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其目的在于縮減學生的作業時長,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以及校外培訓負擔,真正意義上釋放學生學科學習中的主體價值,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對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來說,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深入觀察“雙減”政策下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的發展動態,引入新型的教學模式,達到小學美術教學優化的目標,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美術課堂氛圍中認真學習。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美術教學;優化對策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小學美術教師開始迎合現代教育思潮,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引入現代美術教學策略,為打造優質的美術課堂做出努力。“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引入先進的教學思想,采用科學的教學對策,開啟小學美術的有效教學,達到美術課堂減負提質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小學美術教學優化目標,成為擺在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教育任務所在。
一、“雙減”政策下小學美術教學原則
(一)“雙減”政策概述
迄今為止,“雙減”政策已成為我國教育領域促進教育深層改革的一項核心舉措,“雙減”政策呼吁減輕傳統學科教學中學生的課業負擔以及課外補習負擔,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促進我國義務教育的良性發展。“雙減”政策需要在中小學各個學科中得到深入落實,尤其是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來說,其教學內容具有自身專屬的學科屬性,對學生藝術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在促進學生創新意識提升方面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一教學理念下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有助于學生有效獲取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科學習負擔,減輕了學生由于過于沉重的學習壓力而導致的厭學心理,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效率和學習效果,這同美術教學中緩解學生緊張學習情緒這一教育目標不謀而合,因此在“雙減”政策的推行下,可以為學生帶來一種創新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二)小學美術教學原則
1.注重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開啟成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在興趣導向的課堂氛圍中可以獲取全新的學習體驗,有效獲取課堂知識,提升學習效率,推動學科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雙減”教育政策的推出,旨在強調課堂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興趣愛好,促使學生回歸快樂學習的本質,釋放學生的課業壓力,在這一教學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和學習偏好,在教學活動中開啟趣味性教學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身于學習實踐活動中,在自主探究的歷程中激活學生的美術學習思維,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在“雙減”政策的推行和深化進程中,必須改革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模式創新的歷程中進入更多豐富、多元、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效果,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滿足他們美術學習的綜合發展需求。
2.注重運用生活素材
美術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應用和實踐,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小學生年齡偏小,難以理解和接收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他們厭學等不良情緒的發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削減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不利于學生深入掌握學科知識的精髓。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將復雜的美術理論同生活建立聯系,使抽象的課堂知識變得形象可感,將美術課堂同美術生活實踐發生深度的銜接,使學生在美術生活藝術實踐中有效獲取知識,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鑒賞能力、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帶來一種全新的美術學習體驗,為實現小學美術教學的優化目標做出積極的探索。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優化的對策討論
(一)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營造出生動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多種信息以及學習資源中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
比如借助于網絡資源收集美術學科中的學習資料,豐富的學習資料更有利于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要做好課堂組織工作,使學生在收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中有豐富的美術體驗。教師在選擇美術信息資源時,要迎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
比如在“會說話的手”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推送“千手觀音”的舞蹈視頻,要求學生觀察該視頻的舞蹈造型、舞者的手勢,并就手勢設計技巧進行熱議,對于舞蹈表演的主題進行深度詮釋。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舞蹈手勢,之后要求學生畫出豐富的手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繪畫寫生活動,在視頻、手勢等的指引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也為學生的美術鑒賞學習活動提供了便利。實踐證明,通過對經典舞蹈作品“千手觀音”的觀賞,可以帶給學生震撼的視覺沖擊,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模仿舞者的手勢,美術鑒賞活動在自然中形成,并以美術中以繪畫的形式呈現創意成果,可以使學生獲取全新的美術審美體驗。
(二)參與美術創作實踐
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不斷創新教學觀念,改革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和活動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他們美術學習水平。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美術實踐操作的平臺,使學生在創作交流的過程中分享學習心得,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提升美術審美意識,獲取美術學習的樂趣,減輕他們的課業負擔。
如在小學美術“我的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手形游戲開展藝術活動創作,要求學生分別用畫筆在手上染上豐富的花紋,用色彩和飾品詮釋自己作品的畫風和特質,學生借助豐富的想象力,開啟藝術創作之路。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審美創作觀念,使他們感受到美術創作的無限樂趣,從而最終形成自己作品的獨特專屬風格。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的空間,遵循學生的美術天賦和愛好,做好引導工作,使學生體驗到美術創作的無限生趣,在美術創作的靈感中釋放學生壓力,減輕學生的學科學習負擔,使學生在參與美術創作實踐中促進學生美術綜合技能的全面發展。
(三)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
小學生喜歡形象性、趣味性的學習元素,小學美術學科的直觀性、形象性較強,因此可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為學生構建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獲取豐富的美術知識,使他們在藝術活動氛圍中提升美術學科綜合素養。隨著信息技術教學元素在學科教學中的普及,豐富了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賦予了美術學科持久的教學魅力。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形象真實的學習情境,拓寬學生的美術學習渠道,使美術課堂更加形象、直觀、可感。
例如在“中國畫與油畫欣賞”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推送精彩的中國畫與油畫欣賞視頻,形象生動的色彩、圖像、文字、聲音效果,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四)設置有效的美術問題
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設置有效的美術問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美術學習與審美思維,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美術問題的設計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學情,符合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心理,設計出開放性問題,呈現問題的啟發性價值。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美術課上的圖片與自己的臥室,進行別樣風情的生活化美術鑒賞活動,使學生在心理落差與視覺沖擊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各項感官功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比如在“漂亮的房間”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設備推送一組房間的圖片資料,在學生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圖片中房間的布置與裝飾有哪些特點和規律”“與你的房間對比,你能夠找到這些房間的獨特之處嗎”“若是讓你修改設計方案,你會提出什么建議”……學生結合問題,會專注于對圖片的觀察,認真研究房間的裝飾和擺設,并開啟自發性的交流活動,并最終出示較為中肯的設計建議。在課堂交流展示活動中,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踴躍交流思想,表述自己的觀點,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更加豐富的美術知識。
(五)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
美術學科的視覺形象化特質決定了小學美術教學無法脫離繪畫、圖像單獨存在,離開了生活與實踐,就無法將美術知識進行直觀、形象的再現。
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對美術鑒賞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進行小學美術鑒賞課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對藝術作品自由評價的空間,通過美術視覺意象的營造喚醒學生豐富的感官體驗,使學生在美術鑒賞中獲得美的感染與熏陶,獲取豐富的審美體驗,提升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力。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時,讓學生對美術的發展歷史具備清晰的認知,并學會理解和接收豐富的美術藝術元素至關重要,尤其是針對那些尚未經過篩選的美術作品。
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藝術鑒賞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例如在美術館中就先秦時期的文物學習,教師可以借助實物向學生講解商周時期青銅的歷史淵源、功能、歷史故事等,以及向學生講述兵馬俑的來歷,描繪兵馬俑的藝術感染力。還可以在中國歷史畫廊中為學生呈現中國古代唐宋時期的繪畫藝術,借助于諸如此類的美術鑒賞活動,有助于擴寬學生的藝術學習視野,使學生在歷史長河中體悟到美術作品蘊含的真正價值,使他們獲取更豐富的美術學科鑒賞體驗,從而提升藝術審美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了達到減輕學生課業壓力、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需要優化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就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而言,如何引入有效的教學手段,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實現小學美術教學優化效果,成為了擺在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教育課題。
【參考文獻】
[1]李鳳成.借助美術欣賞教學,涵育學生文化理解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2022(15):63-64.
[2]楊小文.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