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孫廉
【摘要】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是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從情境創設、問題設計、學科融合、故事表演、作業設計等維度不斷探索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強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后續學習發展蓄力。
【關鍵詞】思維品質;英語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并不是同步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應積極探索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一、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思維品質反映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但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有其現實意義。
1.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當下,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語言學習為目標,在課堂上過分關注語言知識,對核心詞句進行重點講解,學生思維發展會受到局限,難以在語言學習中形成觀察、辨析等思維策略。只有在語言實踐學習中,學生才能觀察語言現象,發現語言特點,歸納語言知識。通過語言實踐活動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后,才能提高語言學習的理解能力。
2.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培育學生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溝通的橋梁,不同的語言背后蘊含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低年級學生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要學會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觀察了解中外文化的成果,比較中外文化的異同,從而理解和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3.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目標,保持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保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高品質的思維教學推動學生不斷思考、觀察、比較、判斷、創新,鼓勵孩子更全面、多角度地看待問題,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同時,使學生真正做到樂學善學。
二、提升思維品質的教學策略
1.情境創設,延伸思維的跨度
在低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真實多樣的情境,為學生營造足夠的思考空間。學生調用生活經驗,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進行觀察感知、分析理解。例如,1AM3U2 In the fruit shop第一課時中教師創設了開放的思維語境。課程一開始,教師創設了如下語境:以Danny邀請朋友們參加生日派對為主線,為派對做準備,他需要準備一些水果。首先,學生通過觀察,清點了冰箱里的水果,并結合所需,制定了需要購買的水果清單。接著,通過問題“How to get the fruits?”的提出,學生馬上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進行思考推理,“He can go to the fruit shop.” “He can go to the supermarket.” “Maybe Danny can buy the fruits online.”……學生源于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推斷,思維的空間一下子對fruit shop進行了擴展,延伸了思維的跨度。這些推斷展現了學生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對可能發生的情境進行思考,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斷能力得到了提升。
2.問題設計,搭建思維的梯度
根據布魯姆學習能力金字塔理論,其中識記、理解、應用為淺層學習,分析、評估、創造為深層學習。在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搭建思維的階梯,引領學生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層學習,離不開問題的設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用遞進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融入所學。教師可設計what, where等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開展觀察、辨析等思維活動。設計how, why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開展分析、推斷等思維活動。在2AM3U3 Naughty Ginger這一故事教學中,教師通過“Where is Ginger?” “How is Ginger?”來感受Ginger的饑餓,接著通過“Whats on the table?”引導學生觀察,為Ginger跳到桌上尋找食物進行鋪墊。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通過“How does Ginger jump onto the table?”梳理Ginger的活動路徑,分析出“The table is so tall to Ginger.”故事結尾,面對躲到桌下的Ginger教師通過問題“Do you want to give some food to Ginger any more? Why or why not?”引發學生思考,有些學生說“No. Because the food is on the floor. Ginger is too naughty.”有些學生說“Yes. Because Ginger is my friend. I like Ginger.”在闡述原因的過程中,學生表達了自身對故事的理解。教師由淺入深的提問,能夠為學生搭建思維的階梯,讓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
3.學科融合,拓展思維的廣度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教師應本著“學用結合、課內外結合、學科融合”的原則,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的學習從書本引向更廣闊地現實世界。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也可嘗試基于單元主題,挖掘教材內容,整合學科間知識的關聯點,將語言學習與人文、科學等學科進行融合,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例如,2AM4U1 In the sky一課教學中,教師抓住天空中moon這一天體的特征,與自然科學相融合,進行跨學科知識的滲透。課前設計記錄表,請學生小組合作,觀察記錄11月份天空中月亮的變化。課中,各組交流填寫的記錄表,根據教師的提問“Can you see the moon? Why?”學生不僅能通過觀察,判斷夜晚能否看到月亮,還能進一步結合當天天氣情況進行分析,闡述看不見月亮的原因,如:“Its a cloudy day.I cant see the moon.”“I cant see the moon.Because its rainy.”學生透過現象挖掘背后的原因,這種方式不再是機械記憶單詞,而是通過學科融合,拓展思維能力,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分析背后所產生的原因,解決真實的問題。
4.故事表演,提升思維的深度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表現欲,大多數學生具有體驗型的學習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故事表演的方法促進學生展示自我、思考表達。教師通過梳理故事流程,培養學生清晰的思維邏輯;運用多維資源,豐富學生的思維體驗;設計多樣活動,關注學生深度的思維訓練。以2AM4U2 In the forest為例,在分析單元內容后,教師創編故事Supergirls restaurant,讓學生在招待不同森林動物的語境中,引導學生扮演Supergirl,分析森林動物的食性并推薦相應的菜單。在Post-task環節,通過故事表演,讓學生進一步思考Supergirl為什么要設計三種不同類型的菜單。在故事中fox,lion是食肉動物,所以為他們設計了red menu,而hippo和rabbit是食草動物,因此為他們設計了green menu.最后由于雜食動物小猴的加入,進行了yellow menu的推薦,完成了動物食性的分類。在故事表演中,學生不僅要對核心語言進行復現鞏固,還要觀察前來用餐動物的食性,進行選擇判斷,推薦相應的菜單。學生將自己投入故事情節,代入故事角色,通過思考人物的語言、情緒和行為,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5.作業設計,加強思維的力度
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作業這一突破口,設計綜合實踐類作業,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利用思維工具,提升作業的效能,加強思維的力度。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能引導學生發散性思考,幫助學生厘清主題脈絡,同時在語言表達時為學生提供輸出支架,助力學生有邏輯地進行表達。例如,1BM3U1 Seasons設計了如下作業:請思考四季的顏色、氣候、活動等特征,創作一幅季節思維導圖,并嘗試進行介紹。這一綜合實踐類作業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將本單元所學的關于季節的碎片化知識進行重組,多角度提煉有關四季的特征,如顏色、氣候、活動、服飾、食物等。學生將碎片化知識梳理、分類、歸納、整合后形成邏輯,在創作過程中用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加以記錄。思維導圖的創作是一個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通過思考,學生在介紹時能夠做到條理清晰,表達流暢。
【參考文獻】
[1]廖院瓊.基于思維品質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探索[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Z1).
[2]管蔚琪.指向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小學英語教學路徑分析[J].教育界,2023(06).
[3]胡陽陽.例談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J].英語教師,2022(12).
[4]高婧.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智力,2022(29).