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么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參與實踐,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價值理念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制度形態、治理機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在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
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人民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開展,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基層民主活力增強,愛國統一戰線鞏固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得到全面貫徹,人權得到更好保障。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人民既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又參與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既參與國家發展頂層設計的意見建議征詢,又參與地方公共事務治理;既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又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既通過人大、政協等渠道表達意愿,又通過社會組織、網絡等平臺表達訴求。人民利益要求既能暢通表達,也能有效實現。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訴求,從國家大政方針,到社會治理,再到百姓衣食住行,有地方說、說了有人聽、聽了有反饋。人民的意愿和呼聲,經過民主決策程序成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并通過中央、省、市、縣、鄉鎮各個層級的緊密配合、層層落實,通過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協調配合,通過決策、執行、檢查、監督、問責等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有機銜接,轉化為實現人民意愿的具體實踐。
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推進器,也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潤滑劑。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各方面意志和利益的協調統一,實現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基礎上的團結一致,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沒有發生后發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容易出現的社會動蕩,不僅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也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全過程人民民主,真正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實處,充分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新征程上,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中國的民主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摘自《求是》2023年第5期 文/程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