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高職美術教學的實踐探索中,新課程改革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基于此背景,文章設計調查了高職美術教學的問卷調查,從課程資源、師資力量、課程開展過程、課程評價四個方面分析高職美術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實踐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學;高職;新課程改革;問卷調查
一、高職美術教學調查方法與實施過程
(一)研究方案
本研究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職美術教學現狀調查出發,對相關政策和文獻進行研讀,確定了以問卷調查為主的研究方式和調查內容:課程資源、師資力量、課程開展過程、課程評價。在此內容上,本研究還設計調查層次,構建調查題目,編寫調查問卷,通過預調查的方式對問卷進行前置檢測,如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在問卷符合相應標準后再開展正式調查。調查后所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旨在探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職美術教學的開展現狀,并為促進其逐步深化拓展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二)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選取浙江省3所高職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及相關人員,且為了使樣本更具有典型性和科學性,選取的高職學校已經接觸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調查方式為電話尋訪、網絡查詢等。
(三)調查方法
為了保證本次調查內容的全面性、客觀性、廣泛性、針對性,本次研究以網絡問卷調查為主,以資料輔助分析和線下任務訪談作為補充。
1.調查問卷的命制
調查問卷的設計如下:第一部分,問卷被調查者的基礎情況,主要包括其身份信息;第二部分,美術教育的現狀調查,主要從課程資源、師資力量、課程開展過程、課程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出發,共計21道題,其中單選題16道,多選題5道,具體分布如表1所示。
2.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完成該調查問卷的命制后,研究人員隨機抽取了相關高職學校25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調查,運用IBM SPSS 21.0軟件對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其中信度采取Cronbacha系數法,結果為0.897,超過0.8,再使用KMO和Bartlett檢驗對效度進行驗證,KMO檢驗結果為0.887,也超過0.8,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結果為p值小于0.001,表明本調查問卷結果合理,信度和效度均符合標準,可以應用于高職美術教學的調查研究。
3.問卷樣本處理
調查實施過程中,共發放問卷259份,回收問卷247份,問卷回收率為95.4%,其中有效問卷為236份,問卷有效率95.5%。
4.數據分析軟件工具
將調查后的問卷回收后進行分析匯總,提取作答結果,使用IBM SPSS 21.0和Excel365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5.輔助資料搜集
這個調查主要針對問卷調查無法完成的部分進行調查,具體研究方法為查閱檔案。查閱相關檔案情況如表2所示。同時,調查過程中對3所高職學校的15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了訪談,每個學校5位,分別為3位教師,1位學生,1位教學行政人員。
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樣本構成
如表3所示,本次調查涉及的對象來源廣泛、全面,包括從事美術教育的教師、其他科目的教師、高職學生和教學相關的行政人員。其中學生涉及各個年級,教師的教齡也不等,樣本分布均衡,調查結果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參考性。
(二)高職美術教學開展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1.美術課程設置及師資力量
(1)總體描述性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發現,關于高職美術教學的設置情況,89.2%的調查對象認為高職美術教學必須開展,但僅有42.1%的調查對象對其所在學校的美術課程設置滿意,多數表示不滿意或不關心;有62.7%的調查對象認為其所在學校正常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關于高職美術教學的師資力量,74.6%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高職學校的美術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結合人物訪談也可發現,學生、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對美術教學不夠重視,只重視和考試相關的科目?;谝陨戏治?,高職學校對美術教學有一定的認知與實踐方面的基礎,但落實情況仍有不足,需要在新課程改革中進一步落實。
(2)美術課程設置和美術師資配置的相關性分析
高職美術課程設置和美術師資力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793,在0.01水平呈現顯著的相關性,說明美術課程的設置和美術師資力量的配置有顯著正相關關系。
2.美術教學過程
(1)總體描述性結果分析
關于教學過程,52.8%的調查對象認為,高職美術教學的過程并不完善;69.2%的美術專任教師能明晰核心教學問題的各個環節,并且能落實在課程的開發中;84.6%的教師認為,舊有的高職美術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的結合不夠緊密;74.3%的調查對象贊同新課程改革會影響高職美術教學,且美術教育應順應新課程改革做出調整和改變。
關于美術課堂的改革方向,87.6%的教師認為,美術教學應實現課程學習與課外練習或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于美術專職教師的自評,僅有47.2%的美術專職教師認為已經達到符合的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分析,雖然絕大多數美術專職教師希望開展真實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美術教學,但實際上美術教學中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在新教材、核心教學要素等方面還未進行深入的實踐探索。
(2)美術教學過程和美術新課程改革投入的相關性分析
筆者分析高職教學過程完善度和美術新課程改革投入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二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41,在0.05水平呈現顯著的相關性,說明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完善度和美術新課程改革投入配置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增加美術新課程改革的投入將有助于完善美術教學過程。
3.學生美術素養評價
(1)總體描述性結果分析
數據顯示,有42.1%的教師了解應該如何評價美術教學,即培養學生“美”的素質,但是他們認為美術不參與升學考試,因此美術評價無關緊要。對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評價均有了解的教師和教學行政人員僅占31.7%。87.2%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高職美術教學的評價體系不夠合理規范,不能有效地評估學生的審美和藝術創造能力。21.8%的教師認為,學生的美術能力培養可以和其他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并且知曉結合方法。61.2%的教師認為,目前美術教學成果評價體系已經和美術教學脫節,且分析學校內的檔案資料可以看出,美術教學成果評價較為敷衍,尚無標準體系。
基于以上數據,無論是對學生審美素質發展的評價,還是對學生審美能力和其他能力的綜合培養,從評價反饋、教師指導,到評價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各個環節都非常薄弱,存在許多不足,在發揮育人功能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審美素質評價與教師、學生認知的相關性分析
分析審美素質評價現狀和教師、學生對審美素質評價的知曉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371,且在0.01水平程度上呈現出顯著相關性,說明審美素質評價和教師、學生對審美素質培養之間的認知存在正相關關系。
三、調查結論
(一)美術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結合
高職學校加大美術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投入有助于完善課程教學體系,而加大課程改革方面的投入有助于完善美術教學的過程。
(二)美術教育評價體系不足
高職美術教學欠缺合理的評價體系和維度,教師無法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評價,難以運用評價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和后續職業生涯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中,美術教育與綜合素質的結合仍存在問題,課程、教學、評價三個重要環節的銜接不足。
(三)新課程改革在高職美術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問題
在統籌課堂內外、增強活動體驗等方面,新課程的開發仍有差距。同時,教師對美術教學的形態和功能的關注與探索尚不足,發揮美術育人功能方面還存在短板,且缺乏高品質美術課程。
四、高職美術教學的實踐建議與策略
(一)加大師資力量投入,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高職學校應配備相匹配的師資力量,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實時更新相關的教學理念,并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提高綜合素質。
(二)創新美術教學模式,發揮學生自主性
教師要采用新課程改革相關的教學理念,以及現代教學輔助技術,開展現代化美術賞析。教師還要加強課內外的互動,如結合參觀博物館等模式,為學生創建完整的學習流程,熏陶學生成長,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
(三)完善美術育人評價,開展綜合素質培養
高校應加強美術教學評價機制的建設,將新理念納入日常教學和考核過程;制訂美術素質的評價方案,攻克綜合素質評價難以全面培養的大關,充分發揮反饋機制的作用,實現高質量綜合育人。
參考文獻:
[1]顧燦.基于調查的高職美術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思考[J].成才之路,2022(25).
[2]陶濤.高職學院藝術設計類學生課外技能培訓調查問卷分析報告: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婦女(下旬),2014(12).
[3]閆薪宇.以就業為導向的南陽高職美術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4.
[4]李欣蕓.高職院校美術課程思想教育探索與實踐[J].公關世界,2022(24).
[5]汪洋.新課改視域下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與教學的適應性研究[J].亞太教育,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