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宗勇 秦麗萍
摘 要:文章以桂平市農作物種質資源為核心,研究了其保護利用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實際問題,說明了其在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之處,以此為基礎,針對性地提出發展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種質資源;發展建議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5-0130-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326 ? ? ? 文獻標志碼:A
桂平市位于廣西東南部,物產資源豐富,主要農作物包括水稻、玉米等,麻垌荔枝、金田淮山、西山茶、白石山鐵皮石斛等遠近聞名,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以及農產品生產基地,享有廣西“魚米之鄉”的美譽。桂平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以及總產量穩居廣西各縣域第1位。
1 桂平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價值
1.1 農產品地理標志性農作物概述
桂平市的西山茶、金田淮山、白石山鐵皮石斛、麻垌荔枝已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根據統計局數據可知,2019年西山茶種植面積為816 hm2,2018年種植面積為801 hm2,共增加15 hm2;2019年金田淮山種植面積為2 385 hm2,2018年種植面積為2 297 hm2,共增加88 hm2;2019年白石山鐵皮石斛種植面積為52 hm2,2018年種植面積為50 hm2,共增加2 hm2;2019年麻垌荔枝種植面積為12 313 hm2,2018年種植面積為11 977 hm2,共增加336 hm2。
1.2 主要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概述
1.2.1 野生稻
桂平市的野生稻屬普通野生稻,多年生水生草本,稈高約為150 cm,下部海綿質。葉鞘圓筒形,疏松,無毛;葉耳明顯;葉舌發達,長17 mm;葉片線形,扁平,長40 cm,寬約1 cm,邊緣與中脈粗糙,先端漸尖。該野生稻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1.2.2 野生水生薏苡
桂平市的野生水生薏苡植株高1.5 m,莖直立粗壯,有10~12節,節間中空,基部節上生根。薏苡是一種營養豐富、糧藥兼用的一年或多年生植物,其加工利用價值很高。《本草綱目》早有記載,歐洲稱薏米是“生命之米”,日本稱其為滋補品,東南亞和臺灣地區則將其作為綠色保健品,我國70%的薏米產品出口國外,國際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
1.2.3 野生蓮
桂平市的野生蓮植株高大(180~300 cm),花單瓣白色,花冠大,心皮數一般為15~30枚,蓮子兩頭尖或橢圓形,根狀莖細。野生蓮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1.2.4 白石山鐵皮石斛
白石山鐵皮石斛是桂平市一種名貴珍稀藥材,發展歷史悠久,野生資源豐富。在清朝光緒年間成書的《潯州府志》卷七“物產藥之屬”便有相關記載:“石斛一名金釵俗曰黃草潯州多有之以產桂平白石山為良。”民國年間出版的《桂平縣志》卷十九紀地物產下篇記載:“石斛又名為金釵,俗曰黃草以產白石山為良。”[1]史料中提到的“金釵石斛”經多方考證實為現今所稱的“鐵皮石斛”。鐵皮石斛(干品又稱鐵皮楓斗)為蘭科珍稀植物——石斛類的極品,因表皮呈鐵綠色而得名,具有極高的保健和藥用價值,并且享有“救命仙草”的美譽。現在醫學和中醫藥理研究表明,鐵皮石斛具有滋陰清熱、耐缺氧、抗疲勞、抗衰老、防治腫瘤、治療糖尿病和萎縮性胃炎等多重功效,對勞累、用眼用腦過度等人群及聲帶嘶啞者有恢復作用,適用于患有常見病、慢性病及放化療患者等。老人服用可增強體力、延年益壽,女性服用可生津補血、滋陰養陰、滋潤肌膚、護膚養顏,男性服用可益精補虛、保持肌體健康。白石山鐵皮石斛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
1.2.5 麻垌荔枝
麻垌荔枝品種以禾荔為主,近年來逐步通過高位嫁接換成桂味等品種。麻垌荔枝果皮鮮紅、肉厚核小、氣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1980年以后,麻垌荔枝發展速度加快,主產區麻垌鎮豐年產量超600萬kg。現桂平市已成為廣西最大的荔枝商品生產基地之一,產品暢銷區內外和港澳、東南亞等地。1994年,廣西桂平市麻垌鎮被全國首屆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荔枝之鄉”的光榮稱號,麻垌荔枝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
1.2.6 西山茶
西山茶既是廣西傳統名茶,也是全國名優綠茶,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西山茶始種于唐代,成名于明代。從唐代西山僧人種植茶樹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西山茶至今仍然按僧尼傳承的經驗技術制作。西山茶的特點是條索緊細勻稱、苗鋒顯露,茶葉遇水茶芽馬上伸展,猶如剛從茶樹上采下放在清水里一樣,葉芽嫩綠、茶湯清澈明亮,清香撲鼻,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1.2.7 金田淮山
廣西桂平市金田鎮是廣西著名的淮山之鄉,金田淮山種植已有60多年歷史,主要產于金田、垌心、江口、南木等鄉鎮,常年種植面積3 333.33 hm2。淮山分春、秋2季種植,收獲期12月至次年3月。金田淮山以潔白、味道香甜、粉質高、有營養、產量高、外觀圓長直條而聞名。2010年金田淮山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2011年金田鎮獲全國“一品一村示范村鎮”和“廣西淮山之鄉”稱號,金田村被授予“廣西淮山村”稱號。
2 桂平市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
2.1 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
2.1.1 普查任務指標完成情況
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統計、區劃、市志、農業環保、教育、土地、民族宗教、林業、氣象等有關部門開展普查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中普查表1956年、1981年、2014年基本情況的填寫錄入工作。
2.1.2 資源實物征收集情況
普查人員深入蒙圩鎮、中沙鎮、江口鎮、羅播鄉、羅秀鎮、金田鎮、紫荊鎮、南木鎮、垌心鄉、社坡鎮、石咀鎮、尋旺鄉、木圭鎮、社步鎮、西山鎮、厚祿鄉等鄉(鎮)征集種質資源,并開展座談、宣傳等工作。已完成21份種質資源征集工作,征集情況如下:面包木薯8條、雞蛋黃木薯8條、野生水瓜1個、鴨腳栗500 g、紅谷250 g、喀西茄6株、高塘野番茄20 g、西山野生茄20 g、堂漢淮山1 500 g、本地花生2 500 g、本地黃豆1 000 g、本地紅豆1 000 g、本地綠豆1 000 g、本地飯豆1 000 g、野生稻(南津村)2株、野生稻(復興村)2株、本地蒜2 500 g、赤小豆1 000 g、本地蔥1 650 g、芋頭5 000 g、本地絲瓜300 g。
本次普查覆蓋了桂平市主要區域、生態類型和作物類型,做到“應收盡收”。從桂平市資源狀況分析來看,桂平市種質資源豐富,有部分品種已經擴大種植面積形成產業化種植,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2.2 野生稻原生境保護情況
桂平市野生稻原生境保護點面積8.67 hm2,保護區內設有專門的管理區、野生蓮區、普通野生稻區、抗旱池塘、野生水生薏苡區以及緩沖區等重要區塊。主要保護目標物種為普通野生稻、野生蓮、野生水生薏苡,均是我國非常重要的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該保護點是我國現有面積最大的野生稻、野生蓮與野生水生薏苡3種資源集于一處的原生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發現在北回歸線上集這3種野生資源于一處的原生地。在第四屆全國野生稻大會上,廣西桂平市野生稻原生境保護點被專家譽為全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的典范。
2.3 野生古茶樹保護情況
目前,野生古茶樹保護面積34.43 hm2,下一步開發利用方向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古茶樹的茶苗繁育;二是開發地方特色古茶樹產品,提升桂平西山茶品質[2]。
桂平市農業部門通過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保護與利用工作,掌握了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分布情況,加強了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為科研單位研究、開發、利用種質資源提供條件,促進了地方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
3 桂平市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經營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桂平市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主要普查糧食作物、蔬菜作物、果樹、經濟作物。從普查情況來看,桂平市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但地方特色農作物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部分農產品沒有形成產業規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地方特色品種經濟效益不高,降低了農民的種植熱情。二是由于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示范種植,適合桂平市種植的新品種深受歡迎,日益滿足農民種植需求,地方特色品種逐漸退出市場。三是地方特色品種在經過多年種植后,品性退化,總產量較低。四是地方特色品種始終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經營效果不高。五是桂平市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但根據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情況來看,地方特色品種較少。六是宣傳力度不足,對地方特有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宣傳力度有待加大,應擴大種植產業規模,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和銷售。
4 建議
4.1 采取針對性開發策略
在農作物良種開發過程中,需要集中開發利用有發展前景的地方品種,如西山茶、金田淮山、白石山鐵皮石斛、麻垌荔枝等,進行產業化運作,提供項目資金大力支持其發展。應加大廣告宣傳力度,針對性開發農作物的用途,并以此提升知名度。地方政府需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引入更多資金來建設農作物原產地,在保證原有開發水平的前提下,加大開發力度,爭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機制,農業種植者也會因此受益,通過這種方式增加種植面積。
4.2 品種優化改良發展策略
改良原有品種,如對金田淮山、西山茶進行品種改良以及對麻垌荔枝進行高位嫁接換種等。對于桂平市而言,需要進一步創新固有機制,形成新的多元保護格局。在品種改良過程中,需要保持積極探索的理念,盡可能加快對地方品種信息的登記工作,保證記錄數據和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給予農民更多支持,使其可以養成自留種、自生產的良好習慣。要充分尊重當地群眾對地方特色作物進行嚴格保護的原有樸素生態理念,積極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工作,保護好地方特色品種,更全面地為種質資源的保存工作提供保障。
4.3 設立專項保護機制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對地方品種珍稀野生物種進行立項保護。可以建立專門的聯動保護機制,強化監督執法管理效果。要在農業、林業和市場監督管理等多個執法部門以及鄉鎮建立更加健全的執法監管常態化聯動機制,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通過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亂采濫挖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不良行為,提升對市場以及網絡平臺的檢查監測效果,禁止各種非法交易行為,確保國家重點保護的天然種質資源利益鏈條不受侵襲,保證種質資源的延續和發展。通過向上級部門申報保護項目或向本級財政部門申請資金支持,使桂平市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得到保護[3]。
4.4 積極開發利用地方特色農作物品種
建議相關部門對桂平市地方特色農作物進行開發利用。各部門需要加強交流合作,采取科學的方式鼓勵農民及科研機構、種業企業或個人合理開發并利用各種農作物資源。企業或者個體在嚴格遵守《種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以保證不會對生態物種安全造成影響為基礎,盡可能豐富當地固有農作物資源。政府部門可以鼓勵地方品種積極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及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充分挖掘并積極開發利用現有地方品種的經濟價值。此外,需要大力支持本地種業企業創新良種選育技術,為良種的供應提供安全保障。
農業部門可以構建專門的組織管理體系,在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具有基礎性、長期性、復雜性、公益性等特點。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高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效率和利用效率,期間需要突出其基礎性和公益性。建立以政府部門帶頭的新型農業、林業和市場監督管理、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公安、發展改革、財政、網信等部門及以各鄉鎮為成員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機構,可以為后續統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發展規劃工作、資源收集工作、資金保障執法監管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5 結束語
農作物種子至關重要,與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息息相關。2020年,我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關于強化對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和利用效果,持續加強種子庫建設工作的相關決議。基于此,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處理好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在當前存在的資源流失、保護和利用力度不足問題。應提高政府部門的重視程度、公眾參與度,全面落實經費投入、收集保存、嚴格監管等措施,為建設種質資源強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高飛,嚴勇敢,吉萬全,等.陜西農作物種質資源搜集保護與創新利用研究進展[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1,22(5):1175-1183.
[2]劉新紅,鄧晶,李小湘,等.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創新利用進展[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7,18(5):913-919.
[3]向華,冉亞明.基于國家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框架下貴州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狀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23,51(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