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為繼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礎的一項內容,也是最強大、最持久的力量,只有保證鄉風文明,不斷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更好地滿足在文化振興過程中人民群眾的整體需求。
曲藝作為土生土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流行于廣大鄉村地區,深受鄉村百姓喜愛,不僅是他們重要的娛樂方式,還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風俗民俗。鄉村曲藝活動常年蓬勃開展,現下近40萬曲藝隊伍有半數以上都活躍在鄉土阡陌。在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總體部署下,在新時代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的要求下,繁榮發展鄉村曲藝事業是曲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應有之義,是曲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內在要求,是曲協組織延伸工作手臂、夯實曲藝基層基礎的重要內容,是引領廣大曲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有效舉措,是推動新時代曲協工作和曲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
為探索曲藝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徑,中國曲協結合曲藝界實際,立足職責任務,集中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曲協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實施“曲藝助力鄉村振興”計劃。中國曲協以曲藝活動為主線,在鄉村曲藝人才培育、鄉村曲藝創作、鄉村特色曲藝活動開展、基層曲協組織建設、鄉村曲藝陣地建設、曲藝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宣傳等6個方面,努力發揮曲藝藝術培根鑄魂、凝心聚力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曲藝力量。
中國曲協結合地域特色,采用“訂單式”的方式定制活動菜單,策劃推出符合當地實際發展需求的內容,切實推動優質曲藝資源和服務不斷向基層傾斜。7月,中國曲協分別走進浙江溫州和河南南陽,先后組織20多位曲藝專家深入鄉村一線,赴12個基地進行深入采風調研,研究探索曲藝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實現形式;開展兩場曲藝名家講座,曲藝名家從曲藝的演唱、表演、創作等方面為當地學員授課,充分提升了兩地曲藝工作者的思想境界、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開展曲藝作品提升活動,曲藝藝術家從文本創作、編排設計、表現方式、演員表演、存在問題等方面對新創作品提出專業點評,“靶向式”精準提升地方曲藝作品質量;開展曲藝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曲藝專家結合采風調研中的所見所聞、感知感悟,為推動新時代地方曲藝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開展曲藝非遺保護,中國曲協利用數字化賦能曲藝非遺保護與開發,在自有平臺創建“曲藝非遺”板塊,促進曲藝非遺資源和曲藝非遺研究成果價值轉化,讓優秀曲藝文化借助數字技術“活起來”。中國曲協始終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縱深推進曲藝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推動鄉村曲藝事業實現多點開花、連點成線、連線成面。下一步,“曲藝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將陸續走進安徽、浙江等地,努力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勁吹神州大地。
守護鄉村文藝,傳承鄉土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戰略要求,更是綿延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應有之義。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征程上,廣大曲藝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念、重大判斷、重大舉措上來,統一到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上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曲藝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