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甜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課程游戲化理念的指導下,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放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了解游戲規則的基礎上,幼兒會在教師創設的游戲環境中,主動與游戲材料互動,進行自主探索。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加強游戲管理,用一定的規則規范幼兒的游戲行為,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幼兒園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專業活動室的管理,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還要重視對班級區域游戲與幼兒戶外游戲的管理,充分發揮游戲材料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時,幼兒園教師要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統籌投放軟件、硬件材料,助力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加強對專業活動室的管理,給幼兒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
專業活動室是幼兒園針對某個游戲活動專門開設的游戲教室。在專業活動室中,幼兒可以選擇適宜的材料進行自主探索。比如在美工活動室,幼兒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創作各種美術作品;在木工坊,幼兒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使用木工工具,創作木工作品;在編織坊,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編織工具,開展編織活動;在閱讀室,幼兒可以翻閱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但是,由于專業活動室的材料較多,空間有限,幼兒園教師要加強管理,才能讓幼兒玩得愉快,獲得成長。
(一)幼兒專業活動室的管理
幼兒園的專業活動室一般是為了解決班級活動區域不足等問題而創建的游戲空間。比如,美工活動室是為了解決班級美工區域不足的問題而創建的場所。在美工活動室中,不僅有大量的水彩顏料、排筆、陶泥、超級黏土等游戲材料,還有適合幼兒進行美工操作的小桌椅,便于幼兒展示作品的各類展示臺和展示架,可以用來沖洗顏料盒子的水池。教師可以提供充足的美工材料,激發幼兒藝術創作的興趣,調動幼兒的創作積極性,滿足幼兒的創作需求。幼兒園教師應對專業活動室加強管理,保證專業游戲活動室的常態化開放,不論是游戲材料還是班級幼兒的活動情況,都應記錄下來。
(二)將專業活動室游戲與班本主題活動結合
大部分幼兒園都會開展園本課程,而各個班級會圍繞園本課程內容,設計具體的班本課程主題活動。幼兒園教師應將專業活動室游戲與班本主題活動相結合,制訂系統的游戲活動方案,提高專業活動室游戲的質量。
例如,在班本課程“探索植物的秘密”主題活動中,在美術活動室,有的幼兒用樹葉印畫的方式,展示樹葉的紋理;有的幼兒用樹葉拼畫的方式,制作“貓頭鷹”“小狐貍”“多彩的房子”;有的幼兒創意性地用玉米棒制作了“玉米小人”;有的幼兒用花生殼貼畫的方式,制作了“花兒朵朵”。幼兒積極地運用自然材料,展示大自然的美,展現美好生活。在科學活動室,有的幼兒用放大鏡觀察樹葉的葉片,并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探索發現。同時,在科學活動室中,教師可以提供智能地球儀,只要幼兒輕輕一點,智能語音就會告訴他們,哪個地方有什么特色植物等。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幼兒能夠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繪本閱讀活動室,幼兒不僅可以翻閱各種有關植物的繪本,如《小種子》《彩虹色的花》《最棒的蔬菜》《有一棵植物叫龍葵》《奇妙的植物》等,還可以相互分享繪本故事。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分享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知道更多有關植物的知識,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還可以將專業活動室游戲與班本主題活動結合,幫助幼兒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開闊幼兒眼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創設適宜的區域游戲環境,統籌投放硬件與軟件材料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投放合適的硬件材料
小、中、大班幼兒的身高不同,如果不根據幼兒的身高安置合適的桌椅,勢必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小、中、大班桌椅和柜子的高度應接近幼兒的身體高度。小班幼兒的桌椅、柜子的高度應該較低,中、大班幼兒的桌椅應當高一點,以免幼兒在繪畫、寫字時,出現壓低頭顱或者彎腰的現象。幼兒園教師應根據班級幼兒的需要投放展示柜、展示架、圖書柜等,滿足班級幼兒的需求。
(二)開展混齡游戲,投放角色區域材料
在區域游戲中,角色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歡的一種游戲方式。隨著課程游戲化理念的落實,混齡游戲已經成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活動。幼兒園教師要以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為抓手,以提高游戲質量為目標,樹立以兒童發展為本的觀念,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例如,在混齡游戲“美食一條街”中,教師引導幼兒創設了“燒餅店”“燒烤店”等一系列美食店,并邀請幼兒設計商店標牌。在“美食一條街”游戲中,幼兒進行了混齡游戲,其中,小班幼兒選擇了“用橡皮泥做燒餅”“扮演食客去用餐”等,他們在游戲中與中、大班幼兒互動,學會了用語言、動作、神情等與他人交流。中、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能力相對較強,他們選擇扮演“早餐館的經理”“燒烤店的燒烤師傅”“點心店的老板”等,站在店門口吆喝,吸引顧客前來品嘗美食。混齡游戲是一種共享游戲,幼兒在游戲中主動扮演角色,與他人進行交流。這樣的游戲沒有刻意制定游戲目標,能讓幼兒充分地享受自編、自導、自演的游戲過程,真正享受角色游戲帶來的快樂。
(三)開展戶外區域游戲活動,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
幼兒園教師應合理劃分戶外場地,創設適宜的戶外體育游戲區、戶外玩沙玩水區、戶外美術活動區、戶外生活體驗區、戶外野戰區等,最大程度地發揮幼兒園地理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價值,讓資源為幼兒的發展服務。
例如,在戶外建構區域,大班幼兒搭建了“城堡”“舞臺”,小班、中班的幼兒進入“城堡”參觀,并用小樹、小花、車輛等裝扮“城堡”,豐富了“城堡”的構造。幼兒在搭建活動中進行了戶外角色扮演游戲,表演了《小美人魚》《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滿足了社會性發展的需求。這樣可以發揮建構游戲的作用,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使其在戶外游戲中體驗交往的樂趣,提高交往能力。
幼兒園教師要從專業角度準確地捕捉幼兒在游戲中的亮點,正確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幼兒園教師還要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分析出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思考如何投放下一步的游戲材料,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三、重視游戲中的觀察與指導,推進幼兒游戲的發展
《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提出,教師要持續捕捉并記錄兒童日常情境中的行為,發現并解讀兒童自身各領域發展水平和特點以及兒童之間發展的差異性,做出有針對性的回應。教師應加強游戲觀察,正確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
觀察是教師的基本技能,在幼兒游戲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對某一游戲區域開展連續的跟蹤性觀察。通過觀察,教師可以發現該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是否適合幼兒實際水平,幼兒的游戲狀態是否積極等。在區域游戲中,幼兒有時候會發生一些矛盾,當矛盾發生時,教師要發揮觀察者的作用,看幼兒是否能正確處理矛盾,是否能通過協商等手段有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觀察記錄方式可以是視頻或者照片,也可以是文字與表格相結合,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觀察記錄方式。
觀察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幼兒的游戲狀態,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因此,當教師觀察發現游戲材料不充足、幼兒之間因材料不足發生爭搶時,教師應及時增添相應的游戲材料,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樣,當教師發現幼兒對某一區域的游戲不感興趣時,應與幼兒溝通、交流,了解問題癥結,從而作出相應的調整,重新激發幼兒的游戲動力。
四、進行幼兒游戲管理的研討,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游戲管理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應積極閱讀專業書籍,與其他教師研討游戲管理案例,以推進幼兒游戲的進程,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一)轉變教育理念,讓課程游戲化成為常態
幼兒園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解放思想,積極學習有關課程游戲化的理論知識,將游戲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設計適合班級幼兒的區域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實現進步與發展。教師對游戲的指導應是靈活多變的。在幼兒正常游戲時,教師不能打擾幼兒;在幼兒缺乏材料時,教師要及時提供材料支持;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要積極地回應幼兒的問題,指導幼兒游戲的進程,讓課程游戲化成為常態。
(二)閱讀專業書籍,提升理論素養
幼兒園教師要加強對游戲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認知水平。在專業成長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午睡后的時間,進行線上閱讀,如有針對性地閱讀《傾聽著的教育》《傾聽幼兒——馬賽克方法》《觀察讀懂與回應兒童》等專業書籍。幼兒園教師要與時俱進,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將習得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游戲管理中,提高自身的游戲管理水平。
(三)進行班級間的觀摩學習,實現全方位的進步
幼兒園教師應觀摩與研討幼兒園不同班級的集體活動與區域游戲活動,如幼兒自主到園、自主簽到、晨間運動和早操等。在觀摩后,幼兒園教師要進行半日的評價活動,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習心得和提出改進建議,從教研活動中受益。
(四)參加課程游戲化方面的講座,進行專業化學習
幼兒園教師可以參加著名學者開展的講座,進行優秀案例賞析、實踐視頻賞析、專題文章閱讀等,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在專家的指引下,掌握前沿教育理念。同時,幼兒園教師要自主閱讀與班級管理、教師業務組織相關的文章,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關注課程游戲化理念的發展動態,重視常態化教研活動,提高游戲管理能力。
結語
幼兒園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空間資源,讓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幼兒自主游戲的場所。幼兒園教師還要積極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將專業活動室游戲與班本主題活動相結合,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幼兒的游戲需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虹西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