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妮 凌玲



摘要:本研究將廣西14個地級市劃分為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和桂西資源富集區三大經濟區,運用赫芬達爾指數和區位熵兩種方法對三大經濟區近六年的金融產業集聚水平進行測度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廣西金融產業存在集聚現象,但是集聚水平較低且具有一定波動性,同時各經濟區之間的金融發展也存在不平衡現象。最后,結合該實證結果與廣西金融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提升廣西金融產業集聚水平,促進金融業發展提質增效的建議。
關鍵詞:金融產業集聚;赫芬達爾指數;市場占有率;區位熵
中圖分類號:F832.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6-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6.000
1 前言
金融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血脈,對服務實體經濟并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一體化程度逐漸提升,金融資源越來越多地發生集聚現象。2018年12月,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廣西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加強區域合作,但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廣西仍然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滯后等困境。因此,分析廣西金融集聚水平,助力產業機構合理布局,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國內外文獻綜述
現如今,國內外學術界對金融集聚水平測度的研究已經產生了諸多成果。Sangyong Joo(2005)[1]以全球108個國家的金融資源數據作為樣本,運用綜合指標評價法對各國的金融集聚水平進行測量。Muhsin(2011)[2]對北非和中東地區的金融集聚水平進行測度和對比分析,研究金融集聚如何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影響。Ye(2018)[3]通過衡量經濟權重,分析經濟空間對金融集聚的影響,得出了一個地區的金融集聚水平受其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的結論。姜冉(2010)[4]基于1982—2007年的數據,運用赫芬達爾指數對珠三角經濟區金融集聚水平進行分析,得出該區域存在較強金融集聚水平的結論。豆曉利(2012)[5]分析了我國2001-2010年金融產業的集聚水平,得出我國金融產業具有一定集聚現象,并且集聚程度在不斷加強的結論。李靜,白江(2014)[6]認為我國金融產業集聚水平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地區集中了大量的金融資源。廖霄梅,李順利(2019)[7]運用區位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對廣西金融集聚水平進行測度,結果表明,廣西當前處于低水平的金融集聚階段,金融產業的發展較為落后。王?。?021)[8]計算出了全國各省份的區位熵值,并運用Morans I值對金融集聚的模式進行檢驗,最后對比全國各省份的數據,總結得出貴州當前金融產業集聚處于較低水平的結論。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筆者發現國內對金融集聚現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全國省際數據或者經濟發達地區,比如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進行研究,而對于廣西區內各地級市以及各區域的研究較為缺乏。因此,本文在已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之上,將廣西14個地級市劃分為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和桂西資源富集區三大經濟區,對廣西的金融產業集聚水平進行測度與分析。
3? 金融產業集聚的測度
對于金融產業集聚水平的測度,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區位熵、因子分析法、赫芬達爾指數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其中,區位熵法較為常用。為了從更為全面的角度對廣西金融集聚水平進行測量,本文選取赫芬達爾指數和區位熵兩種方法,以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為金融產業代表,對廣西金融產業集聚水平進行測度。
3.1? ?數據選取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和桂西資源富集區三大經濟區。其中,北部灣經濟區城市包括南寧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4市;西江經濟帶城市包括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貴港市、玉林市、賀州市、來賓市7市,桂西資源富集區是指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3市。在具體研究中,將對廣西14個地級市2016~2021年的經濟金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最終整理匯總得到三大經濟區的金融集聚水平數據。本文主要數據來源為《中國統計年鑒》、《廣西統計年鑒》、廣西銀保監局官網及Choice金融終端。
3.2? 指標體系構建
3.2.1? ?赫芬達爾指數
赫芬達爾指數是衡量產業集聚程度的指標,具體指一個行業中各企業總資產占全行業資產的百分比(即市場占有率)之和。計算公式為:
其中,HI是衡量金融產業集聚的赫芬達爾指數,是各區域金融資源(銀行業金融資源用貸款余額表示,保險業金融資源用原保費收入表示,證券業金融資源用上市公司年末總市值表示)占廣西整體金融資源的比率。當整個市場由某一區域壟斷全部金融資源時,HI為1;若市場中所有區域的市場占有率相等,則HI=1/n。因此,HI值的范圍應介于1/n ~1。HI越大,說明金融集聚水平越高,反之,則金融集聚水平越低。經對14個地級市的金融資源赫芬達爾指數進行計算,近六年廣西金融行業的HI*100如表1所示。
由表1數據可知,廣西全域的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集聚。銀行業的赫芬達爾指數最高,但是呈下降趨勢;其次是證券業,近幾年赫芬達爾指數具有一定的波動性;最后是保險業,赫芬達爾指數處于上升態勢。說明廣西金融業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部分區域存在金融集聚現象。為了深入了解金融集聚現象的原因,計算出三大經濟區金融資源市場占有率的數據。
由表2至表4可知,廣西金融資源大量聚集在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首先,銀行業市場占有率數據顯示,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5%和37%左右,占據了市場超90%的份額,桂西資源富集區市場占有率不足10%;其次,觀察保險業市場占有率數據可發現,北部灣經濟區的市場占有率除了2019年,都在逐年上升,西江經濟帶的市場占有率略微下降,但是也始終高于45%,兩者合計市場占有率接近90%;最后,北部灣經濟區的證券業市場占有率也在攀升,近幾年均為60%左右,西江經濟帶市場占有率在40%左右,兩者合計占據市場99%的份額。
由此可以看出,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的金融業在廣西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北部灣經濟區自身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且作為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是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商貿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其發展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近幾年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因此聚集了大量金融資源。另一方面,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要地的珠江-西江經濟帶,是前者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的重要通道。而廣西西江經濟帶七市作為其中一部分,各市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及項目投資方面,都不斷迸發出極大的活力,比如柳州的工業、桂林的農業都是廣西的優勢特色產業。然而,桂西資源富集區雖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基本形成了鋁、制糖等特色產業,但是由于科技水平落后,當地產業結構不合理,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還未能轉化成經濟優勢,因此,經濟金融發展水平仍比較落后。
3.2.2? ?區位熵
區位熵是衡量一個產業集聚水平的指標,同時也能夠體現一個產業的專業化程度。計算公式為:
為i地區金融業區位熵值,為i地區的金融業產值,為i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為廣西金融業總產值,Q為廣西國內生產總值(GDP)。其中,金融業產值分別用銀行貸款余額,原保費收入和上市公司年末市值來表示。越高,表明一個地區的金融集聚程度及專業化程度越高。若,則表明一個地區的金融業集聚水平較高,相對具有比較優勢,反之,若,則認為該地區金融業集聚化水平較低,相對處于劣勢。經計算,近六年廣西各區域金融行業的區位熵值見表格數據。
由表5至表7可知,三大經濟區中,只有北部灣經濟區的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區位熵值均大于1,說明相對于廣西其他區域,北部灣經濟區已經形成一定的金融集聚,金融產業具有比較優勢。
首先,證券業區位熵最大,近五年均大于1.6,這是由于廣西目前有39家上市公司,其中作為省會城市的南寧有15家,桂林8家,北海和柳州各5家,因此對應的上市公司市值也相對其他城市高,進而形成了北部灣經濟區的證券業金融資源集聚。其次是銀行業,區位熵為1.5左右。北部灣經濟區由于其經濟優勢,營商環境越來越完善,近幾年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成為吸引更多銀行貸款的“強磁場”。最后,保險業區位熵為1.2左右。北部灣經濟區的GDP水平在廣西相對其他區域更高,因此保險業發展環境也較為優越,人們的保險意識也越強。
雖然北部灣經濟區已形成集聚現象,但是集聚水平還很低。此外,近五年三大金融行業的區位熵值均具有波動性,沒有明顯上升趨勢,說明廣西金融發展質量和效率還有待提高。而西江經濟帶和桂西資源富集區的金融業區位熵值均小于1,其中,前者的區位熵值高于后者,說明兩個地區都屬于金融集聚低值區域,但西江經濟帶的經濟資源相對桂西資源富集區具有比較優勢。
3.3? ?研究結論和建議
通過測算廣西金融業的赫芬達爾指數和區位熵值,分析廣西三大經濟區的金融產業集聚水平,研究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第一,部分區域已產生金融集聚。近幾年,廣西金融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貸款余額、原保費收入和上市公司市值均保持平穩上升態勢,且形成了區域金融集聚現象,但是集聚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集聚水平最高的北部灣經濟區證券業區位熵值遠小于2。
第二,區域間的金融資源分布不平衡。從赫芬達爾指數和金融行業市場占有率數據來看,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占據了廣西絕大部分的金融資源,而桂西資源富集區金融資源較為缺乏,這將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
第三,金融業的發展亟需提質增效。雖然北部灣經濟區已形成金融集聚,但是金融業區位熵值卻具有波動性,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說明北部灣經濟區還未形成明顯的區位優勢,金融發展缺乏持久動力,質量和效率均有待提高。
基于上述結論,同時與廣西金融業發展實際情況相結合,為提高廣西金融集聚水平并提升金融發展效率,筆者提出如下建議:一是發揮北部灣經濟區作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區域的區位優勢,合理規劃金融行業的發展,同時利用金融集聚輻射效應,帶動周邊城市經濟金融發展。二是對于金融集聚水平較低的經濟區,特別是桂西資源富集區,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力度進行招商引資,充分運用當地自然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改變區域之間金融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三是發展金融科技,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云計算等技術推動金融業實現創新改革,不斷降低金融業經營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參考文獻:
[1]SANGYONG JOO.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s:its conditions and effects[J].Economic papers,2005(1):145-159.
[2]MUHSIN KAR,SABAN NAZLIOGLU,HUSEYIN AGI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nexus? in? the? MENA? countries:bootstrap? panel?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J].Economic modeling,2010(3):685-693.
[3]YE CHANGHUA,SUN CHUANWANG,CHEN LITAI. New evidence for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on urbanization from a spatial econometrics analysi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3): 65-73.
[4]姜 冉.泛珠三角地區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基于1982—2007年的數據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0):60-61.
[5]豆曉利.中國金融產業集聚水平測度[J].金融發展研究,2012(12):16-19.
[6]李 靜,白 江.我國地區金融集聚水平的測度[J].求是學刊,2014,41(4): 52-58.
[7]廖霄梅,李順利.廣西金融集聚水平的測度[J].統計與決策,2019,35(10):171-173.
[8]王俊.貴州金融產業集聚水平測度與評價:基于區位熵值和Morans I值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21(31):145-147.
[基金項目]2021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金融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21KY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