科前帶教老師組織護生進行出科綜合能力考核,并分發自制見習效果的評價表及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生出科綜合能力考核、見習效果的評價及滿意度3個方面的情況。(1)出科綜合能力成績組成包括理論知識成績、操作技能成績及溝通技巧能力成績,每項考試成績總分均為100 分。60分及以上為成績合格,評分越高表示對相關理論知識、溝通技巧的掌握度及操作技能越強。(2)見習效果評價包括對手術步驟及手術室工作程序熟悉度、手術物品準備熟練度、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程度、術中傳遞器械的熟練度、護理工作的積極性5個維度,每項0~20分,由帶教老師及護生本人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見習效果越顯著。(3)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評分,包括護生對教學內容及方式滿意度、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非常滿意(評分≥90分)、滿意(60 分≤評分<90分)、不滿意(評分<60分)3 個評價標準,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2.1 兩組護生綜合能力成績比較 觀察組護生理論知識成績、操作技能成績、溝通技巧能力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綜合能力成績比較分)
2.2 兩組教師對護生及護生對見習效果的評價比較 教師對觀察組護生對手術步驟及手術室工作程序熟悉度、手術物品準備熟練度、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程度、術中傳遞器械的熟練度、護理工作的積極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生對手術步驟及手術室工作程序熟悉度、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程度、術中傳遞器械的熟練度、護理工作的積極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護生手術物品準備熟練度得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師對護生及護生對見習效果的評價比較分)
2.3 兩組護生對教學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生對教學內容及方式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對教學滿意度比較
手術室是一個高科技、快節奏、高強度的科室,需要每名手術室護士都具備嫻熟的技術和敏捷的反應[6]。隨著醫學模式的轉換,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術前手術器械與藥物準備齊全、無菌操作規范、術中與醫生配合默契,術后清理與消毒徹底[7]。不同的手術所采用的手術方式不同,其所需的儀器、手術器械、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用藥、手術體位安置也均不同[8],根據教學大綱護生需在4周的見習時間里全面掌握手術室工作內容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讓護生在較短時間內盡快熟悉并適應手術室流程,勝任手術室工作,完成從護生到護士的角色轉換。本研究通過角色轉換讓護生輪流扮演手術室中的醫生、患者、器械護士、巡回護士角色,深入體驗不同角色的職責與感受,以此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掌握手術室護理知識與技能,利于護生日后形成嚴謹的思維模式。
本文結果顯示,實施角色轉換教學的護生理論知識成績、操作技能成績、溝通技巧能力成績均顯著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法的護生;教師對實施角色轉換教學的護生見習效果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傳統教學法的護生;實施角色轉換教學的護生對手術步驟及手術室工作程序熟悉度、無菌技術操作規范程度、術中傳遞器械的熟練度、護理工作的積極性評分均高于傳統教學法的護生;實施角色轉換教學的護生對教學內容及方式滿意度高于傳統教學的護生。分析原因:傳統教學護生在帶教老師的安排下機械性地記憶護理知識要點及護理操作,與醫生、患者的溝通交流相對缺少,從而導致其護理質量不佳[9]。采用角色轉換教學方法,護生的角色轉換專業意識增強,有利于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組織合作能力,增強口語表達能力[10]。同時在帶教老師引導下護生主動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11],因此,護生角色轉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利于其全面掌握手術室護理工作內容以及提高臨床綜合能力,從而保證教學效率和質量[12]。
綜上所述,角色轉換在手術室護士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利于全面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明確各崗位護士的工作職責,從而提高工作規范性,降低遺漏及差錯的發生率,保證護理工作有序高效進行,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