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艷紅 馬天馳 楊瓊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助力教學改革方面成果顯著。本文分析了傳統商科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的價值和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通過搭建依托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網絡互動平臺,設計有商科特色的教學改革實踐路徑,實現高校商科教育的智能化和創新化,以不斷適應社會對商科人才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人工智能;商科專業;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7-0072-03
隨著大數據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業的生產模式、商業模式及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革與創新,對商科專業人才數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人工智能技術在商科專業實戰教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都體現出其時代性、創新性、靈活性的特點。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商科專業智能化創新教育路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提升一線教學人員的教研能力,改善商科類專業教學效果,在實踐過程中促進數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一、目前商科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場景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
傳統商科一線教學的主流教學場景一般是教室、機房和專業實驗室等。知識的講授主要以老師為主導,由課堂講解,紙質教材,幻燈片課件三個模塊組成。隨著網絡和大數據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社會對于商科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新商科學生培養的教學環境迎來新的挑戰。首先,傳統教學平臺針對學生特點進行的“因材施教”式訓練不足,缺乏教學場景的“精耕細作”。其次,跨學科能力培養相對欠缺,由于傳統教學資源所限,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通常會專注于本專業的知識講解,學生受到跨學科思維培養的機會有限。
(二)商科人才培養目標與一線教學內容融合度有待加強
進入21世紀,以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所引起的逆全球化的傾向等都成為影響新商科發展的重要因素。[2]然而,商科專業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社會商科人才需求的重點把握不夠,教師難以與時俱進地對商科專業的關鍵知識和重點內容進行教學,活用理論知識并將其應用到企業管理實踐中的商科類實踐教學內容欠缺。學生難以獲得社會實踐能力和核心專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商科人才培養目標與一線教學內容融合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眾多學習資源網站和課程視頻被廣泛推廣和應用,但學生的參與度、教師的互動程度、學生的學習次數都十分有限。在聽課過程中,學生對網上授課平臺使用的頻率不足、深度不夠。許多優秀教學資源閑置,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首先,從平臺使用的角度來說,教學平臺的眾多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了解和深度使用。部分教師并沒有深入了解并應用平臺設計的功能,僅僅將軟件用作日常考勤或消息傳遞的通訊工具。其次,從資源鏈接的角度來說,不同科目應用平臺不統一,一個專業的授課老師往往選擇不同的線上教育軟件。對于商科專業來說,專業內開設的很多科目之間都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內容關聯。以往在教學平臺的使用上,不同科目的老師選擇不同的平臺進行課程教學,學生日常使用的過程中就需要下載多個不同的教學應用,一個學生的手機中需要安裝四、五種不同的軟件。不僅如此,這種情況往往導致各個科目的教學資源也分散在各個平臺上,并沒有連接成知識網絡。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給學生的使用帶來困難,還導致了同類知識點沒有得到匯集,重復教學或教學盲區的問題,導致教學效率下降,教學效果欠佳。從學生使用的角度來說,有些學生并沒有充分利用老師上傳的知識,也不會去主動點擊上傳資源,這就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四)教師隊伍素質仍需提高
由于商科教學有需要培養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商科教師隊伍的素質也需要不斷地提升。目前,商科教師隊伍中,擁有企業管理層工作經驗的教師人員不足。教學更加偏重于理論方面,創新創業思維還需要進一步貫徹。此外,教師作為專業化人員應具備特有的信息素養。[3]部分教師運用網絡技術教學不熟練,一線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功能,僅僅是流于一些簡單功能,比如課堂簽到、ppt放映等。網絡技術應用的局限性導致課堂中與學生互動不夠,難以全方位拓寬學術視野。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商科教學設計創新
人工智能技術和教育數字化在商科專業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了極大作用。信息技術在學習環境創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非傳統的班級授課環境所能企及。[4]針對當下商科教育教學所面臨的困境,本文提出通過構建人工智能教室授課環境、人工智能教師管理平臺、人工智能學生學習平臺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設計。
(一)構建人工智能教室授課環境
人工智能化的教室授課環境是提高教學活動效率的重要推動力量,智能教學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高效、舒適的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單項輸出”,新型教學模式更看重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針對如何能從硬件方面引導和提升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和反饋頻率的問題,人工智能教室從幾個關鍵節點進行設計。
首先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智能環境控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聯動硬件設備,例如教室內攝像頭,考勤機,智能黑板等硬件設施,分析學生到課率、抬頭率、學習高效時間段等數據。教師根據智能數據對授課內容進行重整,提高課題互動效率和互動效果,實現全面、系統的課堂過程管理。
其次是活用人工智能技術中的圖像識別,遠程聯動等方式,實現課堂內容的豐富化。利用課堂智能硬件將教案、課件、案例和展示要求等課程學習資料提前傳輸給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智能白板連通學生個人的電子設備,學生可以對于課堂內容和所授商業案例進行反饋和輸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此外,還可以運用電子設備進行隨堂測試,運用人工智能迅速分析出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構建人工智能教室實現授課過程透明化和系統化,形成數字教學資源,進行存檔,方便后續教學資源的維護和學生多次學習,還能促進師生交流和系統交流。
(二)構建人工智能化教師管理平臺
人工智能系統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狀態、抬頭率和筆記率進行實時抓拍和數據采集統計,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對同學們進行個性化教學,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和疑惑。
教與學活動的本質是交互,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以及人與物之間的交互。[5]智能化教師管理平臺有助于收集學生的整體信息,分析學期課時,教師根據整體的教學數據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進行調整, “對癥下藥”調整教學戰略規劃。在教學過程中人工智能系統能夠自動提取學生問題關鍵詞,將學生疑問整理入庫,協助教師進行答疑。在課程結束后,教師管理平臺可以收集課后評價以及學生對于課程的反饋并做出調整,即時掌握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動態,對于下一步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規劃進行精準的規劃與判斷,增強學科教學的預見性和靈活性。
(三)構建人工智能化學生學習平臺
隨著數字化和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對教學內容精細化和更細膩的實際教學顆粒度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培養學生靈活使用商科所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構建人工智能化學生學習平臺,通過機器算法優化推送個性化知識和習題,分別從學生學習情況的及時評估,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學習內容的智能推薦三個部分入手,優化學生的學習路徑,實現學習方式多元化。這種方式比傳統教學更能幫助學生著眼于綜合視角進行學習,并且針對不同性格和學習方式的同學優化學習路徑,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成果,達到學習目標。
現代商科知識結構包括對商務活動某一領域專門技能的掌握和對企業整體運營的通曉,所以既要有“專才”的觀念,也要有“通才”的觀念。[6]商科專業涉及學科知識廣,內容復雜而具體,需要具有多學科跨專業內容學習的綜合能力。通過人工智能構建學習平臺,綜合應用知識圖譜,對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痕跡進行跟蹤,利用機器學習分析學生平臺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平臺從學生商科專業出發,匹配與該專業相關的交叉學科信息進行推送,對學生性格進行個性化測評,為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向,從而全面地進行綜合素養的培育。
三、人工智能商科教學框架保障措施
(一)明確商科人才培養目標
未來“新商科”人才要體現復合型、創新型和應用型特征。[7]人工智能技術在商科專業培養中的應用首先要根據時代發展明確商科人才標準,制定清晰的培養目標。這就需要認真梳理當前商科人才培養體系,準確把握商科教學理念,提煉過往成功案例方法論,將抽象的商科教學概念具象化,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踐。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夯實商科知識基礎、創新商科思維,提高商科學生將理論技能運用于實踐操作的能力,讓教育教學目標明確順應學生成長路徑。
(二)搭建人工智能數據平臺開展教學工作
通過人工智能數據平臺對教學過程發揮支撐作用,維持學生端、硬件端和教師端的三方平衡。人工智能數據平臺利用日常采集的教學數據進行分析,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追蹤學生的學習記錄,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精細化教學,為學生的商科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人工智能數據平臺拓展商科教學實踐應用。在商科學習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課基礎,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教育是學習創新活動的知識體系,是掌握創業創新的基本規律,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育活動。[8]利用線上平臺開展創業創新活動,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實踐方式和教學手段。并且通過搭建線上人工智能教育平臺,方便教師在線上開展創新創業主題教育,通過引入企業模擬游戲,創業沙盤,組隊展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真實感受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綜合能力。
(三)三方統籌配合,共同促進人工智能平臺發展
對于平臺開發者來說,平臺功能的開發應該結合一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內容設計。從商科教學的特性出發,圍繞實際商科教學中的應用性、綜合性和互動性等特點進行平臺開發設計。深入了解一線教學需求和商科人才發展目標,結合實際需要進行技術應用。
對于教師和學生側,線上學習平臺的完成度和契合度是發展教學人工智能化的必要前提。商科教學的現代化首先是教學觀念的現代化。[9]線上教學,課后實踐,企業實習,幾個關鍵節點共同構成了商科學習閉環,形成了商科教學生態環境。在將商科教學融入大數據和數字技術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過程不失真、不適配,教師和學生應相互配合,及時反饋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數據平臺的繼續發展。三方面協同一致,統籌規劃,才能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最大優勢,最大限度地促進智慧教育的發展。
四、結束語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技術和新體系為商科專業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利用數字教學模式,把握教務教研方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研究提出需要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建設健全人工智能網絡數據平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搭建教學創新平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學創新設計以夯實學生專業知識,拓寬商科實踐邊界為目標,進而滿足國家對商科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最終促進我國商科類專業教育教學的成功變革。
參考文獻:
[1]張嬌,徐麗娜,阿依娜西·加吾達提,劉銀.大數據背景下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30):46-47.
[2]宣昌勇,晏維龍.“四跨”融合培養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20(6):51-53.
[3]王衛軍.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4]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5]楊現民.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9-34.
[6]紀寶成.我國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6(10):1-4.
[7]鄭毅,王慧敏.“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新商科產教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8(6):33-37.
[8]陳強.“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及推進策略——以新商科專業群為視角[J].中國高校科技,2019(11):73-76.
[9]王曉東.關于我國高等商科教育發展的思考[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12):57-59.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